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立人同仁的“每周一信”之23】教育的真相(1):上学真的有用吗

2013/9/30   点击数:3658

[作者] 立人乡村图书馆

[单位] 立人乡村图书馆

[摘要] 在我开始写这封信的时候,窗外飘荡着附近小学操场上一位女老师和一群孩子的声音:“少先队……队旗……红领巾……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出一切力量”。我不禁想起汪小英翻译的《上学真的有用吗》这本书,它原本的书名是《Weapons of Mass Instruction》(作者是John Taylor Gatto),把强制教育类比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我借用这个书名来做这封信的标题,从这周开始,在每周一信中开始一个新的系列题目《教育的真相》。我希望通过连续几封信来说明现行学校教育的“反教育”特质,帮助大家更加清晰彻底地认识到自己所做工作的价值,认识清楚我们所做工作的努力方向,朝着标杆直跑,而不被云遮雾罩的“现实”所误导和羁绊。

[关键词]  立人 教育 真相



各位亲爱的同仁:

在我开始写这封信的时候,窗外飘荡着附近小学操场上一位女老师和一群孩子的声音:“少先队……队旗……红领巾……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出一切力量”。我不禁想起汪小英翻译的《上学真的有用吗》这本书,它原本的书名是《Weapons of Mass Instruction》(作者是John Taylor Gatto),把强制教育类比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我借用这个书名来做这封信的标题,从这周开始,在每周一信中开始一个新的系列题目《教育的真相》。我希望通过连续几封信来说明现行学校教育的“反教育”特质,帮助大家更加清晰彻底地认识到自己所做工作的价值,认识清楚我们所做工作的努力方向,朝着标杆直跑,而不被云遮雾罩的“现实”所误导和羁绊。

在去年10月来成都之前,我在乡村住了5年,但很多时候,我总感觉自己生活在乡村的表面,没有能够真正进入乡村生活的内核。对于乡村的人和事,我都缺乏深入的了解。我曾经尝试写一组《乡村观察》的文章,写写乡村的经济、风俗、婚丧嫁娶、文化、制度等等,可惜没能真正开始。如果我自己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就谈不上了解农村,甚至会和我置身其间的农村是隔膜的。即使我在农村出生、长大,对于今天农村的许多情况,也谈不上有多么了解。究其原因,我对乡村缺乏融合了理性思考的感性观察。

对于教育也是如此,当我们进入立人图书馆工作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踏入教育这条河流。可是,如果我们不一边感受一边思考,带着思考去感受,又连接着感受去思考,我们就很难真正去认识我们正在从事的教育

我将把我对“教育真相”的思考分四个方面来进行: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中的关系。

教育形式这部分,我将会考察诸如:围墙环绕、大门紧锁,分班教学,集体宿舍,上课铃声,广播,集体操,班委,班主任,升旗仪式,国歌,少先队,入团,月考,期中期末考试……等等现象的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原理”,将产生什么样的“教育后果”。

教育内容这部分,我将分别考察为什么这样分科,以及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物理、化学、地理等科目的内容中有何偏差和谬误,为何出现这样的偏差和谬误;整个学校教育内容在哪些方面是缺失的。

教育方法这部分,我将重点考察“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意图和后果,以及学校教育在德育、美育、体育上的方法及其问题。

教育中的关系这部分,我将从教育管理当局、学校、老师、学生这四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后三者的两两关系入手,来看教育对于社会的实际贡献。

我在教育这个领域中工作得越久,就越发感觉到今天学校教育离着真正的教育有多远。我常常有一种冲动,希望向乡村孩子的父母们大声疾呼:你可知道,当你把孩子送到学校的时候,这意味着什么?你们以“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名义常年在异地他乡打工赚钱,一年难得和孩子见上一面,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上学,好好读书,你可知道你们的孩子到底在上什么样的学,读什么样的书,受什么样的教育?你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过上好日子,你们可曾想过,上学和过好日子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正如我在上两封信中所说到,我认为父母是子女在教育事务上的第一责任人,这不仅意味着“父母要让孩子上得起学”,而且意味着,父母在孩子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上也要承担责任。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父母把孩子送到一个恐怖分子办的学校去接受如何做“人肉炸弹”的训练,结果,他们的孩子做了“人肉炸弹”死了,父母要为自己给孩子选择了这样的学校承担责任,不能以自己不了解教育为理由为自己开脱。

三聚氰胺毒奶粉的事情出来以后,父母们对为自己家中的婴儿选择奶粉就有了更多的谨慎。好在奶粉市场是一个竞争的市场,三鹿奶粉垮掉了还有其他选择,不仅可以选择国内的各种品牌,还可以选择国外的品牌。

教育上,其实也是类似的。现在已经有很多父母意识到我们的学校教育也是一种掺了三聚氰胺的教育,有钱有势的人早早把孩子送出去读书(喝洋奶),无钱无势的别无选择,只能让孩子早早辍学出去打工上“社会大学”(少喝奶早点吃主食)。但是,人们对于这种“有毒的教育”到底是“如何掺毒”“为何掺毒”“有何后果”等等缺乏深入认识。也因此,父母们对于如何改变教育现状,有时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想法来:比如,常常有人呼吁加大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这类似于让三鹿奶粉再扩大产量;又有人呼吁素质教育,这类似于让三鹿奶粉的产品升级换代,但你知道,最大问题出在“奶源”这个地方,用问题牛奶生产出来的奶粉再高级也还是“毒奶粉”。

我写这些信,一来是希望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学校教育为何,以及如何成了“有毒的教育”;二来也是为了和大家一起来思考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我们的工作,把我们“基于阅读的自主教育和开放教育”变成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来真正帮助到乡村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希望大家一起来想,一起来讨论。

祝大家接下来的长假过得愉快!

英强问安于成都

2013年9月29日

原文连接:http://www.xctsg.org/archives/46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