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图书馆学情报学科研-写作-投稿研修班(天津)笔记 1

2013/6/27   点击数:2043

[作者]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博客站

[单位]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博客站

[摘要] 日程安排得很紧密,19日当天有四个报告。第一位报告人是社科院的黄长著老师,题目是《学位论文写作与基金项目申请》。黄老师履历丰富,德高望重,说话很有长者的风范。他长年负责图情学科规划项目评审组组长,对项目申报的规范非常熟悉,其间他讲到很多评审过程中遇到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对我们日后申报课题非常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图书馆学 情报学 科研 投稿 研修班



这次研修班的培训地点在天津泰达图书馆。时间是6.18~6.22。

1. 日程安排得很紧密,19日当天有四个报告。第一位报告人是社科院的黄长著老师,题目是《学位论文写作与基金项目申请》。黄老师履历丰富,德高望重,说话很有长者的风范。他长年负责图情学科规划项目评审组组长,对项目申报的规范非常熟悉,其间他讲到很多评审过程中遇到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对我们日后申报课题非常有借鉴意义。

黄老师讲到,研究过程甚至比研究结论还重要,过程的科学非常重要。对研究的兴趣也很重要,有兴趣才有可能好好去做研究。他还提到选题原则,就是不宜过大,这个原则其他几位报告人也都有讲到。国外的科研选题大部分都是小问题,这样方便驾驭,然后去做深做透。这就是“雄狮搏兔”,兔就是小选题,雄狮意为大量占有资料。宏观的、大的、气势磅礴的题目,不易做深透,极易蜻蜓点水。

2. 第二位报告人是南开大学的柯平老师,题目是《图书馆学研究选题及论文写作》。柯老师讲话风趣幽默,很有感染力,且中气十足。在学术上他的科研写作经验非常丰富,而且擅长发散思维,一个主题能发散出很多相关论题,并且几乎都能实现独立成文,因此他的科研成果十分卓著(200多篇学术论文,非常高产)。

柯老师一上来就谈到科研写作和工作的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提出图书馆应当重视科研。从对科研的认识、目的和方法等方面的问题揭露,指出当下科研的功利性、虚荣心、缺乏写作方法等现状。接下来,他对科研写作的创造性和新颖性进行了论述。他PPT上引用的爱因斯坦和朱光潜的名言非常符合论文写作创造性的意思,使我很受启发。柯老师对三种论文类别做了解释,特别提出综述性论文是发表率最高的一类论文,因为它引文率高,杂志社比较喜欢这类论文。他建议不太能把握前两种论文类型的老师先尝试写综述性论文。

柯老师对学术论文选题的途径进行了扩充,一共列了10个途径,比如:业务相关的选题,从图情行业成就与问题中选题,从参观考察中发现选题,从跨学科应用、跨界思考中选题,从科研项目中选题,从冷门和空白点选题,从他人成就中选题。柯老师的思路非常开阔,一个题目能发散出很多枝节,科研头脑非常灵活。他还告诫我们多看综述、发展报告和蓝皮书。

柯老师用案例解释的方法把论文写作的过程做了细致的讲解。很生动。

3. 第三位报告人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索传军老师,题目是《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领域》。他的研究方法是,国内文献利用SPSS进行关键词统计分析,得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关键词;国外文献利用Citespace和UCINET绘制知识图谱,来分析得出研究热点。

国内研究热点2009-2011年三年排在前三位的关键词是一致的,分别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知识管理。4~10位的关键词大家可以看PPT。国外的研究热点从关键词中高频词的统计分析看,因特网、模型、信息是排在前三位的高频词。因为国外学术论文的关键词设计和国内有所差异,国外的研究选题非常具体而微,但关键词很大;而国内的研究选题普遍较宏大,但关键词相对小而具体。

另外,索老师还对国内外热点问题的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国际上数字图书馆的研究的论文地区分布、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的国际学术地位等进行了分析。

索老师最后以知识组织/信息组织为例,讲解了图情领域的前沿问题。他讲到了知识的细粒度精细组织,包括知识元、科学数据、微信息/微数据,这种发展趋势使信息存在深度聚合和关联的需要。索老师提到,web2.0重视互动,而web3.0则重视数据,尤其是微数据。而对微数据的进行聚合、关联的信息深度组织是很有价值的一个方向。这个领域的研究给我的感觉是非常艰深的。

4. 第四位报告人是南开大学的李月琳老师,题目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李老师博士生在美国读的,导师是国际知名的图情专家,受到了非常严格正规的专业训练。后来她又在美国工作了6年,从事科研方法论的教学和图情期刊的编辑工作,科研和写作经验非常丰富,成果也很丰硕。她的报告风格很西化,都是针对科研过程中的具体研究方法进行解释,比如田野研究(访谈)、问卷调查、内容分析、评估研究。因为国外非常善于使用这些方法搞科研,所以她这方面非常溜,讲起来滔滔不绝。虽然这些方法国内科研也在用,尤其是问卷调查法,但李老师讲解的方法是非常系统科学和标准化的,他们具有非常严谨的科学精神。所以在李老师的讲解内容里,我们会发现一些以前没有听说过的术语、流程或方法,很新奇,也很佩服国外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功底。

关于研究方法,李老师还特意推荐了一本经典图书,中译为《社会研究方法》(已经出到第11版,亚马逊有售),这本书阐述了社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是非常好的科研写作的参考书。

李老师说,研究方法的学习其实就是思维的培训,科研思维培养成了,就掌握了方法,做科研就游刃有余了.

原文连接:http://ywu1599.blog.163.com/blog/static/22139801920135271121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