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图书馆学:我与她“离婚”还是不“离婚”?
2011/11/27 点击数:945
[作者] 蒋心独运
[单位] 蒋心独运
[摘要] 前几日,我给某刊物审稿。该论文选取CSSCI作为数据源,采用词频和关键词共现方法对2006-2010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一阶段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机构知识库、云计算、质量控制、手机图书馆等领域将成为图书馆学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呜呼!哀哉!“机构知识库、云计算、质量控制、手机图书馆等领域将成为图书馆学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这一结论意味着什么?
前几日,我给某刊物审稿。该论文选取CSSCI作为数据源,采用词频和关键词共现方法对2006-2010年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主题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一阶段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数字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机构知识库、云计算、质量控制、手机图书馆等领域将成为图书馆学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呜呼!哀哉!“机构知识库、云计算、质量控制、手机图书馆等领域将成为图书馆学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这一结论意味着什么?
诚然,“机构知识库、云计算、质量控制、手机图书馆”等这些论题不是不可以研究,然则它们成为“图书馆学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则不能不给我们以警醒——当代的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已全面转向技术图书馆学了,而人文图书馆学则全面退居“二线”了,亦或,人文图书馆学已不能引起学界的钟爱了!“技术救图”已全面战胜“人文救图”和“制度救图”了!试问:“机构知识库、云计算、质量控制、手机图书馆”等为主题的论文,其半衰期能有几年?1年?2年?我们已经经历过,80年代、90年代之际,图书馆自动化、联机编目、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数字图书馆、元数据等论题文章的半衰期之短的“史实”。试比较,在经济学那里,市场、资本、消费、成本、利润(收益)、均衡、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论题始终是经济学不可丢弃的、不可过时的、恒久的“关键词”,其论著的半衰期绝对比“技术救图论”论著的半衰期长得多。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亦如此。这说明了什么?图书馆学为何总是处于“边缘化”状态?
我在《图书馆学通论》中深情地说道:“图书馆学如同一位端庄严谨、体态丰韵的淑女,她的胸怀无限宽广,她的思想无限深邃,你必须耐心、深入而又全面地了解它——她的经历,她的心灵,她的个性……你才能赢得她尊贵的嫣然一笑。若你能赢得她的嫣然一笑,你的人生注定无憾矣!”如此美丽的图书馆学,是谁把她变成如此“丑陋”?
我要美丽的图书馆学,而不要丑陋的图书馆学;我要有文化品位的图书馆学,而不要如此短视、如此浅薄的图书馆学。如今的中国图书馆学,已成为无文化底蕴可言、无学术品位可言的图书馆学,甚至已成为无人文性可言的图书馆学。这样的图书馆学,我如何喜欢她呢?各位看官,你说,我与这样的图书馆学,是“离婚”还是不“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