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以案释法】病人代表法人 虚开如此“暴力”
2020-08-18 15:25:00  来源:无锡市检察院

  一团伙为谋取非法利益,在江阴注册多家空壳公司,雇佣特殊病人充当企业法人代表,顶额领取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回到河南省再向全国各地虚假开票。

  2020年7月17日,江阴市检察院以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对该犯罪团伙的毛某、王某、毛某山、杨某、李某5人提起公诉。该团伙是在由公安部牵头,多地警方参与的全国打击涉税犯罪“会战14号”战役中被抓获的。目前,另有2名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拄拐到银行开户

  2016年6月,一名自称“李洋”的男子带着四五人来到江阴某银行,工作人员吴某接待了他们。“李洋”请吴某帮忙办理开设公司对公账户,称随行人员是公司的法人代表。

  吴某注意到,除了“李洋”外的其余几人年纪普遍偏大,有一人还撑着拐杖。因为“李洋”等人提交的手续资料齐全,吴某便按程序为他们进行了办理。

  实际上,“李洋”只是毛某虚构的假身份。2016年6月至11月期间,毛某多次领着不同人员出入江阴市工商局、税务局办证大厅以及银行网点,办理企业登记、法人登记、开设账户等不同业务。这些公司及公司的法人代表只是毛某等找来掩盖自己犯罪行为的“障眼法”,背后是一个暴力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牟利的犯罪团伙。

  空壳公司遍布多领域

  去年11月,江苏警方联合河南警方在河南省尉氏县一举抓获了这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团伙中的毛某、王某、毛某山等人。后团伙成员杨某、李某陆续到案。

  经调查,毛某、王某、毛某山、杨某、李某是老家朋友,年龄相仿,都是二三十岁,了解到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来钱快、好操作,由于巨额利益的诱惑,抱着一起赚钱的想法,一拍即合,每人出了几万元当做启动资金,相互串联交叉作案,犯罪手法极其隐蔽。

  他们首先寻找一些贪图小利的特殊病人,诱使他们同意出具身份信息注册各类公司,并担任法人代表。等到公司注册完成后,毛某等人便将所有印章、网银全部收回,幕后操控着公司。至案发,该团伙在江阴共注册了近20家医药、纺织等不同领域的空壳公司。

  在掌握了这些空壳公司后,毛某等人每月到江阴市税务局顶额领取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票贩子全国各地“招揽生意”,寻找需要发票抵扣税款的公司。回到河南老家后,再雇佣专人以每张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价格大肆开具虚假名目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据悉,已经查实的74家下游受票单位遍布广州、安徽、河南、浙江等10余个省市,涉及的增值税专用发票1000余份,该系列案件给国家税款造成损失高达1300余万元。

  该案承办检察官徐敏介绍,调查初期,毛某等人名下没有任何公司实体,看上去“很干净”。随着调查的深入,这些人的“画皮”才被逐渐剥下。

  谋暴利 虚开如此“暴力”

  据毛某山等多名嫌疑人交代,“暴力虚开”的产业链在他们当地很普遍,注册一家空壳公司只需几千元钱,在3个月内就可以申领75张增值税发票,卖出一张票即可获利三四千元,一家空壳公司能卖票获利几十万元,赚钱速度堪比印钞机。本案的案发也使这种新型“暴力虚开”犯罪模式得以曝光于天下。

  不同于一般的“温柔”虚开手法,违法犯罪分子伪造资金流、货物流,通过资金回流、走账等形式逃避税务处罚,毛某等人以犯罪为目的专门成立空壳公司,在短期存续三个月期限内,不编造任何经营行为,简单粗暴对外虚开增值税发票,在领票、开票后,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干脆不申报即逃跑失联,呈现“暴力”的特点。

  办理过程中,承办检察官通过制定人员关系图谱及犯罪金额图谱,全面理清了案件脉络,涉及10余个省市的74家下游单位和1000余份增值税专用发票,检察官逐一审查,不断校正每一笔事实和数字,为准确定罪、顺利提起公诉打下了坚实基础。

  编辑:俞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