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哉,所谓“程氏四定理”者!

2008/10/11   点击数:536

[作者] 河图洛书

[单位] 河图洛书的博客

[摘要] 我孤陋寡闻,到今天才知道图书馆学届竟有“程氏四定理”之说,这说明大概我脱离图书馆学专著已经太久;然而,我知道阮冈纳赞的“图书馆五定律”也不过几个月而已,这说明我似乎从未接近过图书馆专著。可气,据说我所读的高校算是名校,我所读图书馆学专业亦属国内一流,竟从未大张旗鼓地宣扬这么重要的普世观点!只有一个不着调的研究生,经研究之后发现图书馆学不是科学!你干什么吃的,学了七八年才知道不是科学!

[关键词]  程氏四定理 图书馆学 信息资源



我孤陋寡闻,到今天才知道图书馆学届竟有“程氏四定理”之说,这说明大概我脱离图书馆学专著已经太久;然而,我知道阮冈纳赞的“图书馆五定律”也不过几个月而已,这说明我似乎从未接近过图书馆专著。可气,据说我所读的高校算是名校,我所读图书馆学专业亦属国内一流,竟从未大张旗鼓地宣扬这么重要的普世观点!只有一个不着调的研究生,经研究之后发现图书馆学不是科学!你干什么吃的,学了七八年才知道不是科学!

恰好我刚看过香港李天命先生的《从思考到思考之上》,此书不算巨著,但其中的“思考三式”对付这些定理恰好有些作用:第一,X是什么意思,X指语词,或句子,或理论;第二,X有什么根据?X指某种说法或思想;第三,关于X,(还)有什么值得考虑的可能性?

那么我们就要搞清:楚什么是定理?按维基百科的解释:定理是经过受逻辑限制的证明为真的陈述。一般来说,在数学中,只有重要或有趣的陈述才叫定理。证明定理是数学的中心活动。猜想是相信为真但未被证明的数学叙述,当它经过证明后便是定理。猜想是定理的来源,但并非唯一来源。一个从其他定理引伸出来的数学叙述可以不经过成为猜想的过程,成为定理。如上所述,定理需要某些逻辑框架,继而形成一套公理(公理系统)。同时,一个推理的过程,容许从公理中引出新定理和其他之前发现的定理。”

什么是定律呢?还是维基百科:“定律是对客观事实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大量具体的客观事实归纳而成的结论。定律是一种理论模型,它用以描述特定情况、特定尺度下的现实世界,在其它尺度下可能会失效或者不准确。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描述宇宙当中的所有情况,也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能完全正确。”

按此说法,定理多用于数学;关于事实描述多为定律;定理多偏于纯粹数学或逻辑,定律多偏于物质现实。

程氏四定理如下:定理一,一切信息资源都是有用的;定理二,一切信息资源都是为了用的;定理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地利用信息资源的权利;定理四,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

定理一确实是真理,但也是废话;因为凡是资源皆有用,信息资源不过资源只一种,即资源这个全集的一个子集;比如我说一切矿产资源是有用的,那么这就是采矿专业的“定理一”了。

同理,定理二亦如此,资源不是为了用,我们开采、生产花费时间、金钱和劳动,不为用,所为何来?(博主按:此处修改,原文极不雅,有碍交流之礼。)

以上两个“定理”实际上不言自明,可以用到数学语言“显然”。

定理三在国内有些新意,但这是一个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比如人人享有言论和出版自由,这可以是法律,可以是理想,但不是事实判断,也不是数学或逻辑,那么称作定理或定律就有些过了。

关于定理四——用户永远是正确的。这一条引起了“铁冰”与斋主及粉丝的争论,以致于斋主要铁冰证伪。铁冰先生讲得有理:不能证伪未必就是真理,比如鬼神之存在,不能证明亦不能证伪,那么鬼神就存在么?无神论者说没有,有神论者说有,互不服气,没有办法,信与不信端在个人。再者,这定理四真得不可证伪吗?简单极了:

证明一

A={A1,A2,……Ax},任意Ai,i=1,2…,x,…n,都是图书馆的用户之一;

其中,A1,A2是其中的两个用户,

A1认为:图书馆应该对所有人免费开放;

A2认为:图书馆应该对部分人免费开放。

A1与A2互斥,可反证按“定理四”(这里只能称命题)不成立;

证明二

A1是集合A的子集。

在T0时刻,A1认为:图书馆应该对所有人免费开放;

在T1时刻,A1认为:图书馆应该对部分人免费开放。

在T0至T1的时间段内,A1的观点互斥,可反证定理四不成立。

程先生是我非常尊重的,他的用意也“显然”,尤其“定理三”能写出来并出版,是件好事情。但所有四定理并无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用“定理”之说,颇有些噱头味道。也许,我过于挑剔了;我很明白定理四实际上是立场问题,简而言之图书馆服务的原则是:用户至上。这就是李天命先生所谓关于这个定理的其他可能了。但用定理的形式,真得有些耸人听闻了,不要说外行人觉得我们故弄玄虚,就是我们自己也觉得底气不足。我想,图书馆学的意义就在于如何管理好信息资源,如何用好信息资源,把这些搞清楚了,就算值得,就算“有用”。说得堂皇些,我们为人类文明做贡献,可反问谁不是呢?(题外话,我喜欢专业内那匹翻故纸堆的老先生,那叫有学问)没有必要拔高自己,亦无必要贬低自己,正如李天命先生说的多数所谓“社会科学”并非真的就是“科学”。经济学有所谓“科斯定理”,明白人也知道那是一个跟现实相适合的理论,并非什么真的“定理”。

但愿我们都能理性,而非人身攻击,直奔形而下;粉丝也不要吹嘘“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多年来,听到的唯一这么夸人的是:毛主席一句顶一万句。您想这样有什么好?做学问要老实。再想想图书馆五定律吧,如牛顿的物理定律那么坚挺吗?即便是牛顿的几个定律,到了微观世界也没了光彩,正如维基百科的说法一样。

关于定理一的讨论可见:唐野琛.推敲信息资源共享四定理———与程焕文、潘燕桃同志商榷.《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6(6),84

2008.10.11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b4ad9460100b22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