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文明读者 和谐图书馆

2010/12/17   点击数:1212

[作者] librarypaper_jju

[单位] 读者与馆员-图书馆欢迎你

[摘要] 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环节。就学生自身而言,学生的行为养成直接影响到学风建设。学生良好的行为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与心态,是建立优良学风的基础。

[关键词]  图书馆 环境 九江学院



编者按:

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环节。就学生自身而言,学生的行为养成直接影响到学风建设。学生良好的行为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与心态,是建立优良学风的基础。

图书馆是公共的文化场所,是我们获取知识、培养道德、完善自我、陶冶情操的最重要的精神家园,这里积累了人类千年的文明和智慧,是为人们提供精神食粮的地方,古今中外纵横万里。然而一些读者的不文明行为正侵害着这片净土。

做现代文明读者,你准备好了吗?

亲爱的同学们:

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海洋、求知的课堂,同时也是我们培养道德、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窗口。当我们在图书馆书海泛舟,沉醉书香时,周边安静祥和的环境,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无限的敬意。此时,有谁忍心随意丢下手中的杂物,去玷污这一尘不染的地板?有谁忍心大声喧哗,去打破它的宁静?又有谁愿意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去破坏它的和谐呢?

然而,在这片书香洋溢的净土上,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不仅损害了广大读者的利益,也有损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形象。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行动、互相监督,互帮互助,共建图书馆的良好育人环境,为构建和谐图书馆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出入图书馆,请遵守公共秩序,不推嚷,不拥挤,排队刷卡;保持安静,说话、走路要尽量轻声,自觉关机或将手机铃声改为振动提示,以免影响他人。

二、仪表端庄,衣履整洁,不穿背心、运动短裤、拖鞋等进入图书馆;用语文明规范,举止大方庄重,尊重图书馆工作人员。

三、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乱丢纸屑等杂物;爱护图书馆的公共设施;不在馆内吸烟;不将座椅随意搬至书架中,影响读者和工作人员的过往,破坏图书馆美丽的景致;不在馆内做一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动作。

四、请遵守图书馆借阅制度,翻阅图书归还原处。借阅图书请仔细检查图书有无破损、涂抹等现象,如出现上述情形,请及时与工作人员说明,以明确责任。如要借书,请及时办理借阅手续,并要及时带走,以免丢失。要按期还书,提高书刊利用率。

五、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倡导“珍爱读书,阅过无痕”的良好风尚。爱护书刊,请不要在书刊上乱写乱画,撕毁书页、撕损条形码等不文明行为。

六、不用书包、书本为自己和他人占座。离馆时请将个人物品全部带走。不在共享大厅高声朗读、不高声接打手机等。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同学们,让我们大家珍惜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争做文明读者,共创和谐图书馆,展示九江学院学子风采!

校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

图书馆占位分析

在图书馆以书占位而屡禁不止这种现象上,除了管理执行力度因素外,它跟我们脑海中的习惯意识有关。一般地说,公共空间是我们大家共有的资源,我们对它享有平等的义务和权力,但由于资源的有限性和使用者的无限性,这种使用的权力并不是绝对的,即你并不一定在任何时间都能对它行使使用权,否则就很容易干涉了其他人使用的权力,从而同其他的人发生冲突。这种情况就历史地产生了一种约定俗成,即“先来后到”规则。

我们说的“先来后到”规则一般要求的是“人”先来才有优先权,而非“物”。我们不能因为物的“先在”而漠视了活生生的人的“存在”!这不是什么大道理,而仅仅是一种感觉,一种人之为人的基本感觉,但它却可大而化之地反映一个人的文明素质。同理,在图书馆的公共阅览室也是如此,除非你偶尔短时间地离开,否则,你用来占位置的书根本就不能代表任何权力,我们任何人甚至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一堆废纸推而远之。

其实,此事还可从经济学的意义上去分析。有些人用书提前占据着位置又分身而去,于是位置长时间地在那儿闲置着,而此时往往又有很多人急需座位却又不得,这样就导致了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分身术”者个人得到的收益的呢?仅仅的心理上的方便感而已!在现实中,如果大家都自觉地坚持人走书不留,即阅览室充分被利用,那么以目前阅览室的容量和来此自习的学生的日常流量来看,我想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任何一个后来者都能够找得到座位。因此,从管理成本的增加和阅览室足够容量的现实这两方面来说,那些“分身”者的行为不仅无谓地浪费了学校资源,增加了学校的管理成本,也是一种愚蠢的庸人自扰。

总而言之,以书在图书馆长期占位并把它看作理所当然是一种很不好的风气,即使我们不把它跟“道德”等之类的高端的东西挂钩,尽量将它压低一点说,压到我们作为一个基本的有着血肉之躯的人,一个有着有限理性的“经济人”这一点来说,它也是为我们所不足取、不屑为的!

温馨的图书馆让人眷念

会计学院A0821 周 江

第一幕:情陷图书

人被学习的压力所困,整个神经就绷得紧紧的却潜藏着一股如火山欲喷薄而出的力量。那力量源自于对自由的渴望;而一旦有松缓的空间就像鱼儿般悠闲地徜徉于书的海洋,我的大一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我喜欢在图书馆为心灵找寻一个安定的角落,哪怕这个角落很小也已足够,只要能获得一份清静的自由就好。喜欢一进图书馆就往一楼文学类走的义无返顾的感觉,踩着轻轻的脚步走过一排排队般整齐的书架,随后拐进其中,用敬畏的眼光自上而下,从左到右细细抚摸那些在沉睡中的乖巧的精灵。

喜欢在天气令人伤感的时候以近乎疾走的速度往宿舍赶,迫不及待地打开房门滚到床上慢慢咀嚼。在这样安静而舒适的氛围中阅读别人的心情故事的感觉,就两个字:惬意。是的,相当地满足!

大一的时光是我沦陷于别人爱情故事的录影带,同时也是我在爱的故事中不断感受到真爱的宝贵和幸福的爱情魔盒。

第二幕:访客变房客

大二了,由学妹升级为学姐,更重要的是由图书馆的访客变为了房客。每天除了几节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更多的时间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同时心里也更多了些肆无忌惮:手捧着小说斜靠在书架旁,适时地调整站姿;侧靠着的,背靠着的,额头搭在书架上,或索性一屁股下去坐在地上继续手中的故事,也不管周围投射来的异样目光,兀自在那享受阅读的快乐。图书馆让我渐渐产生了依赖感,她几乎成了我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三幕:战场的模拟基地

大三,新的道路等着我去选择,我义无反顾迈向了考研!每天和太阳进行比赛,背上昨晚早已准备好的书包便冲向图书馆.有时嘴巴里还啃着刚刚买下的早餐,脚下马不停蹄,耳边呼呼的风声是一支免费的清醒进行曲。这样不雅观的行为有时侯真的很“引人注目”,就连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但也仅仅在厌恶自己一秒后就什么也不顾地继续赶自己的路。在图书馆,几桌人围在一起复习的情形让我常常心生感叹:真的像在自己的家,如此熟悉而亲切的一种感觉。想起一首歌,最能准确表达我们这四目相望的心情,那就是《相亲相爱》……好喜欢这样的party,因为就在这里我们拥有了并肩作战的力量……

时光匆匆,在图书馆的相伴下春夏秋冬转瞬即逝。回首看过,徜徉在图书馆中就像自己啃着早餐走在阳光下的感觉:轻松自在。书的世界很平淡。但是,只有读书,能让我心中充实。虽然我不是一个高雅的人,只是以自己觉得最自然的方式快乐着自己的生活,但是我同样深深爱着像家一样温馨的图书馆……

浮华落尽

政法学院B0851班 陈红梅

不管我是怀着怎样焦虑的心情来到,一旦站在一排排书架前,与穿越光阴的古籍相对,那些小小的干扰与烦躁,逐渐沉淀而终于微不足道了。

在我眼前,有那样多的典籍陈列;在我身后,将有更多的著作要流传。我站在狭窄的空间怔忡着,思索着十三经与二十四史,诸子百家,诗文词典……然后,猛然发现,从古到今叙述流传的,其实,只是心情。

老子以为吾人的大患,只是有身而劳形的缘故;诗经卷首便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孔夫子长叹一声,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太史公写豫让吞炭,项羽自刎,无不锥心泣血,拊膺大痛。这些,不是心情么?

今夜脱离,孑然俯视,静观红尘,灯光无尽地燃亮,车辆谦卑地奔驰,每个屋顶下都共守着佳肴笑语……莫怪,莫怪织女也动了凡心。

用心呵护精神的一方沃土

会计学院A1017 邱海燕

有一种美丽,叫美不胜收;有一种感觉,叫妙不可言;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于清闲日间,在落日黄昏,一杯清茗,翻开手中。

--题记

看亲情如灯,在悄无声息中照亮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落,直至我们潸然泪下;品人生似棋,在无常生活中执一颗平常心,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在不经意间,把这些美丽的方块字,如岁月般在我们的脑海中流过,何等惬意。也许,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而图书馆,这承载着博大精深、意味隽永藏书的平台,不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享受这一感觉的环境吗?其中的藏书,好比一架梯子,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似如一把钥匙,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所以,用心呵护,定会受益匪浅。

文明可贵,图书馆是一个安静的公共学习的地方,文明使用,不仅仅是与人方便,更是一种自我高尚修养的体现。同学们,图书馆是我们精神家园的一方沃土,需要大家共同携手,让文明之花常盛。

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爱护每一本书,呵护每一样公共设施,养成文明使用图书馆的好习惯,孕育出“文明光荣,温暖人心”的共享资源的良好氛围。

读书与文明

政法学院A1012 李永波

书,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智慧的结晶、道德的升华和创造力的源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铸就了读书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高度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这种对于民族、国家、时代和社会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属于这个民族、国家、时代和社会的每一个人的身上,特别是要通过每一个人的自觉读书、认真读书和有效读书来实现。因为人既是民族、国家、时代和社会的构成主体,同时又是生产力和创造力中最基本、最活跃、最具有自觉性和能动性的核心要素。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重视读书、热爱读书,并从读书中提升了德行,发掘了智慧,激发了创造力。那么,这个国家才会在理论引导、精神支撑与智力驱动下,实现全面进步和科学发展。

因此,对于读书的喜与厌、多与少、好与坏、勤与懒,绝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它所关涉的既是人民的学养与素质,又是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正因为这样,才有了 “世界读书日”的出现。世界读书日的宗旨,就是提倡和鼓励全世界的人们都要多读书、读好书,源源不断地从书中汲取精神营养,吸收知识智慧,提升道德品格,激发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九江学子,爱护学校的公共设施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而人性化设计,设施先进,采光良好,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更需要我们的呵护,她是我们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源泉。让我们共携手用文明来装点她!

原文连接:http://blog.163.com/librarypaper_jju/blog/static/70458805201011172183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