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村庄

2013/9/2   点击数:940

[作者] 赵杏根

[单位] 赵杏根

[摘要] 以前农村的田块,几乎都是有名字的。记工员记工分,会这样记:“上午后五亩插秧”、“下午鹤脰河湾里割麦”之类。“后五亩”、“鹤脰河湾里”,都是田的名字。有些田以亩数为名,例如八亩里、七亩里、二亩半之类,有些田还加上形状,例如长五亩、短三亩之类。这些很好理解的。

[关键词]  村庄 农民 神灵



以前农村的田块,几乎都是有名字的。记工员记工分,会这样记:“上午后五亩插秧”、“下午鹤脰河湾里割麦”之类。“后五亩”、“鹤脰河湾里”,都是田的名字。有些田以亩数为名,例如八亩里、七亩里、二亩半之类,有些田还加上形状,例如长五亩、短三亩之类。这些很好理解的。可是,就我们生产队的田而言,我觉得,有些田的名字,怎么看都像村庄名,例如,曲(屈?)家水渠里、邓家水墩、徐塘泾湾里、杨家水墩里之类。附近确实有徐姓和杨姓人家或者村庄,徐塘泾湾里,可能原来有徐姓居住,或者这田和旁边的河,属于徐姓,杨家水墩呢,可能原来是属于杨姓家族的。可是,曲家水渠里、邓家水墩,这就费解了,因为就我所知,周围几十里内,没有曲姓和邓姓村庄,甚至想不出有这两个姓氏的人家。

家父说,他闻之于他的祖父,也就是我的曾祖父,曲家水渠里和邓家水墩,原来确实是两个小村庄,后来,这两个村庄消失了。至于如何消失的,邓家水墩,还留下了一个简短的故事。当时人烟少,阴气重。邓家烧煮食物的时候,旁边河里的落水鬼就从排水孔中伸手进来,讨东西吃。我们那里旧式的灶,排水孔是和灶台一样高的,就在灶台上。这家的姑娘讨厌这落水鬼,某次,她在炒老蚕豆,刚炒好,落水鬼的手又伸进来了。于是,姑娘就抄了一铲刀蚕豆,倒入落水鬼的手中。大家知道,刚炒好的老蚕豆,是很烫的。落水鬼没有准备,被烫痛了,大叫一声,跳入河中。此后,落水鬼报复,把这邓家这小村子给灭了。这当然肯定不是事实,因为我在某本书中,见到过这样的情节。民间故事中,相同的情节模式,是很多的。至于曲家水渠这村庄是如何消失的,连故事也没有传下来。我想,应该是疾病所致,因为那里有一些没有归属的坟墓。后来,那里又增加了不少坟墓,是让人害怕的地方。

我们村上有个农民,他的田和曲家水渠里隔开一条不大宽的河。某年夏天的一个夜晚,他在自己的田里看瓜,半躺在瓜棚外的躺椅里乘凉,跷起二郎腿,欣赏对岸神奇变幻的鬼火,大概就像今天我们看焰火一般。鬼火玩起了叠罗汉,叠到一定的高度,就往河里倒,然后再叠,如此继续,一次比一次叠得高。看瓜人觉得有趣,看得津津有味。当鬼火罗汉倒在河里,已经接近看瓜人所在的岸边的时候,看瓜人方才骇然醒悟:鬼火们用这样的方法,原来是想到这边来啊!这边来做什么?目标不就是他么?他站起来,发足狂奔,逃回家中。看瓜人自此一病不起。这个故事,在我村上流传已久。大家都信之不疑。这看瓜人的儿子,现在仍然健在,大概要接近90岁了吧。

曲家水渠里,又是某个神灵的所在。这个神,被称为“五圣”。“五圣”信仰在江南农村地区,比较普遍。“五圣”之名,在民间是个禁忌。例如我们村上,提到“五圣”,不会说“五圣”,而会说“曲家水渠里的”。在某些地方,“五圣”又是骂人的话。关于“五圣”的来历和性质,还比较复杂,和土地信仰、人鬼信仰等混杂在一起,我写过一篇论文《五通考》,也涉及到“五圣”。民间有若干关于“五圣”的故事。

曲家水渠里的“五圣”,原来是有庙的。我十多岁的时候,和多个小伙伴到曲家水渠里去割过一次草。莫说我独自,就是人少了,我也是不敢去的。父母如果知道我们去那个地方,也要责骂的。那时,庙早就没有了,庙的那个地方还在,只剩下几块残砖。庙的基础很小,肯定不足一个平方米。我胆子小,只是在旁边看看。我的一位族弟,胆子大,竟然去割庙地上的草。神奇的是,他刚动镰刀,镰刀就掉下来了。族弟赶快拾起镰刀跑开。族弟的老爸,胆子更加大,曾经半夜到那里支放黄狼轧子,因为那个地方可怕,去的人很少,以致于成了黄鼠狼们的家。

邓家水墩和曲家水渠两个村子,是什么时候消失的,这已经无考了。我的曾祖父,也没有看到过这两个村子,仅仅是听到传说,说这两个村子是灭掉的。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们那里平整土地,这两个地方的田和河,都平掉了,和旁边的土地融为一体。平整的时候,要对那块五圣庙的庙基动手,也是要勇气的。曲家水渠里那一片,正好属于邻队平整的范围。对那庙基动手的,是一个比我稍微年长的男子,当然,那时还很年轻。他夸张地说了几句什么话,就高举铁耙刨下去,几下就把庙基翻掉了。这时,就在庙基附近处,忽然升起一阵旋风,向别处而去。当时看到的人,无不惊叹。此我所亲见。几十年过去了,印象还是很深刻的。秋冬多旋风,这大概也是巧合吧。

现在,我能够找到邓家水墩大致的地方,可是,我已经无法确定曲家水渠的地方了。现在村里的年轻人,甚至已经不知道这两个地名了。可是,村上对五圣神的信仰,仍然不衰。

这两个村庄消失后,它们的名字,至少还保留了一百年以上,也说不定是两百年。现在,连名字都消失了,没有任何文献会记载它们。

因为各种原因,消失的村庄,肯定太多了。社会在变迁,历史在变迁么。

农村城镇化,村庄会消失得更加多,更加快。

某地把村庄城镇化的规划登在报纸上,其中说多少多少自然村会就此消失。据说,某位被称为大师的人看了,很不满意。在他看来,这些自然村应该保留。

这位大师应该没有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对农村也很不了解,特别是对现在的农村。

我对农村是有比较深的了解的,包括对现在的农村。我觉得,农村城镇化,很有必要,要赶快做。关键是要做好。至于自然村消失,那没有什么惋惜的,如果要保留,保留若干典型的就可以了,不必保留太多。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eabeab0101n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