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新冠肺炎”的思考——从图书馆说起

2020/2/29   点击数:1691

[作者] 吴建中

[摘要] “新冠肺炎”很快就会过去,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很多。这次抗疫,图书馆没有缺席,而且能见度得到提高。现在看来,凡是转型比较成功的图书馆,在这次抗疫中都得到很好的表现。我相信,“新冠肺炎”之后将是新一轮数字经济的兴起。

[关键词]  超越 “新冠肺炎” 思考 图书馆



“新冠肺炎”很快就会过去,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很多。这次抗疫,图书馆没有缺席,而且能见度得到提高。现在看来,凡是转型比较成功的图书馆,在这次抗疫中都得到很好的表现。我相信,“新冠肺炎”之后将是新一轮数字经济的兴起。

其实,图书馆对人类最大的贡献不只在于保存,而更在于“连接”,这种连接是通过归类而实现的,连接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和综合。一千多年以前,图书馆人就有了分类的意识,并使得更多文献有序保存了下来。到了计算机时代,元数据的重要性得以显现,而进入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时代,其功能更为凸显。至少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判断的准确性还有赖于人的介入,以规范为主导的情报语言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依然是有很大作用的。

图书馆工作的核心是连接,这里要特别感谢加菲尔(E.Garfield)先生,他主导的科学引文索引对科技进步的贡献是很大的。其他行业的人能想到跨学科、跨门类的连接吗?加菲尔德做到了,而且将它应用于科学评价与科学分析。当然加菲尔德在2005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谈到人们对影响因子的误解。他说了一句令人思考的话“影响因子好比原子力亦祸亦福”,可能我们都没有引起重视。

我赞成现在不要过高估计影响因子的作用,但也不要把它抹杀得一塌糊涂。它本来就是一个工具,而工具是靠人去用的。我觉得图书馆人应保持一贯的冷静思考的品格和甘于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精神,以自己惯有的节奏,继续默默无闻地为社会作奉献。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2z1t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