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六条标准(摘要)

2013/4/19   点击数:2647

[作者] 书韵佳人

[单位] 书韵佳人

[摘要] 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作好一个普通人,至少要达到六条标准。这六条标准,把信仰、伦理、人性、实践、能力等各个层面都包括进去了。

[关键词]  佛教 伦理 修养



做人的六条标准(摘要)

柏林禅寺 净慧长老

无论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还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作好一个普通人,至少要达到六条标准。这六条标准,把信仰、伦理、人性、实践、能力等各个层面都包括进去了。其具体内容就是:

第一要知因果。

不懂得世出世间的因果,一切事情都无从说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因果是一切社会道德、伦理、人性的基础。没有因果,这一切东西都无从建立,或者都将土崩瓦解。知因果虽属于信仰层面的事情,但它却是人生的第一要义。

第二要讲良心。

良心是什么?良心就是“知恩报恩”。佛经上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一切非人类的众生,无始以来都曾经与我互为父母兄弟姊妹。所以对一切众生,不管是恩人还是仇人,我们都要存有报恩的心,一律要以良心来对待。我曾经讲过多次,良心说到极处、究竟处,要以宗教来做保证,否则的话,这个良心是空洞的。良心可以说是人生的根本,人性的内涵,没有良心,人性就不圆满。

第三要守道德。

从社会角度来说,遵纪守法是道德;从佛教的角度来说,遵守清规戒律也是道德。我们既受四恩而活,因此,我们反过来应该对家庭、社会和国家承担起各种责任和义务。这是理所当然的。承担责任和义务是守道德的最主要的表现。

第四要立志向。立志向在佛教里叫做“发愿”。前几天,我讲了“四弘誓愿”。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毕生的精力朝着这个方向奋斗,这是我们立世和做人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好目标,有了这个人生的目标,我们的人生才不会出偏差,你所做的一切才会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现在有很多年轻人,由于生活目标不清楚或不正确,走上了与社会相对立的道路,他们的行为不但毁掉了自己的前程,也给家庭、社会和国家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因此做一个好人首先意味着要有一个正确的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要有一个宏大的愿力。人生的动力和价值就是由此而产生的。

第五要养识见。

识见不仅仅是知识,它比知识更实在。识见从何而来?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从发愿中来,从学佛中来。有些人很有能力,但是识见不够:他们的心胸不够宽阔,做事不大度,待人没有气量,小家子气。识见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反省,跟自己的我执习气作斗争。识见是后天修持的结果。只要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培养出一种好的识见。

第六要充才干。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东西,属于能力方面。它需要我们在实际事务中去磨练自己。一个人没有才干,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有才干,又有识见,又肯奉献,这样的人才是圆满的人,才是堪当大任的人,才是一个能够造福社会、造福人类的人。

原文连接:http://lib-book.blog.sohu.com/26141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