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冈纳赞与鲍士伟的“不期而遇”

2013/3/4   点击数:3062

[作者] 河洛情

[单位] 河洛情

[摘要] 近日阅读鲍士伟博士(Arthur E. Bostwick)的代表作The American Public Library(4th edition,New York: D.Appleton and Company, 1929),此版之前,此书尚于1910年、1917年、1923年三次印刷,1929年这一版是在前三次基础上的又一次大的增删修订。王子舟、王余光等众多学者也多次提倡要阅读经典,其实图书馆学的经典著作除了国内的更要注重国外的,毕竟我国现代图书馆学也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尤其是美国的图书馆学对我国影响尤为强烈。

[关键词]  鲍士伟 图书馆学 五定律



近日阅读鲍士伟博士(Arthur E. Bostwick)的代表作The American Public Library(4th edition,New York: D.Appleton and Company, 1929),此版之前,此书尚于1910年、1917年、1923年三次印刷,1929年这一版是在前三次基础上的又一次大的增删修订。王子舟、王余光等众多学者也多次提倡要阅读经典,其实图书馆学的经典著作除了国内的更要注重国外的,毕竟我国现代图书馆学也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尤其是美国的图书馆学对我国影响尤为强烈。

不过,今天在阅读The American Public Library一书第一章“the modern library idea”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鲍士伟博士在这一章中有这样一段论述“The modern public library believes that it should find a reader for every book on its shelves and provide a book for every reader in its community, and that it should in all cases bring book and reader together.”当我一读到这句话时,脑中立刻想到的是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中的两条——每个读者有其书(books are for all),每本书有其读者(every book its reader)。阮氏此定律发表于1931年,而鲍氏此版著作发表于1929年,那么阮氏在写这本书时是否有参考鲍氏的观点呢?这也许又是我YY了,哈哈,没准鲍、阮二氏真的只是心有灵犀!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677d660101f0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