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风骨(5)
2012/6/15 点击数:157
[作者] 清馨拂台
[单位] 清馨拂台
[摘要] 魏晋名士,犹如一根根青翠的竹子,参差散立在岚气笼罩的竹林中,稍加发力,便产生了文化史上的奇观,政治史上的奇迹和心灵史上的奇谈。他们是一些脱俗的人,身上又有着很多的俗气,他们以苦苦挣扎来蔑视礼俗,打破礼俗,无意间,打出了一个“竹林七贤”的名士品牌,让一个千古话题经久传颂。
魏晋名士,犹如一根根青翠的竹子,参差散立在岚气笼罩的竹林中,稍加发力,便产生了文化史上的奇观,政治史上的奇迹和心灵史上的奇谈。他们是一些脱俗的人,身上又有着很多的俗气,他们以苦苦挣扎来蔑视礼俗,打破礼俗,无意间,打出了一个“竹林七贤”的名士品牌,让一个千古话题经久传颂。
大千世界没有两根一模一样的竹子,竹林七贤也是七种形态,七种品格,七种情趣。就是这七根竹子,摇曳生姿,他们各有各的静态舞姿,各有各的风韵精神,上演着活灵活现的众生相,使士子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越过千年,又有了苏东坡面对惨淡人生的洒脱豪情:“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阮咸,竹林七贤中排名老六,阮籍的侄子,当时并称“大小阮”,官至散骑侍郎。为人旷放,不拘礼法,擅长演奏,精于音乐,在竹林之游中,阮咸随着叔叔阮籍常常往返于洛阳与河内山阳之间。他们在青山绿水间渔猎,在山野田园中饮酒清谈。“闲者北游,喜欢无量,风伯扫途,雨师洒道。逍遥陂塘之上,吟咏菀柳之下,结春芳以崇佩,折若华以霸日。”便是这一时期文人雅士归隐生活的写照。
阮咸名头不算太响,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阮咸除了不会翻青白眼外,其它方面与叔叔十分投缘,阮咸也是阮籍众多子侄中唯一得到认可并同为竹林之游,是什么过人之处让叔叔阮籍高看一眼呢?
魏晋时,阮姓人都住在洛阳城西谷水转曲东,俗名叫“阮曲”,当时北阮住着有钱的大户人家,和阮咸一样住南阮的都是家境贫寒之人,阮咸的爷爷过世时阮籍才3岁,由于家道中落,清贫的生活倒磨砺了人的意志。小时候家里很穷,阮咸在有钱人面前不卑不亢,泰然自若。当时,每年七月七日有晒衣服的习俗,这一天各家都要将自家的箱子打开,把衣服拿到太阳底下曝晒,富人常常借此炫耀,绫罗绸缎挂满一院子。穷人羞涩没有好衣服晒,有的也就随便了,阮咸却大大方方找根竹杆挑着破布裤子晒了起来,北阮有钱人看到阮咸出洋相,纷纷围过来看热闹,有人好奇地问阮咸“孩子,你怎么只挂了一条短裤出来晒呢?”他认真地笑着说:“既然这个节日到了,我也未能免俗,意思一下吧。”阮咸一句话,“未能免俗”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阮咸性格酷似阮籍,崇尚老庄学说,厌恶官场的污浊,鄙视礼教的虚伪,生平放浪不羁,宁可一人在孤独中喝酒弹琴,消愁解闷,也绝不愿与庸人俗士相来往,时常一人自弹自饮,不管别人眉高眼低,不闻外间褒贬毁誉,乐融融,喜姿姿。叔叔阮籍曾为一个不相识的女子早逝而哭得一塌糊涂,阮咸在对待女人的态度上又是什么样的呢?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阮咸喜欢上了姑妈家的鲜卑婢女,后来阮咸的母亲去世,姑妈带着鲜卑婢女回来奔丧,处理完后事准备回去,起初姑妈答应阮咸将此女留下,但离开时又将她带走了,当时阮咸正在会客,闻鲜卑女走了,慌忙之中孝服也没脱,骑上客上的马就去追,回来时与鲜卑女共骑一匹马,一付志得意满的样子,这样惊世骇俗,在世人眼里不可思议,受到旁人谴责也就不足为奇了。
看起来阮咸确实有些疯癫,有些痴狂,有些不可理喻,然而这样的人往往有着过人的智慧与才华。虽然阮咸的诗文没有传下来,但他善弹琵琶、精通音律,阮咸把蔡文姬从龟兹带回的琵琶进行了改造,创作了大量如《三峡流泉》等精典作品,“忆昔阮公奏一曲,能使仲容听不足。”“达音何用深,识为在金奏”的诗句,就是赞扬阮咸在音乐上的天赋与造诣。到唐代,他的名字为他所弹的乐器命名为“阮咸”,宋朝时简称“阮”,放眼世界,以一个人的名字来给乐器命名,在中外音乐史上仅此一人!
阮咸喜欢音乐,痴迷演奏,与叔叔阮籍分不开,叔侄间虽有辈份上的差距,但两人不拘形迹,经常像朋友一样,共同游息。小时候阮咸听阮籍演奏过古琴,读过阮籍撰写的《乐论》,其中有些句子对阮咸影响颇深,比如:“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正是阮籍在音乐理论上的造诣,在思想情操上的提携,阮咸才渐渐痴迷上了音乐。
后来阮咸在乐律的造诣名播天下,这在别人是好事,对于阮咸却恰恰相反,有时候真的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当时朝廷主管乐礼的官员是荀勖,位高权重,这个人对音乐也蛮精通,但才能不及阮咸。有一年,荀勖自造新律,请阮咸鉴赏,原本是想让阮咸以音乐权威人士的口气多说好话,没想到这个不识官场潜规则的阮咸,却说了实话,阮咸当着大家的面讲,新律不合古韵雅乐,不能表现音乐“中和”境界。一贯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的荀勖听了这番话,顿时就火冒三丈,嫉恨阮咸逞能,骂他不识好歹,隔天便向皇上司马炎进谗,这件事后,阮咸革去散骑常侍一职,贬为始平太守。
酒与音乐,是阮咸生命中的两大精神支柱。纵情越礼,放浪自适,饮酒享乐是天下人对阮咸的基本看法,阮咸呢,根本不在意人们的褒贬,也根本不与圈子外的人交往,却喜欢与族人一起聚众饮酒,饮酒的酒具不用普通的杯、盏,而是用大盆来盛酒,大家围坐随意痛饮。有一天,大家正围坐喝酒,忽然一群猪跑过来,挤在盆边也喝起酒来,这还了得,大家慌忙驱赶,阮咸说,别哄赶了,猪也是天地万物所生,又何必区分地位的高低卑贱呢。从这里,我们很自然的看出阮咸那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名士豪气。
记得当时晋朝的组织人事部长山涛举荐时,说阮咸“贞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必绝于时。”这评语不可谓不高吧,山涛几句话勾勒出了一个名士形象,名士的精神气质跃然纸上,因为如果仅有不拘礼法,则不过为一狂人,是不能成为真正的名士,只可惜阮咸沉湎酒乡过深,朝廷始终未予重用,一直做着那个可有可无的始平太守。
然而,真名士自风流。人生进退得失,潮长潮落,对阮咸这样的硕学通儒,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