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读书闲话
2025/1/12 点击数:3
[作者] 图谋博客
[摘要]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五十而知天命,出自《论语·为政》的内容,意思是人到了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个人对照这个时间进度表,很是惭愧。如今五十岁了,仍然稀里糊涂。
《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五十而知天命,出自《论语·为政》的内容,意思是人到了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个人对照这个时间进度表,很是惭愧。如今五十岁了,仍然稀里糊涂。
我十五岁那年,谈不上“志于学”,但确实是怕失学、努力学。1989年参加中考,懵懵懂懂,啥啥不会。等到知道面临失学才开始失魂落魄,躲在黑屋中嚎嚎大哭。父亲经过一番努力,应该是好不容易为我争取到了复读机遇,我知道是该发奋了,否则真的没啥出息了。干农活,我这小身板,实在是干不出啥名堂了。怕风吹日晒,亦怕电闪雷鸣,还怕蛇鼠横行……我需要借助读书改变命运。我想学,父母亦在想方设法助学。我是复读插班生,班主任刘春香老师是我小学五年级时的班主任,数学老师陈炳生老师是父亲的学生……英语老师是同村的算是邻居的王HK老师,我当时内心深处是非常恨他的,实际上只是因为他同人说,我不是读书的材料,恐怕只有等着接我父亲的班(安排工作),大意如此……另一方面,我需要感谢他,内心还是有些“傲气“的,有天晚上,晚自习回家路上,我听到他指导同村同龄小孩读书,大意是学习没啥窍门,要多读多记,“死记硬背”。物理老师是王正祥老师,王老师上课幽默风趣,教学方法独特,有一招为“督学妙招”,课堂抽查知识点掌握情况,答不上来的罚款1毛(具体金额是多少,没印象),累计到一定金额,买草稿纸分发给全班同学。上课时,真不敢怠慢,但我“底子薄”,真是每堂课都提心吊胆的,我不知道具体为什么,王老师似乎从来没有抽我答题,没有罚过我。化学老师是邓志明老师,邓老师上课也是非常幽默风趣,但与王正祥老师有所不同,上邓老师的课感觉毫无压力,但课堂气氛活跃。复读那年上学期,期中考试,我在班上进入第8名。有次早操后,校长给全体毕业班同学开会表杨每个班前10名的同学。这对我来说是很好的激励,接下来的时光更加努力。1990年再次参加中考,我考上了县城优化班,所在班排名为28名(全班60名同学)。全县设有4个这样的“平行班”,一中、二中各两个。对于我个人来说,可能算是创造了“奇迹”,或许亦可以说是“天道酬勤”的回馈。复读那一年,确实是格外努力。
“三十而立”,三十岁那年,我考上了研究生并在那一年办了结婚证。“四十而不惑“,四十岁那年我获得了教育部项目资助,接下来数年“凝心聚力”,顺利结项。“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的我,理应“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实际上我知道吗?一点不知道,不符合实际。肯定地说知道,也是没底气的。单说读书这件事,我就困惑不已。“读书”二字的内涵,真是博大精深。有广义的概念,狭义的概念。我是凡夫俗子,当前的读书,实际上聚焦于“为稻粱谋”的功利性读书。五十岁之后,我希望适当地拓展一些。想读的书,实在是太多了。读书时间,通常寄希望于周末闲暇时,接连好几个周末,读书效率甚低,每每“昏昏欲睡”。读书时间稍长,眼睛“抗议”,甚至“罢工”,被勒令休息。读书读书,“学不完的打,读不完的书”,毋庸讳言,读书的门槛是大大降低了,但读书的获得感、成就感也被稀释了。无论是什么目的,读书终归还是有目的的。“数智时代”的读书,让人愈来愈不“淡定”。我倾向于——听孔夫子的话,努力“循规蹈矩”。人生如路亦如书,一边走一边读,平平淡淡,从从容容,不枉潇洒走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