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图书馆培训教材《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编著后记
2012/8/11 点击数:1313
[作者] 西北老汉
[单位] 西望图腾:西北老汉的博客
[摘要] 自从2011年3月中旬在北京大兴全国文化干部管理学院“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教材编写会议”上接受《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教材编写任务到现在,已经一年半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分册编写组所有成员,先从教学大纲开始,后到教材,围绕文化部公共文化司领导要求,无数次讨论教材内容结构,无数次被教材编写专家会议“拍砖”、拍得伤痕累累,只好再无数次地修改。最终,形成了目前提交给出版社的这个版本。
自从2011年3月中旬在北京大兴全国文化干部管理学院“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教材编写会议”上接受《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教材编写任务到现在,已经一年半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分册编写组所有成员,先从教学大纲开始,后到教材,围绕文化部公共文化司领导要求,无数次讨论教材内容结构,无数次被教材编写专家会议“拍砖”、拍得伤痕累累,只好再无数次地修改。最终,形成了目前提交给出版社的这个版本。
《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编写组成员,要么是大学里从事图书馆学专业教学的教授、博士,要么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第一线富有实践经验的馆长、业务骨干,按我们原来的想象,编写这样一本培训教材应该相对比较容易。公共图书馆所有的业务活动,其实都可以归结到“资源建设与组织”和“读者服务”这两个大范畴上来,而这些都是公共图书馆最基本的业务活动内容。但是,全国县以下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培训这个特殊的教材编写目的和特殊的使用对象,加上本系列培训教材中其他分册在内容上与我们这个分册的冲突与兼容问题,使得我们的教材从大纲设计开始,就不断遇到问题,从开始的六章结构,演变为正式出版大纲版本中的四章结构;又根据系列教材编写专家会议的讨论调整到现在这种新的六章结构:绪论;文献资源的建设;数字资源的建设;文献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公共图书馆的基本服务;图书馆资源建设标准与服务标准。
在提交给大家的版本中,我们试图着力反映出当今国内公共图书馆界在资源建设与服务的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重点把握这样几个编写思想:
第一,充分考虑到本教材的使用对象是县及乡镇、村寨等基层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在介绍新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使用较多的案例以增加学员接受培训的理解能力,更加方便推广新的资源建设理念和服务理念。
第二,充分考虑到系列教材的整体结构,从内容涉及上尽量与其他培训教材做到合理衔接与兼容。其他有专册教材的相关内容(如“阅读推广”、“技术服务”等),本教材只从资源建设和服务两个角度涉及,不做更多展开。同样,本教材各章之间也尽量做到互相协调与兼容,使相关内容在最需要涉及到的章节重点阐述,其他地方简略带过。
第三,教材编写内容尽量与公共图书馆最新发展环境相适应,注意在教材内容编写上体现国家和行业最新的政策与规范。比如,图书馆服务内容与内容,我们就尽量与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三馆一站”免费服务文件精神保持一致,重点介绍的是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的内容与方法。
第四,针对目前公共图书馆处在由传统类型向复合型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本教材里我们重点强调,作为基层的公共图书馆,在目前的情况下,需要同时做好实体资源和网络数字资源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提供公民以更加满意的服务。同时,我们强调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效益理念,树立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效益的评价思想。在强调资源建设理念和服务理念的同时,我们也强调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第六章《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标准和服务标准》应该是国内图书馆培训教材编写上的第一次。
本教材分册主编是西北大学杨玉麟教授,主要编写工作由杨玉麟教授和广东佛山图书馆馆长屈义华研究馆员领导完成。从教材大纲设计、编写主要思想确定、编写人员挑选和组织、具体编写任务的展开,到教材内容的数次修改、统稿,都是由杨玉麟和屈义华负责完成。编写组其他成员在两位教材编著者的指导下,分别完成了各章节的主要编写任务,其中第一章由西北大学张新鹤博士负责,第二章由佛山图书馆温树凡副研究馆员和陈颖仪馆员负责,第三章由佛山图书馆马慧、陈仰珊两位副研究馆员负责,第四章由陕西省图书馆馆长助理解虹副研究馆员负责,第五章由佛山图书馆张萌副研究馆员和陈艳馆员负责,第六章由杨玉麟教授和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王超硕士负责。最终版本的完善和内容调整、完善,由杨玉麟完成。
前面已经说过,公共图书馆几乎所有的业务活动都可以归纳为“资源建设与组织”和“读者服务”两个部分,国内公共图书馆界近些年来在资源建设和读者服务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做了大量的探讨和创新,涌现出了大量的创新成果和案例。限于水平,我们肯定无法将这些全部合理、科学地都收编到本教材中间来。我们希望本教材在全国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培训中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对全国基层图书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希望继续听到各种具有建设性的批评和建议,如果有再版的机会,我们将做出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同行著作和论文等才考文献,在充分注意到学术规范和尊重知识产权的同时,向这些同行致以真诚的谢意。感谢全国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培训系列教材编写组的所有领导与专家的指导,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江燕社长和本教材责任编辑高玲老师的辛勤工作。
一年半的时间与辛苦,我们对本教材编写组所有成员,真挚地说一声:大家辛苦了!
杨玉麟屈义华
2012年8月5日
【说明】
本教材赶在出版合同即将到期之时,所有文本已经提交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责任编辑正在进行审阅工作。按照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当初工作计划,应该在本年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