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jpg

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

投稿:jswmw@jschina.com.cn

江苏文明网 > 徐州 > 正文
基层治理“新泉”涌
2025-07-07 09:09:00  来源:徐州日报  

“外面雨下得大,快进来歇歇,喝口水。”“看天气预报,这两天都有暴雨,咱店里店外要做好防范措施。如果发现积水或者别的隐患,一定要马上通知我们,安全第一。”6月20日一大早,徐州市贾汪区大泉街道新泉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将和辖区网格员一起,对社区沿街店面进行安全检查。店主们对张将都很熟悉,也非常配合检查工作。

这样的场景是张将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我们社区有现代化的住宅小区,也有安置住房的老小区,7200多户、18400多名居民……”谈起大泉街道新泉社区的基本情况,张将如数家珍,“这个社区具有人员结构复杂、利益需求多元、矛盾问题集中以及治理难度较大等特点。”张将深知,只有把每一处细节都抓在手上,才能守护好居民的安全。

“服务群众,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张将坚定说。任职社区书记以来,张将坚持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成为令居民称道的“贴心人”;他带头访民情、听民意、汇民智,推动社区从“生人社会”向“熟人社区”转变,努力当好美好和谐社区的“领头雁”。

2023年7月,一场大雨突袭,泉城花都A区积水严重,眼看水就要漫进一楼住户家中。“大伙放宽心,水不退,我不退!”张将站在积水里,声音坚定。他迅速协调相关部门,调来潜水泵、抽水机,雇来大型推土机,全力排水。几个小时的奋战,水渐渐退去,他又马不停蹄排查管道、疏通堵点,解决了积水问题。居民王先生感慨:“当时站在窗户边,看到张书记站在积水里冒雨指挥排水,心里特别踏实,也特别感动。”

泉城花都A区4栋高层住宅电梯因脱保停用,居民上下楼成了难题。张将得知后,迅速行动,联系有关部门检测,让电梯重新运转。一住户家失火,社区第一时间响应,联系住户、扑灭火源;发现消防通道不畅,他组织各方商议,硬化路面施划停车位,解决停车占道问题。桩桩件件,都是他用心用情服务群众的见证。

在基层治理中,张将精细化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社区140多名网格员,每人包挂至少50户居民,常态化走访。”作为大泉街道新泉社区网格长,张将带头做到“人熟、地熟、情况熟”,同时要求网格员更是如此。

在新泉社区,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新连心”网格服务小分队。他们重点关注社区内的精神障碍患者、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上门服务。谁家媳妇生了孩子,谁家老人生病无人照顾,谁家孩子放学没人管,网格员们都一清二楚,一有问题,随时帮忙解决。

网格员鹿燕,在泉城花都A区物业公司撤离、电梯面临停摆时,连夜挨家挨户动员收费;电梯故障停摆,她第一时间给高层独居老人送去食物。网格员王洁承担小区费用收取工作,保障小区正常运转;网格员吴文珍开着流动剪发三轮车,上门为老人理发。“有事就找网格员”,在新泉社区,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楼管兼职网格员,是新泉社区治理的又一创新。他们既是物业管理人员,又化身社区治理的“生力军”。日常巡查、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处置消防通道堵塞、电线老化等问题。社区建立联动机制,通过一日一询问、一周一碰头、一月一小结,让矛盾纠纷就地解决。

为了让“生人社区”变为“熟人社区”,张将和社区工作人员想出了不少妙招,组织文艺演出、书法比赛、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社区还借力“大党委”成员单位资源,与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汽车与交通安全学院党总支开展校地共建。大学生走进小区,开展汽车保养、应急救援等知识培训,既服务了居民,又提升了自身能力。

如今的新泉社区,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高涨。“社区就如同我们的家,唯有大家齐心协力,方能让这个家更加美好。”新泉社区居民李女士说。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网格化管理、拓展熟人社区建设、加强校地共建、完善联动机制、推广志愿服务,打造幸福和谐社区。”张将表示,从“生人”到“熟人”,从“陌邻”到“睦邻”,新泉社区正朝着幸福的方向阔步前行。

记者手记

织就基层治理“幸福网”

在新泉社区采访时,让记者深深感受到基层治理的温度与张力。张将和他的团队,用脚步丈量社区,用真心服务居民。每一个创新举措,都源于对居民需求的洞察;每一件为民服务的小事,都凝聚着对社区的热爱。

网格化管理,让社区治理更精细;楼管兼职网格员,为社区安全保驾护航;熟人社区建设,让邻里关系更融洽。这些看似简单的举措,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付出与坚守。居民们脸上的笑容、发自内心的认可,就是对社区工作最大的褒奖。

基层治理,看似平凡,却关乎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新泉社区的实践告诉我们,服务群众,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心、用情、用力织就基层治理“幸福网”,让社区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家园。本报记者 李权 张雷

责编:秦春凤
上一篇
下一篇
听新闻
放大镜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