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并非想象的那么革命
2012/8/21 点击数:1202
[作者] 杞人妄思
[单位] 杞人妄思
[摘要] 2012年7月3日,四川记者周燕因不满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网名吴法天)发微博称什邡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两人在新浪微博上言辞激烈,并演变成网上约架,以周燕被拘留5天落幕。
2012年7月3日,四川记者周燕因不满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网名吴法天)发微博称什邡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两人在新浪微博上言辞激烈,并演变成网上约架,以周燕被拘留5天落幕。
周燕被释放后,媒体采访要求不断,但都被她拒绝了。然而,7月19日,周燕(@Z_燕小云)针对约架事件发了一条长微博。她表示:“终于开口,是发现有人在蹚浑水,把一个选择用江湖手段解决自己名誉问题的普通女人的普通事件,上升到公知、民斗,上升到自由、民主。我想说,我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高大,也没有那么敢于牺牲。”
周燕的这封“自白书”引出了一个话题,当前中国的网络世界似乎被过度美化了。
2011年,中国有4亿5700万网民,据估计,这个数字在2015年将增长到6亿5000万。对此,学术界几乎是一边倒的言论:网络爆炸对中国社会的转变是积极性的,网络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更简便的公民参与。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学者詹姆斯·雷柏德(JamesDraper)对中国网络的意见要保守得多。在他看来,中国网络并非想象中的那么革命。他在《孤独的博客:中国网络的民主虚像?》中,讨论了网民对中国社会和政治带来的影响。他认为,中国网民和其他国家的网民一样,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和社交,而不是政治参与或社会批评。
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调查支持了雷柏德的观点:中国82%的网民主要使用网络的搜索功能,排名前四的用途是听音乐、看新闻、聊天和打游戏,其中利用网络来听音乐的比例最高,为79%。软娱乐的高速发展使得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将中国网络描述成一条“娱乐高速公路”,而非“信息高速公路”。
这种说法的有力证据是,中国网络空间中粉丝数量和浏览量最多的都不是与政治、时事有关的内容。例如,新浪博客点击量的前十名中,除了排名第七的韩寒、第九的徐静蕾和第十的李承鹏,都是讨论股市的;腾讯博客人气排行榜上,除了排名第四的“宾语的廉政空间”讨论时事,其他都是占星、风水和时尚方面的娱乐信息;新浪微博人气榜的前十名则清一色是娱乐圈明星。
一些中国学者曾忧虑网络可能间接降低中国青少年的素质。和那些道德指责不同,雷柏德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娱乐信息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会使有独立思考精神的人沉迷在这种简单、速食式的消遣方式中,而蜕化成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者。网民的“无知、误解和对数据盲目的追从”,使得谣言四散、暴力横生。例子从日本辐射引发的抢盐事件,到年前至今仍未停歇的方韩之争,再到最近的周吴约架。
这直接导致,在雷柏德的一项调查中,将近一半的人不相信网络能够给予人们力量。在他看来,当前中国的网络世界和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中描写的一样:
“群众从来不渴望真相,他们对不合胃口的证据毫不理睬,并宁愿追寻和美化错误,如果这些错误够吸引人的话。任何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精彩的情绪化的幻象的人可以马上变成他们的主人,而任何试图说服他们不要相信幻象的人肯定会被排斥和抵制。”
摘编自《青年参考》(2012年07月18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