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北大
2012/6/24 点击数:1262
[作者] sinolib
[单位] sinolib
[摘要] 早在半个月前,我就告诉王波说,自己要趁去北京高校参观的机会,到北大图书馆拜见他。王波发来短信,对我的即将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早在半个月前,我就告诉王波说,自己要趁去北京高校参观的机会,到北大图书馆拜见他。王波发来短信,对我的即将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王波问我还想在北大见谁,大佬除外,说帮我安排一下。我想了想,便列了冯佳、王建冬、吴汉华、张丽四位博士生——我最熟悉的左平熙师妹,还没有放假就跑回了郑州,错过了跟她相聚的机会。若说去北大最想见到谁,当然、肯定、绝对是王波了。在我的眼里,王波就是北大,北大就是王波。
我们约好6月20日中午一起吃饭。
6月20日上午11时08分,正当我们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参观、与传说中的DoctorLee交谈的时候,王波发来了短信:
“怎么还未见翩翩身影?”
我会心一笑,王波真的很幽默,他的那本《快乐的软图书馆学》,是我看过的能让我笑出声来的唯一的图书馆学杂文。
“正在北师大,等下打的过去。”我轻回数语。
匆匆与同事和DoctorLee道别,我小跑着来到师大门口打的,刚好一辆载有乘客的伊兰特到达。那乘客一落地,我便钻进了车厢,顿时感觉有一股异味扑鼻而来,甭提心里有多难受,自己一时也不知道是什么怪味。
缓过神来,发现原来是那个中年女出租车机司机的口味很重(口气很臭),而且还关窗开空调,差点没把我熏死,一心只盼着快些到达目的地。
好不容易熬到了目的地,一见到“北京大学”四个字我心里就激动不已,毕竟这是中国最高等的学府,没有人见到他会不兴奋,除非他在北大工作或学习,已经对它麻木了。先前王波告诉我说,从东门一直走到尽头,然后往右转即到。
我一边欣赏北大的美景,一边想像与王波胜利会师的情景。三年前,书骨精王波写了一篇博文,我记得原来的题目好像是叫“五虎闹北京”的,可是后来再到书骨精的博文目录中翻看,写的却是“五鼠闹北京”了。这样说来,麦牙饮料广州阿华田(书骨精误认为是碳酸饮料)这次进京城当然可以叫做“田鼠进京”了。
到了北大图书馆的门口,我见到了大幅的胡适生平图片展的广告。胡适是我的偶像,他是民主和自由的象征。我一直在幻想有朝一日能像雨禅一样可以脱离这种体制,可是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
打电话给王波告诉他我已经到了图书馆大门口。王波问我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哈哈,这不是网友见面的特点吗?)。没过一会,就看到王波匆匆地从图书馆里走出来。王波比我想像的要消溲一些,苍老一些,不过精神很好,一看就知道是个有内涵有城府的人。我们握手寒喧,就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因为是用餐时间,王波直接带我向北大农园三楼餐厅走去。我们一边走,王波一边向我介绍北大的景点,我带着好奇的目光,四处张望,北大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很是羡慕王波能在这么著名而美丽的校园里工作和学习。因为是午饭时间,再加上是毕业时节,校园里的人很多,特别是照毕业照的人很多,好不热闹。
我和王波在餐厅择席入座,王波不假思索地向服务员要了一壶菊花茶,这使我很开心——我是最爱喝菊花茶加白糖的,王波真是懂我的心思,好像是专门为我点的茶似的。北大的博士生都很忙,要么是去毕业旅游了,要么是去找工作了,原来王波想逮着一个算一个,可是到后来,一个也没有逮着,只能由我们两个人单挑了(人少也好,至少说话方便一点)。
王波点了四个菜,冬菇肉片、蒸排骨、洋葱番茄肉,还有一个凉拌牛肉(不大记得了,大概是这些),而且还叫了啤酒。可惜我和他都是好酒但是酒量非常有限的人,否则就要不醉不归了。我们一边吃一边聊,直到餐厅只剩下我和他两个客人为止。
酒足饭饱之后,浑身充满了力气,准备跟王波好好参观一下北大图书馆。王波首先带我来到大图学报的编辑部,我有幸见到了随和且客气的范凡老师(味斋昨天晚上打电话跟我说,范老师出了一本非常好的书,《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著作出版与学术传承》。若我早知道的话,肯定向她索取一本了,可惜了。下次一定向她要一本。)
学报编辑部很小,隔了里外两间。外间是范老师的办公室,相对较大,而且还有比较不错的沙发;里间就是王波的办公室,很小很凌乱,期刊堆满了一地(包括其它杂志社的赠刊)。王波一个人用两台电脑,两台显示器齐刷刷地并排在一起,在这小小的办公室里,很是抢眼。很难想像,一个中国著名的学术期刊的办公室会是这般的简陋。然而正是这间不起眼的小办公室,撑起了中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学术研究的一大片天空。
王波带我走访了图书馆的各个部门。我怀着好奇而激动的心情,走马观花似的流连在中国最高学府的图书馆。见到王波的馆员都亲切地与他打招呼,看得出来大家都非常敬佩王波老师。我能得到王波老师亲自出马带领我参观图书馆,在我看来,或许在绝大多数人眼里看来,是有至高无尚荣誉的,就好比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一样。
在期刊室,我看到了大小语种的外文期刊,可是却寻不着了毛泽东的影子——他老人家也只能做临时工,可见北大图书馆是多么的牛叉。在北大博硕士论文库,我翻阅了北大信息管理系博士生的毕业论文。虽然数量不多,但着实让我惊喜了一番。
回到学报编辑部,我和王波及范凡老师先后合影,留下了难忘的记忆。王波肯定是一位专业级的摄影爱好者,从他把持相机的架势(把相机放在肚子的位置)就可以看得出来。王波先后让我站在北大图书馆馆徽和服务台前,利用长焦为我拍了几张相片,让我过了一把北大图书馆读者的瘾。随后,王波亲自送我到电梯口,与我挥手道别。
在北大图书馆的大门口,搞清洁的阿姨帮我用手机照了两张相片,她人很随和,脸上挂满笑容,照相技术也不赖。
这就是北大才子王波生活和工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