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引文真实性及网络依赖征
2009/10/10 点击数:541
[作者] 国图出版社图研室
[单位]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图研室
[摘要] 在Web 2.0时代,面对波涛汹涌的网络信息海洋,我们很难简单地用网络伦理道德来绑架草根的网络文化表演,惟有依靠我们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能力是指对现象和事物具有独立的、综合的和建设性的评判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质疑、分析、分辨和判断的技巧,是每个人重要的智力资源和信息时代所倚重的素质。信息素养的核心就是以各种信息工具和资源为基础,运用批判性思维实现问题求解、决策和创新的能力。美国教育家Paul说,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最可悲的是“无批判性的人”。遗憾的是,“卧槽泥马”现象却反映不少网络用户成了或正在成为“最可悲的人”。
节前刚刚写过了一篇关于因为的博文,节后又看到一个更加好玩的事情,原文照录如下:
想想还真是可怕,这样一个弱智级的问题,堂堂的博士生信手拈来,还加以发挥解释,不知治学精神何在。也许就像鹿鼎记中的少林大师,读完藏经阁经典,熟知各门各派的招式,但是遇到一个根本不是武功死缠烂打,居然硬要套到招式中去一样,可以解释为他们生活在象牙塔中太久,偶们这些俗人的生活他们离得太远了罢。
而事情的结局更有意思,当被问到是否知道这是网友恶搞时,这位博士称还不能下结论,因为在职场上有“跳槽”和“卧槽”,而且在象棋里有“卧槽马”这个说法。到了这个时候,这位博士生依然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心理素质强啊。
这件事情的可怕之处在于,原本是网络上的恶搞,居然登上了堂堂国家级报纸的版面,难免不保被别人引用,这样一来,流毒之广,可不是一两个人了。
一篇文章这样评论,居然还联系到了信息素养:
在Web 2.0时代,面对波涛汹涌的网络信息海洋,我们很难简单地用网络伦理道德来绑架草根的网络文化表演,惟有依靠我们自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一能力是指对现象和事物具有独立的、综合的和建设性的评判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质疑、分析、分辨和判断的技巧,是每个人重要的智力资源和信息时代所倚重的素质。信息素养的核心就是以各种信息工具和资源为基础,运用批判性思维实现问题求解、决策和创新的能力。美国教育家Paul说,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最可悲的是“无批判性的人”。遗憾的是,“卧槽泥马”现象却反映不少网络用户成了或正在成为“最可悲的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缺失,你不仅会相信“卧槽泥马”,而且还会相信宋代的陆游是写过《卧春》这样一首古诗:暗梅幽闻花,卧枝伤恨底,遥闻卧似水,易透达春绿。岸似绿,岸似透绿,岸似透黛绿。如果你执迷不悟,那就只好让某个网友帮助你用山东方言朗读一遍,达到如下效果:《我蠢》,俺没有文化,我智商很低,要问我是谁,一头大蠢驴。俺是驴,俺是头驴,俺是头呆驴。
技术的进步意味着素养的刷新,Web 2.0呼唤信息素养2.0。芬兰学者Kynaslahti(2008)认为Web 2.0时代的核心信息素养之一是“核验知识的可信度”。在我看来,核验意味着警觉、质疑、查阅原著、征询多方面的意见或类似科学研究中的三角检验法。我想,如果这位博士能信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治学原则,稍微核验一下这则“典故”的来源,那么就不至于被这种网络地雷炸得灰头鼠脸。如果你不喜欢核验,我也没有办法,你尽管去相信文艺复兴时期是有一位著名艺术家叫玛勒?格碧(Melle Gebi,1462-1543),佛罗伦萨人,意大利木雕师、雕塑家、建筑师。1491-1692年,他为佛罗伦萨的圣玛利亚教堂和韦基奥宫作了大量雕饰。1506年设计了菲奥里教堂圆顶下的鼓形座,因遭米开朗基罗的反对而未实现。其设计风格被称作“玛勒?格碧的”。你也尽管去相信蒙娜丽莎的妹妹叫珍塔玛莎。但如果你是我的朋友,当你读到《苏武牧羊》中“牧羊北海边”之词而执意要报名去牧羊时,我一定会告诉你,此北海非北京故宫西北侧的北海,而是贝加尔湖,以免你去了以后说我不够朋友,没有尽到“劝谏”之责。
也许,我们实在太忙,实在太浮躁,或者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依赖网络症,对于似是而非的现象或事物,我们不习惯去批判,也不肯去核验,听风就是雨,只知道搜索、下载、复制和粘贴,不管黑白,全盘接纳,在方便快捷的网络世界里悄然丧失基本的分辨力和判断力,像一只温水里的青蛙,生命慢慢地消失在舒服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