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书以甚么形式出现,它都是书——专访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博士
2025/1/3 点击数:1
[作者] 建中读书
[摘要] 谈到电子阅读及数码资源在当今图书馆体系中的份量时,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博士这样解读:“首先,我认为阅读是无分载体的。2013年新加坡举行的全球图书论坛,题目灵感源于莎士比亚一句名言‘A rose by any other name’,取名‘A book by any other name’,意思是无论书以甚么形式出现,它都是书。”由此可见,早在十多年前,电子阅读和数码资源就处于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战略位置。
《城与书》(澳门公共图书馆)第38期(2024.12)
谈到电子阅读及数码资源在当今图书馆体系中的份量时,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博士这样解读:“首先,我认为阅读是无分载体的。2013年新加坡举行的全球图书论坛,题目灵感源于莎士比亚一句名言‘A rose by any other name’,取名‘A book by any other name’,意思是无论书以甚么形式出现,它都是书。”由此可见,早在十多年前,电子阅读和数码资源就处于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战略位置。
近年电子资源发展更是迅猛,全球每天生产3.5 quintillion(quintillion=1018)字节的数据,而这部分的电子资源也在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和开放资源比例中急剧上升。吴馆长指出,在大学图书馆内使用率甚高的非传统电子资源,如灰色文献(非正式出版文献)、学者库等,占比更是超越了普通读者日常使用的电子书阅读资源。
在吴馆长看来,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实际上也可被看作是“知识”的化身,研究学者和一般读者如想获取一些学术性的资料和数据,过往的门坎都很高,不少知识版权都掌握在出版社的手上,是不“开放”的。然而,公共图书馆早从二百年前的“扫盲(Literacy)”教育转化为“素养(Literacies)”教育,这意味着开放“知识”是读者的共同渴求,图书馆如能把这些宝贵的研究成果变成电子资源开放,那么知识就能真的到达普罗大众手上,是公平且均衡分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