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十三五”时期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亮点

2017/8/3   点击数:2334

[作者] 建中读书

[摘要]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是我国首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规划》确立了国家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立足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和合作,强调公共数字文化要服务于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突出以项目为抓手全面实现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目标。《规划》的出台将有力推进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词]  文化部 “十三五”时期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十三五”规划》是我国首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规划》确立了国家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立足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和合作,强调公共数字文化要服务于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突出以项目为抓手全面实现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目标。《规划》的出台将有力推进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上一个新台阶。

1、《规划》是我国首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

这是我国发布的首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规划,它首次针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完整、系统的战略目标。《规划》在简要归纳“十二五”期间国家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取得成绩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从“十三五”时期我国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出发,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工作任务做出了全面、重要的部署。《规划》指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适应的开放兼容、内容丰富、传输快捷、运行高效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规划》还下达了五个具体的目标任务:即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建成,分级分布式资源体系基本建成,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社会力量参与程度明显增强,公共数字文化保障机制完善。

《规划》文本由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大部分组成。“总体要求”部分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重点任务”部分涵盖六个方面,涉及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资源建设、服务方式建设、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及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管理等内容,并提出九个重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保障措施”部分对组织领导、资金保障、队伍建设、监督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2、《规划》确立了国家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规划》详细阐述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具体实现路径。一是依托“宽带中国”、“智慧城市”等一系列国家重大信息工程以及国家公共数字文化工程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全国、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开展公共文化云服务;二是建设分级分布式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库群,如全民艺术普及基本资源库、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库、公共图书馆基础资源库等;数字文化资源结构合理、内容丰富、品质精良,可实现开放共享、自由调度、便捷流通;三是畅通供需渠道,创新服务方式,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辐射力,实现公共文化大数据采集分析与精准化服务,形成内容按需供给、线上线下互通融合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四是强化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与供给能力,以文化精准扶贫助推贫困地区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设施提档升级;五是健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标准与考核机制,重视经费、人力、技术等各方面保障,强化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规划》立足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及其运营模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数字文化服务,促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具体通过以下抓手实现:一是以需求为导向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社会需求对接,以“菜单式”、“订单式”、“预约式”等服务模式,使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文化资源订单配送、活动网上预约、场地网上预订、网上评价反馈等便捷服务,形成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有机结合的新型模式;二是顺应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趋势,加强各类数字服务设备的开发和应用,实现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全媒体、多终端覆盖,运用现代技术培育新兴公共文化服务业态,借助互联网、新媒体等手段,拓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传播途径,为人民群众提供随时随地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三是促进各级各类公共数字文化设施的用户、数据、资源、服务、技术等进一步统筹整合,打造“一站式”、“集成式”数字文化服务,有效增强公共数字文化的综合服务能力。

4、《规划》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和合作

《规划》强调要重视引导和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要求政府转变职能,通过简政放权,引入市场机制,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渠道,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加入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平台开发、资源建设、服务供给、运营管理的工作机制,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引导社会文化企业或机构同公共文化机构开展公平竞争,基本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格局。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深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落实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加大政府购买力度;鼓励公共文化单位、高等院校和高科技文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公共数字文化产品;鼓励各类社会文化机构、文化企业和个人依托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5、《规划》强调公共数字文化要服务于“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

《规划》指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要与文化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明确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和资源缺口,以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丰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为目标,结合各地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和资源建设,并集中实施一批因需而异、因地制宜的数字文化扶贫项目,消除服务盲区,精准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在此基础上,《规划》提出两个相关重点任务:一是要将中西部贫困地区22个省份的832个贫困县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纳入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加强贫困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配置,推进贫困地区公共数字文化设施提档升级;二是要开展中西部贫困地区数字文化资源配送活动和数字图书馆精准帮扶专项活动,加大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和产品“点对点”直接配送力度,针对贫困群体提供数字技能培训和专业辅导。今后,公共数字文化还将在“一带一路”、“中华文化走出去”等国家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6、《规划》突出以项目为抓手全面实现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目标

《规划》共提出九个重点项目,其中涵盖了一些具体指标。《规划》将以此为抓手推进国家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目标全面实现。一、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数字支撑平台。到“十三五”末,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分支中心、50%县以上文化馆接入平台,50%乡镇基层服务点可依托平台提供数字文化服务;二、建设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服务平台。到“十三五”末,33家省级公共馆和具备条件的市、县级公共馆纳入用户统一管理体系,移动阅读服务覆盖500家公共图书馆;三、推进贫困地区数字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把贫困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乡镇基层服务点纳入中央补助地方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四、建设边疆万里数字文化长廊,在边疆地区建设不少于1万个数字文化驿站;五、建设覆盖各艺术门类的全民艺术普及基础资源库,满足人民群众艺术鉴赏、培训、实践的基本资源需求;六、有重点地建设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库,传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七、建设涵盖精品电子书、主流期刊报纸、精品公开课的公共图书馆基础资源库;八、完善公共图书馆面向残障人士、青少年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数字化服务内容;九、建设数字文化馆。重点开展网络环境、业务系统、线上应用平台、线下数字体验馆建设。到“十三五”末,副省级以上文化馆普遍完成数字化建设,50%以上市县级文化馆提供数字服务。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586b810102ww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