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酒神——刘伶

2011/7/18   点击数:141

[作者] 曹旭

[单位] 曹升之(曹旭)博客

[摘要] 酒与魏晋风度、与文学、与药有关系,是因为酒与人,与人生有关系。魏晋时期的人,吃一种叫寒石散的药,要“发散”,酒可以解药,助长了那个时代酒的发展——喝酒为了解药——为了对社会的反弹——为了提高生命的密度——为了获得一种审美的——醉的境界。

[关键词]  中国 酒神 竹林七贤



中国的酒神——刘伶

曹旭、丁功谊

酒与魏晋风度、与文学、与药有关系,是因为酒与人,与人生有关系。魏晋时期的人,吃一种叫寒石散的药,要“发散”,酒可以解药,助长了那个时代酒的发展——喝酒为了解药——为了对社会的反弹——为了提高生命的密度——为了获得一种审美的——醉的境界。

当时喝酒的代表人物是——竹林七贤。

喝酒在获得审美的同时,又是悲剧意识的行为。酒是他们藉以超越现实的羽翼,是他们用来韬晦避祸的烟幕。以前的人,从来没有像七贤这样极端地喜欢喝酒,曹操没有,孔融没有;经常聚集在一起用公款吃喝的“三曹”和“建安七子”,也没有他们的酒喝得多;可以说,没有一个文学团体或政治团体的酒量有他们大。

虽然阮籍饮酒的最佳表现之一是——文帝司马昭求与阮籍家通亲,阮籍知道了,就天天喝酒,大醉二个月,直到司马氏不提这个话题;阮咸饮酒的最佳表现是——到同族人那里去饮酒,不用通常的杯子斟酒,而以大甕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

但是,无论是在中国其他时代还是在竹林七贤中,饮酒代表中的代表,应该是刘伶——中国的酒神

刘伶性格内向,嗜酒如命。他饮酒的最佳表现之一是——常乘鹿车,鹿车上插一柄铁锹,携酒而游;并对随从的人说,我饮酒,在哪里死了就在那里掘地把我埋掉。

最佳表现之二是,刘伶因无酒可饮而生病。病得最厉害的时候,就问他的夫人要酒。妇人捐酒毁器,并哭泣着劝他说:“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刘伶说:“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

供酒肉于神前,请伶发誓。刘伶跪着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 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均见《世说新语》)

这个沛国(今安徽宿县)的矮个子男人(约221年—300年),据《晋书》记载,身长六尺,连今天的1米50还不到,属于三等残废的人。又容貌甚陋,但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平时话不多,不喜欢和俗人交游,只与阮籍、嵇康友善。本传说他“与阮籍、嵇康相遇,欣然神解,携手入林。”为“竹林七贤”之一。仕魏,曾任建威参军,不以有无家产介意。西晋初年,朝廷策问,对他进行考核,刘伶强调无为而治,被认为不适合当领导而罢免。

《世说新语》载其有一次,他一个人裸体坐在房间里,有人拜访他,进了他的房间,看他赤身裸体,吓了一跳,怪他为什么不穿衣服?他说:我以天地为住宅,房屋为衣裤。并反驳别人说:“诸君何为入我裤中?”说不定,也是喝醉了酒所为,才敢把思想变成行动;还有一次,他喝醉了酒与一个人吵架,对方生气地卷起袖子,挥拳就要打他,刘伶却很镇定从容地说:我这像鸡肋般细瘦的肋骨,那有地方可以放得下老兄的拳头。对方听了笑了起来,就没有打;他的行事,往往如此。

其实,这些纵酒放达,不拘礼法,载于《晋书》和《世说新语》的事迹,都应该打个折扣。真正的刘伶,在极消极,极玄虚,极颓废中,自有超出常人的清醒与深刻。甚至他的醉,包括他的文章和对当官的态度,都比阮籍彻底。也许出于真诚,也许出于烂醉?总之,他能使司马氏觉得他无能而免官,这些,都是刘伶比嵇康、阮籍聪明的地方,所以活得更长久。颜延之《咏刘伶》说:“韬精日沉饮,谁知非荒宴。颂酒虽短章,深衷自此见。”

刘伶今存诗文数篇,《酒德颂》为后世传诵。事见《晋书》卷四十九本传。

酒 德 颂

【题解】

《酒德颂》──是酒神刘伶和他时代醉的宣言。

魏晋之交,名士多酣饮如常,嗜酒为其风流放诞之标志。竹林七贤中,尤以刘伶最善醉酒。本文就是他极言饮酒之乐的颂文。文章以大人先生假托,通篇便有调侃诙谐之意。在先描绘大人先生的洒脱气度和唯酒是务的雄姿以后,接着写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的围攻,以及大人先生的回应,最后描写大人先生物我两忘、藐视万物的洒脱醉态,回应题旨,以颂酒德。

本文直抒胸臆,酣畅淋漓,看似写酒写醉,其实是揭露礼法之士的丑态,表现作者高洁傲俗的节操,通篇章法之奇妙,意象之腾挪,口吻之揶揄,文气之灵动,即在魏晋之际,亦不多见,实为传世之名篇。

范文澜说“刘伶一生只作一篇《酒德颂》”。只作一篇也够了。因为刘伶已成酒神和酒德的化身。后世很难再找出和他《酒德颂》媲美的作品来。那是一篇──对酒的颂歌,对饮者的颂歌,以醉的境界反抗压迫的颂歌,一个真正自由人的颂歌。

有大人先生者①,以天地为一朝②,万期为须臾③;日月为扃牖④,八荒为庭衢⑤。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⑥,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瓢⑦,动则挈榼提壶⑧,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注释】

①大人先生:对长者的敬称。按语:本文出自《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刘伶著《酒德颂》”条注。颂:文体之一,有韵。古人赋作,亦有称“颂”者。《文选·文赋》;李善注:“颂以褒述功美,以辞为主,故优游彬蔚。”

②一朝:一日,一天。

③万期:万年之期。

④扄(jiōng):门户。牖:窗户。

⑤八荒:八方荒远之地。庭衢:庭院与街道。

⑥幕天席地:以天为幕,以地为席。

⑦卮(zhī):古代盛酒器。觚(gū):古代盛酒器,青铜制,盛行于中国商代和西周初期,喇叭形口,细腰,高圈足。

⑧挈:提着。榼(kē)古代盛酒器。

【译文】

有位大人先生,把天地当作一宫室,视万年为一瞬,日月为门窗,八荒为庭院街道。他行无踪迹,居无屋房,以天作帐幕,取地当卧席,任意自如。他休息时就端执酒觚,行动时手提榼壶,把饮酒作为惟一事务,哪里还知其他事情。

有贵介公子1、缙绅处士2,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3,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4。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5,衔杯漱醪6,奋髯箕踞,枕麯籍糟7,无思无虑,其乐陶陶8。兀然而醉9,慌尔而醒10。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见太山之形11。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12。俯观万物之扰扰,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13,如蜾蠃之与螟蛉14。

【注释】

1贵介:显贵。介:大。

2缙绅,古人官宦的代称。

3奋袂:举起袖子。攘:撩起。

4锋起:同“蜂起”,谓纷纷而起。

5罂:(yīng):古时大腹小口的酒器。

6衔杯:嘴接杯而饮。醪:浊酒。

7麯:酒母,制酒时用的发酵剂或酶制剂。藉:垫,坐卧在某物上。糟:酒糟。

8陶陶:欢乐的样子。

9兀然:昏然无知的样子。

10慌尔:猛然领悟的样子。

11太山:泰山。

12感:通“撼”,动摇。

13二豪:二位俊豪,这是对贵介公子和缙绅处士的戏称。

14蜾蠃(guǒluǒ):一种寄生蜂。螟蛉;桑虫。蜾赢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误认为蜾赢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译文】

有那贵族公子和已做官的处士,听到关于大人先生的传闻,议论先生的所为,便激动得奋挥衣袖,撩起衣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批评之言纷纷而起。此时,大人先生正捧着酒罂承接酒糟,端着杯子享受酒醪,须髯怒张,箕踞而坐,头枕酒麯藉卧酒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他昏然睡去,猛然而醒,静听四际也听不到雷霆之声,注视远方也看不见泰山之形;不觉寒暑触及肌肤,不觉利欲动人情怀。他俯视天下万物纷纷扰扰,就像江汉之水运载浮萍;他看待贵族公子和缙绅处士侍立身边,就像那渺小的蜾赢与螟蛉。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4ed620100sul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