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建设之我见
2008/7/14 点击数:746
[作者] 小夜
[单位] catherine & Park
[摘要] 文章简要介绍了在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资源的时候,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探索,在继承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即相应的改进方法。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在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资源的时候,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探索,在继承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即相应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信息资源建设,图书馆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书刊资料,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它通过对信息资源进行存贮、管理和提供使用来实现自己职能。因此,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开发能力构成了图书馆核心能力的基础。21世纪是数字化、网络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以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网路技术为明显特征的技术革命为人们所处的信息环境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局面。在新时期,作为信息资源的中心和集散地,图书馆仍要把信息资源建设作为自己的核心任务。
何谓信息资源建设?首先要明确的是信息资源的概念。信息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经过人类筛选、组织、加工,并可以存取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媒介的信息的集合;广义的信息资源则应包括各种载体的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技术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等。在当今社会,信息资源以其知识性、有用性正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重视,“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是大势所趋。
对于信息资源建设,肖希明教授下了这样的定义:信息资源建设是人类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选择、采集、组织与开发等活动,使之成为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可以看到,肖教授是从广义上理解了这个概念,包括了信息资源的体系规划、选择与采集、组织管理、共建共享,馆藏资源数字化与数据库建设,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及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等多个方面内容。我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无疑,复合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潮流,也是必然的趋势。因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也应以复合型为建设标准。目前的信息资源建设主要由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和数字化资源建设两大部分组成。由于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的长期共存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必要前提,因此信息资源建设的结构也会保持不变,在建设过程中变化的只是两个部分所占的比例。如何协调两者的比例,保持信息资源体系的平衡性,维护图书馆所应具有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是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重点内容。
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仍将是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和其他大众图书馆的大多数用户而言,阅读、浏览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仍然是获取信息、积累知识的主要方式。对这种需求的满足更是离不开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历来提倡“以用户为中心”.从这一角度出发,图书馆也应该将传统文献资源的建设继续作为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无论何时,图书馆在提供印刷型文献信息服务方面的能力与其他各类信息服务机构相比,都是最强大最具优势的。虽然我们现在开始强调建设和开发数字化信息资源,但也不可因此而忽略了具有独特优势的以传统文献资源建设为基础的信息服务。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图书馆仍在更多地处理着印刷型文献而感到不安,应该实事求是地继续将其作为自己的核心能力予以重视。等到图书馆实力确实增强了,再双向发展。这是一条正确的发展之路。
同时,数字化资源的建设更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举措。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包括了馆藏信息的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与网络信息的组织管理。馆藏信息的数字化既是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的基础,也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前提。图书馆将自己的特色馆藏数字化,形成特色数据库,既方便本地用户检索利用,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资源的远程传递,这方面较常采用的方法是如馆藏书目数据库的建设、特色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及全文数据库建设等等。同时,关于数据库资源的开发,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实现:①建立重点学科导航库。即针对特定学科主题,从研究机构、文献资源、电子出版物、馆藏期刊、会议论文、新兴领域和与本学科相关的网站几个方面组织资源,并之作相关的网页,形成一个专专业性强、符合重点学科建设需要的数字信息资源导航库。②开发与科研发展相关专题数据库。建立包括专题书目数据库、专题文献数据库、专题数值型数据库、专题全文数据库和专题工具书数据库,使之具有专业性、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逐步形成特色信息产品。③使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④充分利用英文数据库。英文作为国际通行语言,在学科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英文数据库,启动中英文互换的友好界面,使其更具有学术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在网络信息的组织管理方面,图书馆可以利用自己在筛选、组织、加工并存取信息方面的先天优势,更好的处理庞杂的网络信息资源,建立自己的虚拟馆藏。
目前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大致有以下几种:①网上报刊。据统计,目前大约有数十种报纸、数千种期刊在网上发行。②动态信息,如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在网上发布的消息、研究成果、产品目录、出版目录、广告等。③馆藏书目数据库。目前全世界有大约6000多个著名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上网。④网上数据库,如我们常使用的重庆维普、清华同方等数据库检索系统。⑤参考工具书,如已经上网的大不列颠全书、四库全书等。而图书馆需要将这些的资源进行整合开发。目前比较常用的形式有进行网络二次信息开发和专题信息指引库的开发。二次文献信息是对原始文献信息特征进行分析后,通过筛选、压缩、组织编排而成的文献资料,诸如题录、书目、索引、文献等。二次文献信息具有专业导航作用,它对某一领域、某一学科的文献进行归纳,使本学科在应用上更具方便性。网络二次信息多以搜索引擎为主,用户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和目录的检索。而专题信息指引库的建设,即是所谓的网络导航建设,其建立的数据库中,在物理上并不存储各种实际的专题信息资源,而是通过指引用户对其访问以链接到特定的网址,来检索到有关数据的实际资源。就是图书馆建设起一个为用户提供了信息资源整合链接的平台。
现在,信息资源建设还有问题需要解决。我认为需要引起注意的有这几个方面。
1、实用性。当前,我国不同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相应的,不同地区用户对于信息资源的需求目的和查阅习惯也不尽相同。图书馆要在切实调研当地信息资源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本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内容,以便为用户提供最方便的服务。比如在经济水平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可以大幅增加数字化资源建设的比重;而在计算机不是很普及的中西部地区,传统的文献资源建设要放在较重要的地方。这一点我认为各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尤其应该注意,因为公共图书馆主要是针对本社区内的纳税人服务,如果脱离了这一集团,忽视这一集体的需求,一味求高求大,则与公共图书馆的宗旨相违背。因此,对于信息资源建设,不能人云亦云,要建成有实际作用,适应性广的信息资源,才能最好的发挥信息资源建设的本意。另外,对于不同内容的信息资源,也要分别对待。科研资料、数据以数字化电子文献为好,便于检索查找,而且信息更新快,在文献信息查准、查全等方面都有优越性。文化消遣型需求受阅读习惯的影响,传统印刷型文献可能会更受普通用户的欢迎。
2、特色化。特色化不仅是指信息资源的建设要有自身的特色,还包括了信息资源建设的结构要有自己的特色。我认为信息资源建设的特色化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专业特色:即对某个学科、某些专业和专题的信息资源进行完整系统的收藏,形成专业特色。这种具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建设,是未来图书馆的立足点。
②地方特色:一个图书馆的发展,在重视大环境的同时,必须立足本地区,为当地的信息用户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因此,图书馆要根据本地区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特点,建设完整系统的信息库,从而形成地方特色。
③类型特色:根据图书馆的任务、历史特点和有关部门的统筹安排,对某些信息媒体类型进行采集和系统收藏形而成特色。
④文种特色:根据某种历史渊源和现实条件,对某些语种的信息资源进行系统采集,在形成特色的收藏基础上,建设开发特色数据库。
同时,我认为信息资源建设的特色化一方面是要根据该地区用户的需求目的和查阅习惯来建设,另一方面还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收藏特色是某一图书馆长期信息资源建设的结果,往往会有相对固定的用户群体,也是该馆作为社会的整体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于这部分文献,如果出版形态没有变化的话,不要轻易地变动,以求图书馆文献收藏特色的完整。
3、标准化。信息资源建设的目的在于共建共享,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就是标准。只有这样才可以切实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但在目前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仍然没有实现严格的标准化,各馆开发研究了大量的、却又互不兼容的管理系统;各馆的数据库建设往往各自为政,其标准和格式各异,使建立的数据库无法在网上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在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标准化的原则,尽量建成与国家乃至与国际标准相同意的数据库及各种类型的数字图书馆。而信息资源建设的标准化主要包括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描述语言的标准化,标引语言的标准化,通信协议的标准化,安全保障技术的标准化,数据管理软件、硬件的标准化,以保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4、网络信息的保存问题。图书馆在对网络资源进行虚拟馆藏建设的时候,大量的信息实际上并没有保存下来,而是链接在网络上,虽然节省了图书馆的存储空间,但由于网络信息的动态性特点,信息资源消失的速度也很惊人。与其它物理形态载体的信息相比,网络信息的生命更脆弱,更容易破坏。因此,对网络信息进行有选择的保存就显得十分迫切。建立信息资源保存的长期目标首先要在其成员中建立专门技术,以提升他们的数字保存知识,扩大数字保存专家队伍;其次,争取国家向数字资源持续投资,确保一个持久的全球数字记忆;第三,制定国家的数字保存战略,在国家各个数字保存研究机构之间做好协调工作,建立一个平台,积极寻求国际合作;第四,促进数字长期保存服务的开展、技术和标准的建设。
5、安全性原则。信息资源建设,特别是数字化图书馆和网络信息存取带领的开放性问题,给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带来了严峻的威胁和挑战。数字信息资源的安全威胁主要来源于计算机病毒、计算机黑客、软件爆炸、信息垃圾、存贮设备故障和信息威慑等方面。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必须认真考虑和妥善处理信息资源的安全问题,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保证数字图书馆网络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一方面,采集数据时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过滤,从源头上防止不洁数据和病毒程序的混入;另一方面,在资源建设的同时必须考虑到采取防火墙技术、访问控制技术、VPN(虚拟专用网)技术、加密技术、网络病毒防治技术、跟踪检测技术、数据备份技术等技术手段,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巾确保系统、网络、数据库的安全。
总之,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计划,长期实施的体系。建立一个复合型的信息资源体系,更好的为用户服务,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是每一个图书馆人的工作目标,也是图书馆职业最终的职业理想。
参考书目:
1、李有明.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2)
2、李朝民.对当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0)
3、肖希明. 信息资源建设:概念、内容与体系.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5)
4、程焕文,潘燕桃.信息资源共享.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高波,吴慰慈.从文献资源建设到信息资源建设.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
6、廖瑶.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发展.情报资料工作,2005(I)
7、孟雪梅,信息资源建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8、保翰琳. 21实际图书馆文献信息的组织和管理.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9、张立频. 开发网络信息资源,创立图书馆资源品牌.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10、濮伟.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