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2010/2/28   点击数:759

[作者] 柴苗岭

[单位] cc is here

[摘要] 外文学术图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有机化学学科为例。一、课题的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课题的目的:本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针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外文学术图书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将包括有机化学书目数据库、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和评价指标。为建立有普适性的外文图书评价指标体系做实验性研究。

[关键词]  开题报告 外文学术图书 评价体系



外文学术图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有机化学学科为例

一、课题的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课题的目的

本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针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外文学术图书的评价体系,该体系将包括有机化学书目数据库、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和评价指标。为建立有普适性的外文图书评价指标体系做实验性研究。

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有机化学学科外文图书评价体系即针对有机化学领域的外文学术图书的采访质量的评价机制。本项目在外文图书的载体形式上没有限制,如专为为印本或电子版本服务。研究领域选择为“有机化学”,原因有两个:首先,“有机化学”这个学科历史悠久,发展比较成熟,研究内容严谨,在图书的出版上也相对广泛,数据获取便捷。其次,“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公司”的研究领域以有机化学为主,该机构为成都分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对该领域的外文学术图书的研究有利于深入面向学科化服务的资源建设,增强对研究所的资源支持能力。

就单纯的外文学术图书采访现状来看,目前,国内图书馆界对于如何判断所要采访的外文图书的质量, 或者评价已经采访的馆藏外文图书的质量, 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基本有三种①通过借阅率的统计②对引文的统计③同行专家的评价分析。上述三种方法都因存在相当大的主观因素和现实的不可操作性, 如第1种方法无疑受到如读者的外语水平、该机构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准等多因素的影响, 第2种方法受到参考工具书的收录状况的影响, 因而无法真正成为评价外文学术图书的工具。

在理论研究上,我国对干外文图书的采访质量,即国外学术图书的评价工作基本处于空白阶。通过CNKI和维普数据库中文期刊数据库可查到的有关外文图书评价的数量很少,涉及到的评价主要是:书商选择的评价或馆藏外文图书的评价,其中与外文学术图书评价体系直接相关的文献数量极少,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京中科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孙勇中撰写的《外文核心学术图书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该评价法通过德尔菲法建立了指标权重系数,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学术图书的量化三级指标。

国外尚没有发现同期刊评价类权威的杂志乌里希。在采访评价指标来看,也是众说纷纭,研究内容相对分散,但也主要集中于馆藏图书的评价策略,或针对文学图书的采访策略,是基于馆藏的分析。在评价方式上会使用软件对馆藏评价。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是“利用引文分析帮助增加核心图书的收录量”。

中国的外文学术图书采访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是:非母语文种采购、经费有限,因此单纯的国外图书采访理论不足以为我所用。

因此, 如何构建一个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基于有机化学学科的学术图书评价是提高采访工作质量和加强对研究所支撑的首要之急。

该评价体系的建立有诸多意义。

从微观方面看, 本项研究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指导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可以对本馆已有的有机化学专业外文馆藏进行评价, 从而发现采访工作中的问题, 实现经典著作的拾遗补缺, 弥补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质量偏差问题。通过跟踪核心出版社的出版动向, 针对有机化学学科的国际图书出版状况, 指导新书的采访工作。在学科交流方面,可以指导学科馆员与有机化学所研究人员的参考咨询和信息交流工作, 促进有机化学科研人员对国际有机化学图书出版资讯的了解以及对该领域的发展前沿把握。

此外,有机化学外文图书的确定,有助于优化有机化学学科的外文学术文献资源的完整性与重点保障之间的平衡关系,有助于我院外文学术文献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及基于学科专业的外文图书分布保障体系的规划和建设。

本项研究目前虽然只是着眼于有机化学这一学科, 但由此提出的评价模型是可以普适于不同学科领域的。

二、究设计方案、预期结果:

1、研究方法:

本项目通过采集“有机化学”领域的书目数据以及ISI中的科学家、研究机构等的排序数据,形成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库,然后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而确定核心评价要素及其权重系数,最后形成评价指标体系。

2、研究设计方案:

1) 数据获取

将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的海外采选系统的有机化学图书(5252条)、GIP(global books in print)数据和ISI的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数据获取上,第一步获取海外采选系统有机化学领域数据,获取馆藏、中图分类号等书目信息,第二步,根据海外采选系统中有机化学领域的图书分类法(中图法)描述出对应的杜威分类号,第三步通过杜威分类号下载GIP中有机化学图书数据,完善有机化学领域图书对应的书目信息,第四步从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提取科学家/核心作者、研究机构的排名数据,完成数据获取过程。

2) 建立数据分析和挖掘库,确定评价指标要素

确定数据后,将海外采选系统、GIP数据整合,汇同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的排序数据,建立数据分析和挖掘库,确定评价指标要素。

3) 评价指标的权重制定

拟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第一,采用特尔菲法,对资深采访专家、有机化学领域的科学家进行问卷调查。第二,运用实验研究法和回归线性分析法对已经建成的“有机化学”外文图书书目库的评价要素进行测试,获取核心作者、核心研究机构、核心出版社等评价指标的独立作用,以及指标之间的关系及相关强度,最后结合特尔菲法的反馈结果得出权重系数。

4) 建立分级评价集合并进行验证

在权重系数和相关度的基础上,制定核心学术图书的分级评价集合, 对采集获得的有机化学专业书目数据库进行分层次综合赋值运算,并使用回归线性分析

法和实验研究法对评价指标进行测试和验证,最终形成有机化学外文图书评价体系及有机化学外文图书出版和研究趋势分析报告。

3、预期结果:

本项目最终将形成一个有机化学书目库、有关出版社出版有机化学学科中不同研究方向的图书出版分析和研究趋势报告、一个有机化学领域外文图书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将包括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和评价指标)。 期望通过对有机化学学科的外文图书评价指标的研究,将业务工作和科研用户的需求结合起来,提高外文学术图书采访质量,为我院科研用户的科研创新提供良好的文献保障。

三、所需条件和完成时间:

1、所需条件:

1)项目人员在资源建设岗位和学科服务工作多年,具备优良的技术水平和人才优势,在研究所拥有良好合作关系。

2)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成都分馆为研究主体,该馆在中国科学院文献资源建设体系中主要负责中外文图书的建设。

3)需要资金支持约3.5万元。

2、完成时间:

完成时间总共1年,具体步骤如下:

1-3月,海外采选系统和GIP中“有机化学”领域图书书目信息下载及整合,ISI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下载。

4-5月,根据下载内容初步确定评价指标要素,测试各指标要素之间关系及相关度,德尔菲法排列各指标的权重。

5-6月,根据专家反馈结果和指标测试结果确定权重系数。

6月,项目中期检查。

7-8月, 设计指标体系,建立分级的指标体系。

9-10月,对采集获得的有机化学专业书目数据库进行分层次综合赋值运算。

10-11月,运算结果测试及学科出版现状及前沿发展的分析报告撰写。

12月,研究项目结题、验收。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2b5f4c0100idjz.html~type=v5_one&label=rela_next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