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2011/7/12 点击数:818
[作者] 一尘之缘
[单位] 一尘之缘
[摘要] 假期尚未正式开始,颈椎病却犯了,眩晕如坠深崖,还是慢镜头,连侧身而眠都成了一种奢侈,头稍一移动,便眩晕的受不了。某男说,这是惩罚,不爱惜自己,随性而为,只能自作自受。话虽粗糙,却是事实。随意躺、卧、斜靠着看书,上网,终于使颈椎不堪重负,抗议起来。人是自己行动的产物,用在这里,也甚好。
假期尚未正式开始,颈椎病却犯了,眩晕如坠深崖,还是慢镜头,连侧身而眠都成了一种奢侈,头稍一移动,便眩晕的受不了。某男说,这是惩罚,不爱惜自己,随性而为,只能自作自受。话虽粗糙,却是事实。随意躺、卧、斜靠着看书,上网,终于使颈椎不堪重负,抗议起来。人是自己行动的产物,用在这里,也甚好。
周日回家看母亲。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终于到家。母亲依旧清瘦,精神却甚好,行动依然很敏捷。问起这两日母亲的饮食,母亲笑呵呵地说,吃的很好。怎么个好法,却是不肯说的。我估摸着,母亲可能又是在糊弄自己了。细细问来,果然不错,没有像样子正经地好好吃饭。母亲常说,一个人,不好做饭。一弄就多了,糟蹋粮食。我半哄半批评说:光喝那些东西是不行的。还是要好好吃饭。没有全面的营养,抵抗力会下降,人容易生病,到时候受罪的是自己。母亲抿着嘴,偷偷地笑。同时保证,一定好好吃饭。
母亲近些年经常感叹:老了,没有用了。母亲的所谓没有用了,就是不能再劳动挣钱了。母亲一直以来很为自己的能干自豪。如今老了,觉得成了累赘,很是失落。我每每劝解:您身体这么硬朗,那些老人家都羡慕你呢。母亲说:这倒是真的,所有看到我的人,都夸我身体好。耳不聋眼不花,走路像飞毛腿!张老太和她老头,三天两头进医院,不是老头住院,就是老太住院,两个成天轮流住。不住院,就抱着药罐子。糟罪呀!我乘机说:就是呀。钱再多却成天住院吃药,有什么好,活着多受罪!对儿女来说,父母健康,是子女最大的福,就是为我们省钱,省钱就是赚钱,这功劳可大了。母亲想想,觉得我说的很对,就把这没用的想法丢下了。母亲在院外放了一个旧藤椅,每天早晨散步之后,她会在院外的藤椅上坐上一会儿,看着人来人往的各式人等的忙碌,偶尔还打个小盹。平时,左邻右舍的老太太们围聚在藤椅边,和母亲谈天说地,谈论她们的国家大事、人生大事,很是开心,有时也吵嘴,生气。有一次,她们好奇起母亲是怎么盘腿坐在椅子上的。母亲就示范给她们看:就这么着,这么着,不就行了吗。母亲让老太太们试试,结果没有一个能盘腿而坐的。有的老太太还说,回去练习了好多次,腿怎么也盘不过来。最后,老太太们得出一个结论:母亲瘦,所以好盘腿。瘦是一方面,母亲的身手一直以来都很利落、灵活、敏捷。这伶俐的利索劲,还遗传给了我们。即使现在每到冬季心脏供氧不足,母亲走起路来仍是快步如飞,连我都要加快些步幅才跟得上。我每每要她走慢些走慢些,却是慢不下来的。一辈子的习惯,一时半会儿,很难改。
母亲一生节俭,从不糟蹋东西,更舍不得花大钱买那些她认为性价比不合适的东西。每每我给她买东西,她总要问多少钱?譬如一双布鞋百十块,若告诉她,她是无论如何不要也不穿的。只能骗她:便宜,就十几块钱。即便如此,母亲还是说贵。有次给她买了个煲粥煲汤的物件,希望她能煲些东西,可以随时吃。每次回家,她总是给我说:你把那个东西带回去吧,我用不着。怕她冷着,冬天给她买的取暖器,她也不用,说不冷,用不着。我知道,母亲是怕电费太贵。母亲就真么节俭,生怕乱花了钱,糟蹋了东西。生怕给子女带来麻烦,生病了,也不告诉我们,就自己去医院挂水。而我因为离的远的缘故,又因为工作和懒惰,尽管每两个月回家探望一次,心里却仍是负疚,总是自责,觉得我们做子女的太亏待母亲,没能把母亲带在身边给与照顾。生病的时候,也没能在身边照顾。而这一切,母亲都自己承受了,还在电话中一再说:你们别记挂我,我很好。能吃能动,就是好。人老了都这样,歪鼻子斜眼的,我算不错的了。
母亲一生乐善好施,热情善良,帮助救济过很多人,对人对世事有自己的看法,很开明。记得小的时候,我们家的厨房经常会收留那些讨饭的人过夜。那时冬天,记忆中非常的冷。母亲总是尽力地帮助他们,不仅提供住宿,还给他们吃的,给他们盖的东西。尽管那些年代大家都很穷,母亲却从来没有要求别人的回报。过去母亲经常会念叨起一个人,一个小孩。那也是冬天,一个小男孩不知从哪来,他沿着津浦铁路线一直地走,要到什么地方去(我现在忘记了)找他的父亲,结果又累又饿又冻,走着走着昏死过去了。是母亲发现了他,将他抱回家中,给他吃喝,并把哥哥的衣服给他穿,还给他揣了些食物,并从家中好不容易节约下来的几块钱中拿了些给那个孩子,让他坐火车去找他的父亲。母亲闲事会和我说起这事,还记挂着那个小孩有没有找到他父亲?是否还活着?过得好不好?前两年,小镇的街上常年住着一个傻乎乎脏兮兮的流浪汉。别人都不待见他。母亲却经常将自己的饭食分些给流浪汉吃。过年过节了,还特意给流浪汉留些好菜,端了去,送给流浪汉。而今,这流浪汉不知到何处流浪去了,不知是否能吃饱肚皮?受母亲的言传身教,对于弱势群体边缘人群,我总是怀着悲悯之心,给与一些小小的帮助。某男经常嘲讽:说那都是假的,是职业革命家……我还是从我的内心出发,散发出一点点善良的微光。
此次回家,吃过午饭还未坐定,隔壁90多岁的老太过来串门了。母亲说,老太现在年龄大了,有时出门就认不得家了。女儿女婿开车来接她去过夏天,她不愿意去。说呆在楼上像愣头鸡样,没人聊天,不好玩。老太坐下,母亲问:到底去不去女儿家?老太坚决地说不去:我说不去,她在家哭呢。我就说了,有什么好哭的?你想我了你就来看看我,不想,你就不来。母亲说:去一次少一次了。我知道我自己,不能去。去了又认不得门,也没有人聊天,我不去。没有事的,你身体好着呢,母亲劝慰着。不行,我知道我自己。母亲和老太东一句西一句的聊着。母亲说,老太一天都要跑来几次。要是哪天没有看见母亲,就急得不得了。问他儿子,你快去找找,看她上哪去了?有天母亲在帮她家隔壁邻居剥豆子,老太没看见,非要儿子找。中午母亲回家从她家门前走,他儿子说:你看看,不是在这吗?!老太年龄大了,出门有时就认不得家门了。要买什么东西,或者是遛遛,老太就会过来拉了母亲一道去,让母亲陪着。老太有时还会向母亲抱怨,说儿媳妇不好。有一次儿媳妇正在做饭,她非问儿媳妇:豆芽你可洗了?儿媳妇很委屈:我都烧了几十年饭给你吃,你还问我豆芽可洗?母亲就劝老太,人老了,要少管事,要宽心。老太频频点头,说:好,我听你的。以后不说了。
母亲年轻时曾得过砂眼,后来又添了翳子,我就给母亲买了些滴眼液,有便宜的也有贵的,每次都买很多。母亲好心,就把便宜的送给处得好的老太太。结果老太太用了之后,感觉又舒服又清凉,很是受用,就宣扬这眼药的好。老太太们小镇上四处找,买不着这眼药,就问母亲在哪买的。母亲告诉她们,是女儿带回来。她们就特别讨好地说:下次你女儿再回来,也给我们带些。于是我就多了个任务,每次回家前,都要到药店采购那滴眼的药品,回去后交给母亲。我说这药也不贵,要的人不多的话,你就送给她们吧。而母亲却是个贫富分明的人。没日子过的不好的,就送给她们,有钱的,就收她们的钱。对于母亲,我向来尊重她的意愿。只要她高兴,开心,怎么都可以。这次因为颈椎和天热的缘故,没有去采买。回家之后,母亲还在向我说:今天还有好几个老太太问:你女儿什么时候回来?帮我们带些你用的那眼药?母亲说:昨天才打过电话,今天回来。我就把剩下的两只送给了两个老太太。她们的日子不好过。看来,我回家探母,也成了小镇老太太生活中一件很重要的事。
母亲,你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依靠,还是我们心中的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