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十年风雨书香路 培植沃土育芬芳
2012/5/24 点击数:2123
[作者] librarypaper_jju
[单位] librarypaper_jju
[摘要] 岁月如歌,唱不尽沧海桑田;耕耘不辍,放眼望桃李满园。2012年我校迎来了合并组建十周年,千年文脉相传,百年筚路蓝缕,十年奋发图强。九江学院以坚定的步伐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大学迈进。一路走来,这里沉淀着所有九江学院人的奋斗历程,也昭示着九江学院崛起的新路。
本期主题:十年风雨书香路 培植沃土育芬芳
编者按:
岁月如歌,唱不尽沧海桑田;耕耘不辍,放眼望桃李满园。2012年我校迎来了合并组建十周年,千年文脉相传,百年筚路蓝缕,十年奋发图强。九江学院以坚定的步伐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大学迈进。一路走来,这里沉淀着所有九江学院人的奋斗历程,也昭示着九江学院崛起的新路。
不知不觉中,九江学院图书馆也已经悄然走过十个春秋,在图书馆人的艰辛努力下,我馆已经发展成为具有丰富图书文献与现代电子信息资源的综合性图书馆,在江西高校图书馆中居重要地位。
掩卷长思,回顾过去,放眼未来,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读者与馆员》将细述图书馆普通员工、在校大学生、知名校友与图书馆结缘的种种往事,回顾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同时畅谈他们对图书馆的期望、对读书的感想。
文脉所承 助力发展
——甘筱青校长在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5月9日下午,我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行政楼四号会议室召开。甘筱青校长指出,在我校“千年文脉、百年办学、十年升本”校庆系列活动开展之际,召开首届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会议,是因为图书馆既是高校的地标、又是高校的文脉所承,图书馆在高校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
近年来,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办馆条件等都得到进一步改善。图书馆紧跟学校的发展步伐,努力创新服务手段,挖掘服务潜力,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把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在“学风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要求,学校成立九江学院首届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作为全校文献信息工作的咨询和协调机构,目的就是要加强我校文献信息工作,进一步提升文献信息服务水平,集众人之智,共同推进图书馆更好更快发展。甘校长希望各位委员继续发挥各自的学术专长和优势,助力图书馆的发展;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反映师生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也希望图书馆的各位同志,进一步践行“读者第一、服务育人”的办馆理念,将图书馆真正建设成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学习资源中心、知识管理中心和学术交流中心,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庆“千百十”颂
细人
(2012年3月28日,于蝶湖岸边)
“千年文脉、百年办学、十年升本”,
今朝齐歌颂:
一颂文脉承千年,濂溪先生著爱莲。
理学文化传万里,白鹿洞幽集俊贤。
二颂朱熹兴国学,书院教规成经略。
修身齐家平天下,学教文明耀日月。
三颂办学越百年,美玉济世西学变。
护理教育跨世纪,薪火铸才品为先。
四颂育人泽沧桑,教育卫生并武行。
师生携手齐奋进,筚路蓝缕起华章。
五颂合校恰十年,校园壮大换新颜。
传人十万皆努力,兼容并蓄再向前。
六颂学科“山江湖”,服务地方开新路。
创新文化出特色,校企合作扬匡庐。
七颂九院新人文,讲学濂溪有高人。
竞知向学惠学子,厚德笃行养师魂。
八颂治学用妙招,中外合作引外佬。
孔子学院振海外,九院声威响云霄。
九颂校庆“千百十”,古今传承正当时。
凝心聚力趁势发,上下求索奔九大。
读书是一生的工作
——知名校友汪中求谈读书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成年人慢慢被时代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成熟的民族被淘汰的最可能的原因,不是历史多长,而是全民读书热忱的减退。在谈到读书对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时,汪中求指出,近500年中,世界上只有85个机构一直存活下来,直到今日,其中50家是大学。一个人可以没有权力,但是可以很有影响力;可以没有财富,但是可以很富有。
他说一个国家多少人读书,就决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不热衷读书的人,除了活着没资格谈其他;不热爱读书的民族,是永远没有希望的。
中国古人对读书的重视可以说仅次于吃饭。“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名言,虽然曾经被批判为“读书做官论”,但批了30多年也使在这30多年里成长起来的优秀分子更多走上了仕途;朱熹的一首《观书有感》更是道出了读书的美妙感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耕云播雨忙中乐,把卷临池晦日迟”、“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也是谈读书的美好境界的。但从全民的读书量和读书时长以及全社会的读书风气而言,当今较之与古人实在不得不说差远了,与我们的大国风范很难说相称。有人在网上批评说,“外国人花在读书的时间最多,中国人花推牌把酒的时间最多”,这也许不是事实。他希望大家仔细品味一下台湾的新读书主义: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做一个好读书的人。
“不热爱读书的民族,是永远没有希望的。”汪中求希望九江学院的学生刻苦读书,努力读书,成就自我。汪中求先生的演讲让我们看到了汪先生酣畅淋漓的口才,看到了一个好读书会读书读活书的专家学者,也看到一个把读书当作自己一辈子工作的知名校友。
汪中求,江西九江人,毕业于九江学院中文系,清华大学EMBA。现为北京大学精细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汪中求细节管理咨询公司首席合伙人,北京博士德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培训师。著作有:《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成败Ⅱ》、《精细化管理》(合著)、《营销人的自我营销》、《1750-1950的中国》(合著)、《契约精神》(新作)等。
看六年变化,见证图书馆成长历程
采编部 张胜兰
六年前,也是这样的初夏,校园里到处飘散着香樟树的芳香,我背着行囊第一次踏进了九江学院图书馆,因为应聘而来,所以顾不得环顾太多,就直接奔了馆长办公室。在我粗略的印象里,图书馆很大,而且建筑结构复杂,因为我找了很久才找到馆长办公室的所在。两个月之后,当我再次踏进九江学院图书馆的时候,已经是这里的图书馆员了。
六年前,我还是个不谙世事的懵懂的小姑娘。如今,我已为人妻、为人母,图书馆见证了我一路走来的足迹。而图书馆在这六年里也在跟我们一起成长、壮大!
2010年,图书馆采用全开放的管理模式,读者可以携书带包自由地在书库里穿梭,挑一两本自己喜欢的图书,找一张桌子,坐下来慢慢享受这阅读时光。其实图书馆就应该是这样,读者在图书馆获取的不仅仅是图书,更应该是图书馆服务及服务带来的阅读愉悦!
2011年逸夫馆投入使用,我馆彻底实现了文理科分科藏书,并且将每一类的图书都集中到同一个书库,这样就避免读者跑几层楼找一本书的现象。而且图书馆也制作了大量清晰明了的指示标志,也很大程度地节省了读者的查找时间。同时,逸夫馆优雅的馆藏建筑,静谧的阅读氛围,也成为了我馆对外宣传的又一张名片。
还有一点变化让我感受最深,六年前刚踏进这所图书馆的时候,满目里看到的除了书架、还是书架。今天走进我们的图书馆,可以看到书架旁边增添很多绿色的植物。我们的工作台上也添了绿萝、仙人掌和吊兰等小盆景,在看书看累了的时候,在工作疲惫了的时候,看一眼这些花花草草,疲惫感顿时消散很多。
如今,我们成立了很多兴趣小组,登山组、唱歌组等等。我有幸加入了唱歌组,悠闲的周末时光,三五同事小聚,唱唱歌、喝喝茶、聊聊家常。这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也增进了同事之间的交流。图书馆各部门也组织了很多的活动如周末农家乐等等。图书馆真的成了一个大家庭,我也为自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我很有幸,见证了九江学院图书馆这六年成长中的点滴。下一个六年,我依旧在这里,与大家庭的所有兄弟姐妹们一起为九江学院图书馆的成长添砖加瓦!
鸟欲高飞先振翅 人求上进先读书
文传B0841郭闽美
又是一个春意弥留、夏意媚惑的五月,校园里更是一幅花红草绿、万物复苏的景象。时光飞逝,岁月如白驹过隙,看着熟悉的校园,现在回想起来,恍如昨天!我还是那个对大学充满向往的苦读的高中生,而今大学生涯已近尾声。
刚进九江学院,图书馆是最让我兴奋的地方。走进去看每层的图书分类,高高长长的书架,我的视线游走在一排排密集的书本之间,这个也想借,那个也感兴趣。我记得每次抱着一堆刚借的书,在路上就会忍不住地翻看起来,在食堂吃饭时同样会陷入书本里去。
图书馆纸质藏书就有200多万册,各种各样的书籍让人眼花缭乱,你无法去看完每一本书,所以学会选择是必须的。正如富兰克林所说,要多读书,但不要读太多的书。我个人觉得专业书是一定要多看的,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不能等到需要它时去找它,平时多积累知识那才是正确的选择。文学方面的书,像小说等是非常适合缓解压力,调节学习的,也是我和许多同学最爱看的一类书籍,此类书籍的好坏雅俗,相信大家自有一个评判。每个人都有特别的爱好,比如摄影、绘画、外国语言等,可以把这个兴趣当做第二专业培养,多借那方面的书籍来看,对你以后的人生肯定会有积极的影响。每本书我们都可以取精华而吸收之,并不是要通读,通懂。也许泡了那么长时间的图书馆,会觉得喜欢的书也越来越难找到了,但我觉得去挖掘它,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书是随时在你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书在人们口中既是阶梯,又是船只;是良药,也是面包;是益友,也是良师。这些比喻和赞美自有其道理。读书的收益并不明显,至少我只能说出对看过的某某书印象深刻,只能谈谈对某某作家的风格是否喜好,很多东西看过后就忘了。但即使这样,我觉得它肯定会受用一生,这便是我坚持看书的动力所在。而且长辈们说得对,我们可以这样无忧无虑地看书的时间也不多了。读书不仅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学到东西,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图书馆借书之旅
文传B0832张丽丽
入校门最显眼的建筑物莫过于图书馆。“藏古今之学术,聚天地之精华”铭记在门碑石上,宏伟地竖立在图书馆门口,在阳光下闪耀着每位书友的眼睛。
而图书馆内的浩瀚书海更是令人目不暇接,穿行在整齐密集的书架间,就像泛舟游于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领略两岸美不胜收的风景。
拿起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品茗般细细地尝,顿时沁人心脾,五脏六腑无不顺畅,且口留余香。
这里是知识的海洋。我们可以刚串完黑格尔的家,又敲响了川端康成的门。与那些一流的思想家、哲学家和著名的文学家交流思想。
很爱看书,也很喜欢一位著名学者的话:过了20岁的年青人,除了爱情,你还必须拥有别的能让你在这个社会上立足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来源于知识,来源于阅读。
选好自己要借的书,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热情,亲切的服务中开心满载而归,为借书之旅划上圆满句号。
我的朋友——图书馆
外语B1032 胡孙根
记得第一次进入九江学院校园的那一天,就被学校那秀丽的风景所吸引。而当看到图书馆前碑文上“藏古今之学术,聚天地之精华”这几个金灿灿的大字时,不知不觉陶醉其中。总想进去探个究竟。可是一到门前,就被拒之门外,大爷说:“大一新生,尚未注册,暂时不能进”。此时,心迅速冷了半截。
当听到我们班已登记注册,能进图书馆这一消息时,简直乐翻了天。第一反应,带上校园卡,向图书馆奔去。一进来,才发现,原来图书馆“卧虎藏龙”。书架林林立立,一张张整整齐齐的木制桌椅,同学们都在认认真真地看书,坐得满满的,很难找到空位。于是,此时此刻,我立下誓言——在大学期间,一定主动和图书馆这位老大哥交上朋友。
于是,隔三差五就来图书馆借书、还书,并且几乎一有时间就往图书馆钻,还老不舍得走。这样,在进图书馆后的一个星期里,差不多熟悉了这位朋友。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间,就到大二下学期了,也快毕业了。现在想来,等到毕业那天,还不知怎样向图书馆这位老朋友道别,会不会自觉或不自觉流下眼泪呢?
在与图书馆一起走过的日子里,收获最大的是,学会了自主学习,这让我很欣慰。这位老大哥给我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翻阅了许多优秀的书籍,开拓了眼界,改变了价值观,懂得了许多人生道理。
我懂得,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同时我也明白,即使将来毕业了,只要我与图书馆心连心,我们就是一生一世的朋友!
欢迎投稿
好消息!好消息!现在给《读者与馆员》专栏投稿,一经录用,就有稿费相赠。稿件形式不限,可以写你最喜欢、最珍爱的某一本书,某一本书对你影响最大,也可以写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习惯或者技巧,或者写你最流连的图书馆的角落,等等。总之,只要是跟读书、跟图书馆有关的都可以。投稿邮箱:librarypaper_jju@163.com。本宣传栏的新浪微博也已开通,欢迎广大读者@读者与馆员,了解图书馆的最新资讯。请各位作者及时到主馆一楼综合岗处领取稿费。
原文连接:http://blog.163.com/librarypaper_jju/blog/static/7045880520124248553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