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别的可干,只好写文章

2012/11/22   点击数:454

[作者] 老树根新生涯

[单位] 老树根新生涯

[摘要] 2009年4月去参加SCIP年会以后就没有再出过国,这次总算获准旅游,到了欧洲。由于没有时间“做功课”,只好放弃了最初考虑的自由行,第一次加入从中国出发的一个旅行团,好处是全程完全不必动脑筋。虽然基本还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外带数个“自愿”购物节目,但目的国的风景还是让我感到不虚此行。这个团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特点是老人比较多,不过其中不少令人刮目相看,几位70朝上甚至80多的老太还精神矍铄,照相时特会摆Pose,言谈中已经去过不少国家旅游。手头一大叠彩色打印的LV包的图片价格准备到店里比价扫货,不过自助早餐时不动声色地把一个个面包塞进包里,还是露出了过去生活留下的一点尾巴。

[关键词]  旅行团 网络



2009年4月去参加SCIP年会以后就没有再出过国,这次总算获准旅游,到了欧洲。由于没有时间“做功课”,只好放弃了最初考虑的自由行,第一次加入从中国出发的一个旅行团,好处是全程完全不必动脑筋。虽然基本还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外带数个“自愿”购物节目,但目的国的风景还是让我感到不虚此行。这个团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特点是老人比较多,不过其中不少令人刮目相看,几位70朝上甚至80多的老太还精神矍铄,照相时特会摆Pose,言谈中已经去过不少国家旅游。手头一大叠彩色打印的LV包的图片价格准备到店里比价扫货,不过自助早餐时不动声色地把一个个面包塞进包里,还是露出了过去生活留下的一点尾巴。

旅游本身乏善可陈,却有些感想可以说一说:

首先是惊讶出境如此轻松。过去牢固的印象是出境手续麻烦检查严格,所以所有的航空公司都会警告,必须比国内航班提前至少xx小时云云。3年没出去了,这次发现无论是Check-in还是安检都非常轻松和快捷。后来恍然大悟,因为最近频频在国内出差,原来不是出国松了而是最近国内航空旅行太紧了,对比之下产生了误解。为了不出一点差错以向领导“交出完美的答卷”,那些主事维稳者发明了诸如禁卖菜刀、出租车拆除车窗摇手把之类的绝招,我相信他们的忠心耿耿,绝无将交班大典搞成国际笑话的本意,不过这样在本国国内的“严防死守”大过对边境出入的提防警惕却不免给这个“完美”蒙上种种阴影。

其次是“廉颇老矣”。以往我总是靠一本英文小说对付国际航班经济舱里那些难熬的时刻。因为买了法律小说家John Grisham整套平装小说,平时没时间读,一般出次国带一本总可以读完三分之二以上。这次虽然也带了一本、而且在机场上又买了本最新出版的,却发现自己的眼睛只能维持短时间的持续阅读,虽经努力(轻柔、点眼药水等)最后还是只得放弃,只是徒然给行李增加了两本书的体积和分量。平装本比较轻便但字体小,但必须承认,书并未变而是我人变老了,今后这招恐怕只能永远放弃了。

第三点体会是几年下来,各国旅馆的免费网络已经非常普遍,欧洲以前在这方面情况不一,不少旅馆没有免费上网,这次到的并非欧陆最发达的国家,但是旅馆机场无一例外都可以免费用,大多数无线的。,这个条件使得我可以与单位的同事们保持联系,还把无法读小说这件“坏事”变成了好处,我借机写了篇文章,可算是“祸兮福所倚”吧。

上海上飞机时读到报道,国际能源机构(IEA)发布2012年度报告,预计到2020年美国油气产量可能高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又拿了张11月12日的《华尔街日报》,上面有对此的一组文章评论,顿时引发了一些想法。

不久前一次关于新产业革命的专家会议上,我谈到造成美国再工业化条件的能源变革,特别提出了页岩气,提升了美国能源自给率,降低了能源成本,是其制造业复兴的重要因素。在场一位能源专家显然不以为然,他接着发言中暗示那些根本不是新能源。他的逻辑可能是,因为本次会议确定讨论主题就是智能制造和新能源,而严格来说不属于“新能源”的页岩气似乎就不该成为话题。

我没有在会上争议,因为理解这样想法的原因。这些年来政府不断指定一些产业甚至技术,优惠政强力推进。政府的政绩冲动在目前格局下可以理解,而我尤其难以接受的是几乎我看到的所有政策研究课题成果,无一例外可以都“论证”出外国政府“也是这么干的”,以证明这样做的正确,不仅那些名声本来不算太好的“软科学”和“政策研究”,连诸多院士在内的行业专家往往也为这些做法背书。远的不说,智慧地球概念出来后,专家官员马上就弄出一个核心技术名单,什么物联网、云计算好像已经成为真理,马上什么国家项目、国家基地纷纷出炉,大笔钱财砸进去,现在几年下来,除了电信公司趁机扩展自己的网络,其他似乎未见什么动静,而那些专家们好像也没有任何反思。

大数据其实也是一例。不过那是反例,凡是进入政府名单的产业和技术,马上大热,股票高涨、各地项目林立,而没有进入名单的,再关键再好,社会一律不知道,在过去几年里大数据就是不在“名单”里的例子。最近中国计算机学会成立大数据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李国杰院士,他最近一个难得的坦承讲话可能道出了真理,就是“大数据的工程技术研究已经走在了科学前面”。产业趋势未必是科学家预见得出的。

资料表明,出现这种新局面的原因并非大多数专家认定的新兴产业技术,而是传统页岩油气提取技术中的创新,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美国政府也像我们一样制订新兴产业技术规划,划定一些重点发展领域,估计页岩技术多半没有资格入内,那样的话情况将会如何?

正是美国能源出现的新情况令我对此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我在飞机上起草,后来在中途转机时修改,到第一个旅馆就完成了草稿,经过修改投给了报社。文章将贴在下一篇博文中。

本文其实想说的是,人(至少是我本人)有时真的很贱,现在家里书房条件好,但经常一坐到电脑前面就想睡觉,即使任务紧迫、交稿在即。而在有点违背人性的长途航班经济舱上,别的什么都干不了,连打瞌睡都很难受,倒是逼出了点“效率”,这当然可能与年龄有关,但也不完全是。读大学期间家里没有空调,我记得大三时我正式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就是酷暑天气拿个小凳子坐在房门口(想象可能有点通风),趴在大凳子上完成的。所以写东西,特别是发表观点,主要还是需要冲动,就是一种想要说出什么的强烈愿望。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现在我们看到的成千上万篇文字中,真正这样的实在不多,包括署我自己名字的在内。

原文连接:http://www.miaoqihao.name/?p=3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