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参加北大博士生论坛的流水账
2010/11/29 点击数:156
[作者] 西北老汉
[单位] 西北老汉
[摘要] 上周四晚上乘火车离开西安,周五早上到北京。周六全天会议,周日上午会议,下午四点四十火车离京返秦,今天(周一)早五点到西安。用陪我一起去参加会议硕士研究生的话说:“好一个充实的周末啊”。
上周四晚上乘火车离开西安,周五早上到北京。周六全天会议,周日上午会议,下午四点四十火车离京返秦,今天(周一)早五点到西安。用陪我一起去参加会议硕士研究生的话说:“好一个充实的周末啊”。
流水账如下:
26日(周五),晴,冷。
上午9点到学校,勺园报到,受到久珍老师和曹博士等人的热情欢迎。入住房间。
中午赶到老姐姐家,与姐姐、姐夫聊天,谢绝了他们要出去吃饭的提议,就在家吃了一碗面。亲情重于天,能和他们一起聊天,绝对胜于外出一顿饭。等到身怀六甲的外甥女回家后,告辞返回北大。
晚饭,与北大刘兹恒教授、郑大臧国全教授、杭图褚树青馆长、宁波庄立臻馆长及杭图诸多员工一桌吃饭。久珍老师询问大家是否喝酒,主桌刘大教授一个劲地说“你们不喝吧,你们不喝吧”。于是,没有人喝。老汉笑道:没有见过你这般当主人的,真会给系里省钱。
晚上老汉差铺,居然很久不能入睡,就听外面肆虐的寒风一个劲地刮。老汉第一次听到,风声居然把楼下停放小车的警报器催得一个劲地响。厉害呀,北京的寒风。
27日(周六),晴,极冷
上午9点,“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半小时开幕式。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王余光教授主持,介绍了各位来宾。与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90周年庆典主持人介绍来宾时明言“大概需要30分钟”不同,余光教授要求学生先听不鼓掌,等到全部介绍完毕再一并鼓掌欢迎。结果,被介绍到的来宾不知道是否应该起立示意,学生也不适应专家站立后无动于衷。等到全体介绍完毕时,居然有几秒钟的间隔,才响起一些掌声。
重要致辞:国家图书馆陈力副馆长,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主任朱则刚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长杨沛超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党委书记王继民教授。
所有人步行到北大图书馆东门外台阶,合影留念。没有前排座椅,都采用站立姿势。天气很冷,风很大。
茶歇后,三个30分钟专家演讲:
(1)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黄长著教授,通过近几年基金项目与成果分析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大量的数字,可惜时间不允许展开。
(2)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资深教授吴慰慈先生,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工作发展态势。提出用户需求决定服务、服务决定资源建设的观点。
(3)北京大学图书馆朱强馆长,谈了他对信息管理学科建设的“几点浅见”,引起听众中不少教授与博、硕士生的认同。仗着大学同班同学的关系,老汉我要到了他的PPT,准备回来后与系里老师一起学习。
下午,12个15分钟的专家演讲。上午,严肃的朱强馆长主持。
(1)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初景利教授,“学科馆员”。
(2)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肖希明教授,运用调查数据分析目前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市场需求。
(3)台湾大学图书咨询学系陈书敏教授,灾难社会下图书馆人角色再定位——从“知识领航者”到“心灵调节师”。与国内书骨精等学者提倡的“阅读疗法”异曲同工。
(4)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玉麟教授,图书馆服务:理念与制度。
(5)南京农业大学信息学院黄水清教授,数字图书馆安全风险评估研究,介绍了ISO27000的内容与应用。
(6)国家图书馆发展研究院索传军教授,从图书馆事业发展看图书馆学人的使命,紧扣论坛主题,定义了使命即“培养人才”。有些争议。
(7)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高凡(此演讲环节中唯一一个女士),一个图书馆工作者的思考,给即将走进图书馆工作的博士、硕士们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
中午自助餐,休息。下午演讲继续,风趣的郑建民教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持。
(8)杭州图书馆褚树青馆长,提出避免城市图书馆边缘化,打造“第三文化空间”。
(9)苏州图书馆邱冠华馆长,谈了他关于整合农家书屋等资源、构建覆盖农村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一些思考与做法。
(10)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臧国全教授,(11)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子舟教授,(12)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刘兹恒教授。之所以灭有了他们三人的发言主题,是老汉我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只能中途例会回房休息。哪位能帮老汉补充以上三位教授的演讲主题?
晚上,略微积攒了一些精神,到勺园“未名厅”参加由朱强发起组织的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77级同学聚会。只来了12位,包括北京大学的朱强,中国社科院的杨沛超,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家乐毅,国家图书馆的鲍国强,西北大学的杨玉麟,美国回来的利求同,广西师范大学的姚倩,清华大学的肖燕,教育图书进出口公司的罗亦丽,中华书局的梁静波,南开大学的李晓新,北京工商大学的高润芝。人到中年,事业有成,老友相见,谈笑甚欢。
前一天晚上,我说次日晚上要去参加同学聚会,不能吃北大信息管理系所谓的“好饭”时,我们的刘兹恒大教授很“pia 气”(陕西方言,发音为“p-i-a”,意为“小气”)地说了一句:“太好了,给我们系省钱了。”
依然感到身体有些虚弱,同学聚餐后谢绝了原中图学会秘书处、现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许欢小朋友的短信邀请,她们正在泊星地酒吧搞“师生沙龙”,回房睡觉,为第二天的博士生演讲主持任务积攒精神。
28日(周日),晴,冷。
8:30开始,分两个阶段,先是由老汉主持9个10分钟 + 5分钟的博士生演讲,后是由台湾大学陈书梅教授主持半小时的闭幕式。
(1)武汉大学傅文奇(男,导师:陈传夫):开放存取。
(2)台湾大学张嘉彬:书目引用区间研究。
(3)台湾大学张瀚文(女):天文学与天文力学国际合著网路之研究。
(4)中山大学杨新涯(男,导师:程焕文):道梦空间:数字图书馆技术使命。
(5)南京大学化柏林(男,导师:武夷山):基于句子匹配分析的知识抽取。
(6)南开大学俞传正(男,导师:于良芝):后现代性对图书馆使命的影响。
(7)南开大学陈昊琳(女,导师:柯平):图书馆战略研究。
(8)北京大学李华伟(男,导师:吴慰慈):“特定许可”方式向农村地区推送图书馆服务。
(9)北京大学吴汉华(男,导师:王子舟):民间力量建设图书馆。
增加一个本来应该昨天讲的,立人图书馆负责人李英强:面向乡村的人文教育。感动了听众。
久珍教授本来给老汉布置得任务是,博士生演讲10分钟,当场点名某教授或馆长点评,老汉以为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同时看到会场提问踊跃,就自作主张砍去了教授、馆长的点评,把互动时间几乎都给了学生听众。
30分钟的闭幕式很简约,主持人陈教授先借机谈了台湾两个教授与两个学生来大陆交流的感受,然后北京大学余光主任做了即兴的发言,而把会议总结的任务交给了论坛的组织者、系副书记张久珍副教授——全是感谢。其实,我们大家都感谢她的盛情邀请与热情服务。
午饭,余光邀请一干教授、馆长坐一桌(有一些已经提前离会了),有张广钦副教授的“忽悠”下,一桌人居然喝掉了3瓶“二锅头”。
下午两点,外甥女婿开车,老姐姐、姐夫亲自来北大送我,装了几乎可以让我吃一整天的的食品与水果。老姐姐独自先回家,姐夫坚持送我到车站,送我到车厢,直到列车启动,他老人家才离开。
下午4点40分,列车启动。晚上12点,居然恶心呕吐;半夜三点,居然突发低血糖,只好急忙补充食物。
早5点,车到西安;6点,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