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为他们带来什么?
2012/2/29 点击数:220
[作者] 立人乡村图书馆
[单位] 立人乡村图书馆
[摘要] 2012志翔图书馆冬令营纪事志翔图书馆是立人乡村图书馆第八分馆,在山西晋城李寨乡中学。一月月初在豆瓣上看到了志翔图书馆“关于成长,关于幸福”冬令营招募志愿者,早对立人心向往之的我马上发邮件报了名。很快馆长晓波就给了肯定的答复。
我们能为他们带来什么?
——2012志翔图书馆冬令营纪事志翔图书馆是立人乡村图书馆第八分馆,在山西晋城李寨乡中学。一月月初在豆瓣上看到了志翔图书馆“关于成长,关于幸福”冬令营招募志愿者,早对立人心向往之的我马上发邮件报了名。很快馆长晓波就给了肯定的答复。
出发
12日早上坐上了到晋城的长途大巴,晚上和来自厦大的志愿者孙晨一起到达李寨,先到的几位志愿者一起来接我们。欢声笑语打破了乡村夜晚的静谧。
晚上我们开了个会商量后面五天的活动安排。大家工作起来气氛很是严肃。
第二天上午又紧张准备了一上午,写小黑板,准备各种材料,安排场地,午饭前总算安排停当。
幸福很简单
下午王梦婷的分享“幸福很简单”,讲她的成长史。梦婷小时候经历了很多坎坷。而梦婷是个《secret》中毒者,她一直坚信,只要心里强烈地要实现某个愿望,全世界都会帮她。不管这个信念听上去多么不靠谱,梦婷从小到大的许多愿望的都实现了,小到每天都能喝到牛奶,大到全家搬到美丽的葫芦岛。有些事很偶然,有些则是她自己的信念支撑着她不断奋斗与抗争,梦想才终于得以实现。
真实的经历和体验永远胜过空洞的说教,孩子们的眼神告诉了我他们心中的触动。我们不必也不应该给孩子灌输什么思想,只要点燃他们的心,让他们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去脚踏实地地努力,就像播下一颗种子,有阳光、空气和水,他们会自己成长的。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
13日下午是我的分享,讲述我们的自行车协会2011远征的故事。30人,2000公里,上午整理照片的时候,许多封存已久的记忆潮水般涌入脑海:
远方的淡淡一抹青山,迎面而来的风中沁人心脾的稻香,为队友齐唱生日歌的温馨,上坡时不抛弃、不放弃的队友情,下坡时身体破开空气的畅快,爬上山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在丽江,几位老文艺青年围坐在半山火塘,火堆暖黄的光和浸透岁月的歌声;在香格里拉的草原,我们席地而坐纵饮青稞酒。这些珍珠般的回忆,拥有它们,只需要一颗向往远方的心。
晚上我给放映了单车电影《练习曲》。主人公一个人单车环台湾岛,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平凡的故事有种不经意间触动人心的力量。“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是最有名的一句台词。跟随自己的心,去远方。青春真美。
汾酒,国际歌和平遥牛肉
14日一天的活动结束后,意犹未尽的我们弄来一堆吃的喝的,汾酒,平遥牛肉,花生,用投影仪放起《北京乐与路》。彪悍的女生们个个都能喝白酒。没有酒杯,干脆用碗,大家端起碗来似乎也有了点江湖气。喝酒吃肉看电影,煞是痛快。电影配乐响起《国际歌》的时候,所有人跟着唱起来。和共产主义无关,唱给我们尚未老去的心。“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我们相信自己做的这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会留下一些印迹。
家有儿女
16日这天的主打是张辰阳主持的家庭情景剧。孩子们分组抽签演不同的情节。不得不说孩子们的演技让整天表情僵硬的我叹为观止。有一组演的是不爱学习的儿子面对凶神恶煞的爸妈,联合爷爷奶奶寻求支援。几个孩子浑身都是笑点,看他们煞有介事地扮作严肃的父母,神似《家有儿女》。动作和语言非常夸张,台下的人全都前仰后合。
我们的馆长晓波一如既往的严肃:“孩子们演出来的基本上就是他们平时的生活,他们家长对他们多数也是这种方式”。我心里一沉。
几天来我使尽浑身解数把活动办的精彩,但我有没有用心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所给的是不是他们想要的呢?
班级也是小社会
活动间隙我们会和一些孩子聊天,了解一点他们的想法。
一个瘦瘦小小戴眼镜的孩子跟我说,班里一个男生,爱起哄爱打架,因为学习很好,老师不管他。于是他“想欺负谁就欺负谁”。我猛然发觉,中学里的班级,和成人的社会结构何其相似。对学生们来说,教师有天然的权威,既是立法者又是执法者。一个班级的学生也是一个小“社会”,学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不可逆转的,这时教师是否能公平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就成了学生社会是否健康的关键因素。然而现实中教师往往偏袒成绩好的同学,成绩成了学生的资本,类似于金钱之于成人的地位。对于我所知道的这个班级,游戏规则就是:谁成绩好谁能得到老师的偏爱(也就是接近班级里的权力中心)。并且借助这种偏爱的保护,他们可以肆意欺负其他的同学。普通的同学在班级里缺乏安全感。
这一切来源于一个公共偏见:学习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和“有钱人就是道德高尚的好人”一样荒诞。中学时代是人自我意识觉醒,开始建立自己对世界的认识的时期。在这个游戏规则下成长的孩子们,会自觉地思考和建立自己的原则,还是用各种办法接近社会中的权力群体,我不得而知。
诗歌之夜
16日晚上的诗歌朗诵会是整个冬令营的高潮。我和孙晨学姐一起朗诵了北岛的《结局或开始》。王尧朗诵的是海子的《九月》,没有技巧,但心跳的节奏让他的声音震颤。我想起周云蓬那首歌的旋律,在心里默默哼唱。董真朗诵了食指的《相信未来》。她坦言在高三的黑暗时期,食指的诗给了她勇气与力量。她这次来就带了几页食指的诗。她朗诵技巧很到位,又饱含感情,把我们全都镇住了。一首诗朗诵完,所有人都热烈鼓掌。
年少的心属于诗歌,孩子们的朗诵尽管没有抑扬顿挫的技巧,没有铿锵的节奏,但他们仔细选择的诗歌,都是和他们的心产生了共鸣的。台下的都收起了平时的调皮,静静地注目,倾听。
最后,所有志愿者一起朗诵《你为生存做些什么,我不关心》。一起问自己,我们是否敢于梦想,那内心的渴望?为了爱,为了梦,为了生机勃勃的奇遇,我们是否愿意像傻瓜一样冒险?
后记
从志翔图书馆回来,回忆冬令营的五天里许多美好片段之余,我也一直在想:我们给那些孩子们带来了什么?或者说,我们有没有做一些学校教育没有做的事情?
回学校后我和鹏阳聊起这次经历,谈及立人图书馆给孩子的影响。他提到山师办过一次山东骨干班主任培训,从不同学校的教师发言中可以发现,越是大城市的好学校,给学生的自由空间就越多,这包括进行各种课外活动必须的硬件设施,以及对学生社团的宽松态度。当然,这是有学生素质和教师水平作后盾的。省实验这样的学校,网罗了全省拔尖的学生,这些学生有能力在保证考试分数的同时拿出一些时间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小地方的中学,往往就将应试能力作为唯一的培养目标,而学校里完全没有学生社团的概念。至于乡镇中学,硬件和师资最弱的一类学校,孩子能接受的应试体系以外的教育更是少的可怜。我在志翔馆时了解到,孩子们要考本市最好的晋城一中相当困难,每届只有几个人考上。以乡镇中学的教学质量,他们在高考竞争中本就属于劣势,有大量的学生高中甚至初中毕业就开始打工挣钱。以高考为唯一导向的中学教育,能给他们的其实很有限。
我们为什么要做志愿者?因为我们相信,社会的进步不仅仅有赖于政府,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同样不可缺少。一个负责解决一切问题的全能政府,不仅会日渐膨胀,以至于需要无限多的,足以拖垮整个社会的行政成本,而且缺乏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能力,最终将绑架整个社会。而自发的社会力量使得普通民众可以联合起来,成为政府与商业实体之间的第三种力量。这样民众可以保护自己,也可以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的眼睛比高居庙堂的政府要敏锐的多。
中学教育已经难以挽回地被高考绑架,官方教育体系的自我革新困难重重。与其绝望,忍耐和等待,不如依靠民间的力量在官方体系之外打开一些突破口,给中学生一些关于鲜活的世界的信息,点燃他们求知和寻找自我的心,让他们自己向教育争自由,同时给予一些必要的后援。在我的理解中,立人的意义即在于此,这也是我加入这次立人冬令营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