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的江阴模式
2016/5/7 点击数:1625
[作者] 建中读书
[单位] 上海图书馆
[摘要] 今天随文化部一行来江阴调研公共文化服务,上午参观了市郊的村镇公共文化服务,在山泉村,村长亲自陪同介绍了村民自治的村办公共文化项目。下午走访了公私合作型市民阅读服务,看了两种合作模式,一是完全由企业兴办的香山书屋,其特点是将义工精神和分享理念融入运行之中,书屋里有阅读服务,也有音乐和书画等共享空间,甚至还有免费的法律义务咨询,所有活动都由义工组织;一是由市图书馆与企业的合作,如在花店和茶室举办阅读空间,吸引更多的市民走进图书馆。印象非常深刻。
今天随文化部一行来江阴调研公共文化服务,上午参观了市郊的村镇公共文化服务,在山泉村,村长亲自陪同介绍了村民自治的村办公共文化项目。下午走访了公私合作型市民阅读服务,看了两种合作模式,一是完全由企业兴办的香山书屋,其特点是将义工精神和分享理念融入运行之中,书屋里有阅读服务,也有音乐和书画等共享空间,甚至还有免费的法律义务咨询,所有活动都由义工组织;一是由市图书馆与企业的合作,如在花店和茶室举办阅读空间,吸引更多的市民走进图书馆。印象非常深刻。
引进公私合作机制将公共文化服务植根于社区和社群之中,是江阴的一大特色。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高境界是社群知识的分享、社群情感的交流和社群活力的激发。这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量的发展走向质的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公共文化服务渗透到基层,影响到一线民众,并成为政府与企业普遍的社会责任和自觉意识,公共文化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