莫得事,莫得事
2013/3/9 点击数:3085
[作者] 超平的博客
[单位] 超平的博客
[摘要] 我和毛毛他爸自然会说川话,只是口音不同,我是重庆口音,他是成都口音。毛毛牙牙学语时学的是重庆话,但3岁-4岁在北京呆了一年后就不会说重庆话了,尽管从北京又返回重庆生活,但他固执地不再说重庆话,谁也不知道他的小心眼里是怎么想的。。。不过他无疑是能听懂川话的。
我和毛毛他爸自然会说川话,只是口音不同,我是重庆口音,他是成都口音。毛毛牙牙学语时学的是重庆话,但3岁-4岁在北京呆了一年后就不会说重庆话了,尽管从北京又返回重庆生活,但他固执地不再说重庆话,谁也不知道他的小心眼里是怎么想的。。。不过他无疑是能听懂川话的。
每年回成都重庆两地过年,一经踏上回家的路,想着即将面对的那些熟悉的人和环境,我们开始进入预热状态。。。比如,开始时不时地讲讲川话,并且故意用成都人爱说的一句话相互打趣:莫得事莫得事。。。“得”要读一声。
我们爱用这句话来打趣,实在是对成都人的某种生活态度有些调侃之意。成都说这句话,有些时候表达对别人的一种劝慰,但也有很多时候是表达一种洒脱、一种漫不经心、一种大而化之的心态。。。在这些心态的背后,我们总觉得缺少的是一种谨慎、一种敬畏、一种对细节的重视。。。
当然,并不只有成都人这样,只是,成都人的这句口头禅把这种心态表演化了。而其它地方的人,我相信支配许许多多人行为处事的意念,就是各地方版本的“莫得事”吧。
好吧,我来讲讲这可恶的“莫得事”的故事。。。。
11年前,我拿到自购商品房的钥匙,然后欢天喜地地开始装修。。。。定制了厨房的橱柜和卫生间台盆的台面(当时时兴把台盆内嵌到台板之下),那个台面是人造大理石的,也叫亚克力。。。等卫生间的台面和台盆安装好了我去验收时,发现有一个卫生间里的台面是由两种相近颜色的板材拼接的,我问安装师傅是怎么回事,师傅说,切割了第一块台板后,剩下的板材不够做第二块,需要拼接(亚克力是可以拼接的,而且看不出痕迹),恰好有一块近色的边角,刚好够拼接我家的台板,所以就将就了。。。我问师傅,你怎么就能肯定我会接受这种将就呢?结果可想而知——返工。很多年过去了,这件事我一直不能忘怀,主要是好奇,每当碰到同类的事情时就会想起那位师傅,他对这个世界的判断就是“莫得事”吧?
几年前,杭州出过一件很惨的车祸,一辆小轿车半夜里从半截子高架桥上冲出去了。。。那高架桥只修了半截(好像就停工了,而且停了好多年),出事的当天有工人上高架去做了什么,结束后没有按规定放置路障。。。那几天杭州的报纸都在讨论这事。。。好多年过去了,每当我打趣地说“莫得事“的时候,也会想起那个(或几个)工人,在他们的”莫得事“意识里,有人就这么悲惨地送了命。
年前微薄上的一件热闹事,当属那位在上海的马路上丢钱并遭遇哄抢的民工,一年的血汗钱放在裤子后袋里,骑车仅仅行驶10米就掉出来,可见这钱的放置是多么的“莫得事”。
事情尚未平息,四川又传出一朱姓民工将他自己以及伙伴们的14万工资放在编织袋里并骑摩托车回家,在路上因刮蹭而导致编织袋破损,14万现金就这么消失在风中。当朱先生把那么沉甸甸的14万现金放进一个编织袋里并夹在摩托车上时,他,还有他的同伴们心里共同回旋的声音就是“莫得事”吧?几乎同时,浙江海盐又有王姓师傅用袋子装9万元,去银行的路上袋子破了。。。又一个“莫得事”的袋子!
再然后,长春的惨剧发生了,一个幼小的生命,一家人的命运,在那位可怜的妈妈刹那间的“莫得事”意识里就这样被选择了。。。
这两年微博里轉發過不少孩子丢失的消息,我留意看了下,大多数,不是,是绝大多数,悲剧的发生地都是镇里、村里和公共场所,许多孩子就是在自家的家门口被抱走的。。。当大人们把孩子独自留在人来人往的家门口时,支配他们意识的就是“莫得事”吧?
几年前,我的一位学生在美国因车祸丧生,她的舅妈在网上灵堂留言说:“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当心啊?”我当时看到这句话,眼泪夺眶而出。。。英博的去世不是她自己不当心造成的,但她舅妈的那句话是人们在遭遇一种不可挽回的损失时普遍的心态——懊恼、后悔、心痛,以及深深的、深深的遗憾。。。。
我们可以想像,未来的日子,还会不断有钱从袋子里掉出来,还会不断有孩子在自家门口丢失,还有会许多。。。因为“莫得事莫得事”是那么多人的一种信念。。。
我在想一个问题,该用什么方法才能把人们头脑里那个顽固的“莫得事”置换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