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读者第一
2014/8/29 点击数:2647
[作者] 图林老姜
[摘要] 山东省图书馆创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是国内创建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近年来,在山东省文化厅的领导和支持下,山东省图书馆紧紧抓住山东省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和举办“十艺节”的良好机遇,立足基础业务,努力营造良好悦读环境的同时,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普遍均等的公共服务,在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山东省图书馆创建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是国内创建最早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近年来,在山东省文化厅的领导和支持下,山东省图书馆紧紧抓住山东省经济文化强省战略和举办“十艺节”的良好机遇,立足基础业务,努力营造良好悦读环境的同时,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普遍均等的公共服务,在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至2012年底,山东省图书馆文献总藏量达到7094804册(件)。2009年至2012年入藏图书233078种,其间,山东省图书馆分别于2010年修订了《山东省图书馆中文图书采选条例》、《山东省图书馆中文期刊报纸文献采选方针》、《山东省图书馆电子文献采选方针》,2011年又修订了《山东省图书馆文献采选条例》,在保持现有馆藏文献资源系统性的基础上,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建设,以高质量的采编为读者服务工作的拓展和延伸做支撑。
山东省图书馆馆内设采编部、中文图书外借部、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以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山东省分中心等23个业务行政部门,各部门严格按照《中图法》进行分类、排架,并根据文献类型、读者习惯适当调整。典藏阅览室排架准确到种次号,其余阅览室排架细化到六级类目。开架书库均设有专人管理,责任到人,随时巡架,保证开架图书正确率在98%以上。
目前,山东省图书馆数字资源总量达到51.95TB,其中购买数字资源29.955TB,同时,山东省图书馆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平台,针对山东特色文化资源,本着科学性、实用性、地方性原则,先后建立了“山东省图书馆馆藏文献联合目录数据库”“山东地方文献资源库”“齐鲁民俗文化之旅”“山东红色之旅”“齐鲁旧影”“话说古籍”等25个数据库,自建数字资源22TB。2009年,山东省图书馆对网站进行了第三次改版,网站结构设置以方便读者获取资源为原则,将数字资源整合在首页,包括“在线读书”“网络会展”“齐鲁人文”等特色资源栏目,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多年来,山东省图书馆坚持全年开放,每周开放时间达80.5小时。2011年,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山东省图书馆制定了《山东省图书馆免费开放实施方案》,免除了读者办证费和验证费、电子阅览室上网费、自修费、外文工美会员费、存包费、流动站服务费等7项,实现了基本服务的免费开放。
此外,本着“普遍均等,惠及全民,弱势群体优先”的服务原则,山东省图书馆从1999年开始,逐步推出面向特殊群体提供知识援助的服务项目,将少年儿童、老年人、残障人士、进城务工人员以及劳教、在监服刑人员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特殊群体服务机制。2012年5月,山东省图书馆在“康复阅览室”和“进城务工人员文化中心”基础上,又增加了视障数字化服务内容,成立了“光明之家·视障数字阅览室”,服务对象更为广泛。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活动,2010年以来,山东省图书馆在“4·23世界读书日”“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民读书月”及节假日期间,积极开展“大众讲坛”“全省读书朗诵大赛”“书海灯谜会”“周末100分”等品牌活动,增强了图书馆和读者之间的良性互动。2012年,山东省图书馆共向读者推介书刊3780种,举办讲座、用户培训、社会培训等136场次,各类展览34次,阅读推广活动31次,参与读者共82余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本馆于2012年设置的莫言图书专架和莫言图书展,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
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是图书馆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经过几代人几百年的艰苦奋斗,山东省图书馆业已成为省内公共图书馆的龙头。在“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办馆理念的引领下,山东省图书馆会继续坚持公益性、开放性原则,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大力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为各层次读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