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大学,朝图书馆看

2012/11/14   点击数:1208

[作者] librarypaper_jju

[单位] librarypaper_jju

[摘要] “江山待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学校的环境怎样,以及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从而更好地为将来打好基础,这些都是大家迫切想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书籍来获取,读书仍将是大学的主题。

[关键词]  大学 图书馆



本期主题:大学,朝图书馆

编者按:

“江山待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学校的环境怎样,以及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从而更好地为将来打好基础,这些都是大家迫切想知道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书籍来获取,读书仍将是大学的主题。

图书馆面积不算很大,但是你永远不要觉得它太小,因为再小的图书馆你也很难在大学生涯里把里面的书都看完!评价一个学校图书馆的好坏不是它的大小,而是里面的书你将受用多少!为了让你们的大学生活没有遗憾,请朝图书馆看!

图书馆,大学永恒的精神家园

刘大椿

图书馆之于大学,的确是太重要了。大学要传承文化,要沉稳致远,要继往开来,都离不开图书馆。之所以如此,是与广义的书在人类社会中的特殊地位相关的。英国思想家卡尔·波普尔曾经说:假使我们所有机器和工具,连同我们所有的主观知识都被毁坏了,但只要图书馆和我们从中学习的能力依然存在,我们的世界就会重新前进。他很生动地概括了图书馆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图书馆承载的是人类历史上几千年大浪淘沙的结果,是任何工具无可替代的辉煌,也是一座座矗立着的人类最美好精神的丰碑。作为个体,人的寿命不过百年,可人类的精神、人类的文明却可以通过某一件作品的存在,千秋万代,世代相传。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证明:只要人类自身存在,人类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和创造就不会泯灭,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就需要被见证、被传承、被升华,图书馆就永远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拥有一座好的图书馆,是一所好大学的基本条件;重视图书馆,是一个经济发达、文化昌明社会的标志。

其实,在现代大学里,图书馆不仅是信息资源空间,同时也是学习研究空间,还是文化艺术和休闲空间,她代表着大学文化,代表传承,代表未来。

图书馆是信息支撑和社会教育的平台,她为师生提供了获取资源的最大可能。在阅读过程中,人们身无分文便能心忧天下,足不出户可知世态炎凉,心驰神往中,踏遍大好河山,嬉笑怒骂间,感悟悲喜人生。“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是人类文明智慧最主要的载体,阅读仍然是人们获取真知灼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修身养性的最有效途径。歌德说过,鉴赏力是靠长期阅读最好的东西形成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品位,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都要靠长期阅读才能够形成。只要阅读行为存在,人类文明就会发展,就会延续。(待续)

林语堂:一个学校的好坏,取决于图书馆

林语堂从闽南小山村出来,在北京厦门教书,在上海开办杂志,在美国和欧洲做学问,著书立说。这些,都得益于图书馆。他说:一个学校的好坏,取决于图书馆的大小。又说:“图书馆是神秘的丛林,每个探险者就是林间的小猴,为了寻找合适的坚果,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畅饮潺潺的泛流,品味果实的甜美。”

1912年,十八岁的林语堂考进上海圣约翰大学。他除了听课、完成作业,其余时间都用在图书馆里。在校的几年,他把所有的书都读了,并且也像培根所说的,有的书是浏览,有的书翻翻,但更多的却是细读精读,反复地读。

1916年,林语堂大学毕业。虽然他对大学正规课堂教学不满,认为学得知识不多,但大学图书馆却不错。1931年10月,当他应邀回母校讲《读书的艺术》,介绍自己20年读书治学经验,在说到图书馆功能时就说:“假定你们进了这十万元书籍的图书馆,依我的方法,随兴之所至去看书,成效如何呢?有人要疑心,没有教员的指导,必定是不得要领,杂乱无章,涉猎不精,不求甚解。这自然是一种极端的假定,但是成绩还是比现在的大学教育好。关于指导,自有现成指导书及种种书目。如此读了两年可以抵过在大学上课四年。”

1919年,林语堂离开清华学校教员岗位,携妻廖翠凤漂洋过海,就读于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

哈佛大学对林语堂的吸引力并不仅是美丽的校舍和一流教授,更是那拥有几百万册图书的卫德诺图书馆。林语堂夫妇开始选择借住的波士顿赭水街51号,就在图书馆后墙。房东太太向他介绍:这家图书馆的藏书,如果一本一本的连接起来,可以有三英里长,令林语堂神往不已。后来他写叙事诗,还特别抒发情愫:“出洋哈佛攻文学,为说图书三里许。”

哈佛卫德诺图书馆也是开架阅览的,而且是当天读不完的书,可以带出馆外,第二天清晨归还。在此,林语堂的课余时间都用在图书馆了。有时带回的书与廖翠凤同读,读到开心时放怀大笑,读到悲伤时相互对视,默默不语,读书成为他俩重要的生活和乐趣。林语堂发现,卫德诺图书馆的藏书丰富,很多版本是国内图书馆看不到的,而又必须仔细阅读。由此,当同学们去看新电影,甚至请看精彩的足球赛,他都忍痛放弃了。

他只是在图书馆读书、选书,说:“这个世界,卫德诺图书馆就是哈佛,哈佛也就是卫德诺图书馆。”还多次颇有体会的对朋友说:“我对过去在学校读书总感到不甚满意,但也弄不清所以然,一直等我进了哈佛大学,我才体会到在大学时代,我所损失的是什么。”

来源: 出版人?图书馆与阅读

大学,朝我看

护理A1111 刘淑贤

高中老师说大学是我们放飞梦想的地方,于是我们努力走到了今天。回首才发现,其实并不如想象的美好。一群群的同学都在嚎叫高中老师是最大的骗子,说高中有多么多么的好,都开始回忆那些奋斗的日子,那些和自己一起奋斗的人。可是让我们再经历那些起早摸黑,挥汗如雨的日子,我们是否真的愿意呢?过去的那些人,那些事,终究是属于过去。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引起了多少人的回忆和共鸣啊,但是一切都回不到最初了。现在我们要说的要做的,就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

当松散的大学生活取代了紧张有序的高中时代,我们在空闲中迷茫,在时间的空隙里挥洒着我们的青春。我们有时在想为什么大学这么松散,这么轻松?为什么要这样默默无闻地耗上四年的时光呢?坦然的说,我们是不可能挣脱这个枷锁,我们要做的是超脱。在这段轻松的时光里获得精神上的永恒愉悦,进而获得欣赏和收藏人生更为明媚和恬静的风光,人生的芜杂只有被过滤后才能留下最耀人的精彩。

这四年,会无尽地打磨我们的锐气,消耗我们的梦想。但是只有经历了这一切,我们才能在现实中成长,才能在以后的社会中立足。时间总是义无反顾的奔向前方,我们以后回忆大学时代,它会如晚霞一般,在川流不息的时光里,神采飞扬。

我们不安于单调,我们敢去想,勇于做梦,我们有着年少的轻狂,所以,纵有千百个理由放弃,也总会有一个理由让我们坚持下去,大学,朝我看!

我的朋友 —— 图书馆

外语B1032 胡孙根

记得第一次进入校园的那一天,就被学校那秀丽的风景所吸引。而当看到图书馆前碑文上“藏古今之学术,聚天地之精华”这几个金灿灿的大字时,不知不觉陶醉其中。总想进去探个究竟。可是一到门前,就被拒之门外,大爷说:“大一新生,尚未注册,暂时还不能进”。此时,心迅速冷了半截。

当听到我们班已登记注册,能进图书馆这一消息时,简直乐翻了天。第一反应,带上校园卡,向图书馆奔去。一进来,才发现,原来图书馆“卧虎藏龙”。书架林林立立,一张张整整齐齐的木制桌椅,同学们都在认认真真地看书,坐得满满地,很难找到空位。于是,此时此刻,我下一誓言:在大学期间,一定主动和图书馆这位老大哥交上朋友。

于是,隔三差五就来图书馆借书还书,一有时间就往图书馆钻,还老不舍得走。这样,在进图书馆后的一个星期里,差不多熟悉了这位朋友。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间,就到大二下学期了,也快毕业了。现在想来,等到毕业那天,还不知怎样向图书馆这位老朋友道别,会不会自觉或不自觉流下眼泪呢?在与图书馆一起走过的生涯中,收获最大的是,学会了自主学习,这让我很欣慰。这位老大哥给我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翻阅了许多优秀的书籍,开拓了眼界,改变了价值观,懂得了许多人生道理。

我懂得,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同时我也明白,即使将来毕业了,只要我与图书馆心连心,我们就是一生一世的朋友。

情迷图书馆

机材B1071叶晴

来九江学院快两年了,关于图书馆,从以前什么也不知道的到现在的有所了解,颇感兴奋。每次来图书馆,都被它的氛围所吸引,原来,书也可以有这么大的魅力。或许,是它的容纳百川,总感觉它是那么的宽容;它是无声的朋友,却在你最难过、最悲伤的时候给与你最有力的支持。都说看一个学校的好坏,首先得看那个学校的图书馆。想来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真是不错。

以前天天想着玩,但现在不一样了。偶然进了一次图书馆,就被迷住了。不得不承认,那的确是读书人的天堂。可以在书的世界里尽情的驰骋,可以在休息之余天马行空一番,可以在那哗哗的翻书的声音里沉浸良久。

因为常常来图书馆,看到那些辛辛苦苦工作的老师们,还有志愿者们,不管春夏秋冬,不管炎热寒冷,他们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做好自己的事情,很感动,也很感激。感激他们的辛勤付出,才会有我们这么好的学习环境。

是书教会了我们许多道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得不感慨,充实自己,才是自己努力与否最好的见证。

在书的世界里,我很快乐,也很惬意。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显得那么的放松,即使有不开心的时刻,也会在书中得以淡化,进而开始沉迷在知识的海洋中。喜欢图书馆的安静,喜欢图书馆的包容,喜欢它不带排斥的宁静,感觉它就像是要好的朋友,高兴的时候与你分享快乐,难过的时候,它与你承担痛苦。

九江学院图书馆是目前为止我见到过的藏书量最大的一个图书馆。只要你愿意,几乎所有你想看的书都可以借到。图书馆,很好的扩展了我们的视野。平时自己的那点知识,在它面前,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仿佛自己在一瞬间就变得那么渺小。不得不佩服它的博大精深。所以,我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多读书,多想问题,多去图书馆,充实自己。

【读书典故】高凤流麦

高凤流麦,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后汉书·卷一百一十三·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杆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大意是说,东汉时的高凤年轻时就喜爱读书,虽然他家里以务农为生,但他还是坚持学习,昼夜读书。有一次高凤的妻子去下地前在庭院中晒了麦子,让高凤看着,不久天就下起雨来,而高凤一边拿着赶鸡的竹竿一边读书,竟没有察觉麦子已被雨水冲走。后人于是以“流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高凤流麦的故事流传甚广,根据钟嗣成《录鬼簿》记载,关汉卿作过《白衣相高凤漂麦》杂剧。

原文连接:http://blog.163.com/librarypaper_jju/blog/static/704588052012101481228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