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路
2013/3/5 点击数:1502
[作者] 桑良至
[单位] 桑良至的博客
[摘要] 我很喜欢旅游,国内也去过一些地方,好像是旅游过不少地方,其实不然,那是参加会议以后组织的半天观光,人多,像赶鸭子一样,谈不上什么旅游。
成功的路
--从1次旅游想起
桑良之
我很喜欢旅游,国内也去过一些地方,好像是旅游过不少地方,其实不然,那是参加会议以后组织的半天观光,人多,像赶鸭子一样,谈不上什么旅游。
我总想啊,有一、二好友,带上干粮,揹着水壶、照相机,手持竹杖到深山老林里走走,到偏远乡村走走,去追寻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村落文化;到大瀑布下呼吸,洗一洗在城市里污染的细胞;到山顶上去拓宽一下城里难以拓展的天际线;在安然、寂静的大石上坐一坐,喝一点泉水,洗刷一下网络、功名以及城市红红绿绿的种种污染;在野外摘几支野花,拾几个奇石,在农家吃一餐饭,发现一二份有益的文化遗产。
梦是很美的,目标一直未能实现。实现目标的条件是:1. 季节合适 2. 天气很好 3. 找到合适的人
4. 参与旅游的人有可支配的时间。 最难满足的条件是合适的人, 如: 1. 这人身体很好,体力强,能走路,能爬山。2. 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3. 有互相帮助的精神 4. 语言表达清晰.
一年一年过去了, 到婺源、云南、贵州、四川山里旅游的计划,一直实现不了。我于是到旅游公司报名,一个人参加他们公司组织的到婺源的旅游。有几次去登记,旅游公司说必须星期六、星期日,而且天气预报说是晴天方可。有时旅游公司说星期六、星期日下雨,有时旅游公司说,人数太少不能发车。到了6月份旅游公司不组织到山里去旅游了。
有一次买到了去婺源的旅游票,星期六清早在合肥大钟楼广场上车,黟县南屏是第一个景点。南屏一条街有好多个古代的祠堂,说是祠堂博物馆。罗东舒祠堂、坑口胡氏祠堂等我参观过,于是我不去祠堂,向人家问问有不有旧书卖。有一个人说,她家灶洞里有几本破书,问我要不要?她拿来我一看,灰尘覆盖的破书,不知是什么内容,我不敢用手摸,一下子把书装在塑料袋里,乘车就回来了。第二天婺源的旅游没有参加,因为手里提着一包脏兮兮的书,怎么旅游呢。
回来整理那一包宝贝,先除去灰尘,再刷掉书里的蛀虫,发现有一大张清代末年的彩色广告,很有价值,但是虫蛀的厉害,而且长了霉,一点用处没有。有一本没有写字的宣纸稿本,一本商人生活费用的账本。
该账本约50页,页面12 x 20 cm,线装。页面红色粗线边框,12行,细红色分格。每1页近订线的边栏盖有财神菩萨图像红印。红色鱼尾,鱼尾下书:“藜照堂”字样。账簿的封面写着:癸丑年三月吉 立, 金承启堂, 总登。记账人毛笔字书法娴熟,数量表达规范。
账簿第1页写着: 三月初十日起出入记数
初十日 支40文 笋, 6文 酱油, 40文 账簿, 30文 纸, 50文 洋笔,250文足力,
30文 盘川, 50文轿金(送永康回家)
十一日 60文 雕印,60文 洋烟, 30文 笋, 30文 纸, 770文 肉, 30文 笋,
40文 切面, 30文 饺子, 20文 洋蓝
十二日 13文 笋
十三日 19文 笋, 630文还嫂嫂
十四日 700文 贺喜, 30文笋
账本告诉我们,徽州金氏商人生活俭朴,他们吃的菜主要是价格便宜的竹笋,5天才吃了一次肉。从账簿设计看,金氏经营是有一定规模的,不然不会有如此规范的账簿。
我们读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书中的徽商生活奢侈,挥金如土。过着那种生活的人,已经不是经营商业的商人,而是以垄断为权柄,住在前人建设的金屋里,方才腐化堕落的。这不是徽商的本质。多数徽州商人从深山里走出来,他们的脚印印在山间小道的石板上,印在缓缓流动的新安江水的波浪里。他们艰苦奋斗,百折不饶。他们经商讲究诚信、公平、薄利多销的原则。他们强调做人,做本分人,做符合角色规范的人,做有作为的人,做清白的人,力争做万古流芳的人。
一个人为了做出一点成绩,有所建树,需要严格管理。愿不愿严格要求自己,敢不敢把自己的生活账本做好,把每用1分钱都记下来,公之于众,这是一个标准,判断真实的人、光明的人、有作为的人的标准。
徽州的多数商人是用2个账单,一个生活用费账单,一个时间安排细单,它们是生活的路砖,前进的波浪,铺就了1条成功的路。这是自我监控的路,自我管理的路,人是在严格的监控与管理下走向成功的。
我想,不仅是徽商,其他各行各业有作为的人,何尝不是这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