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期刊使用率与科研产出:它们之间存在联系吗?
2012/2/26 点击数:1703
[作者] 图林中文译站
[单位] 图林中文译站
[摘要] 过去两年来,英国科研情报网络联合伦敦大学学院信息行为与科研评价研究中心对英国国内的电子期刊使用率、价值和影响力进行了调研。在英国的众多高校中,电子期刊的使用率大幅提高,不同学科领域、不同机构对电子期刊的利用方式也存在显著的差异。但该研究最有意思的是对电子期刊使用率与科研绩效关系的分析。
原文链接:http://libraryconnect.elsevier.com/articles/assessments-outcomes/2011-06/use-e-journals-and-research-outcomes
英国伦敦, 科研情报网络,主任Michael Jubb
过去两年来,英国科研情报网络联合伦敦大学学院信息行为与科研评价研究中心对英国国内的电子期刊使用率、价值和影响力进行了调研。在英国的众多高校中,电子期刊的使用率大幅提高,不同学科领域、不同机构对电子期刊的利用方式也存在显著的差异。但该研究最有意思的是对电子期刊使用率与科研绩效关系的分析。
创我们收集了112所英国高校在连续出版物上的经费开支、使用率数据、博士学位授予数、科研经费收入、论文发表数及引用影响因子。我们的研究旨在调查以上各种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表一显示了2007-2008年度图书馆提供的各项资源与服务和科研产出之间的一些偏相关度,其中论文下载数量与所有四种科研绩效表现形式具有积极的联系,两者之间的相关度很高,且不受机构规模和学科间科研差异的影响。
表一: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和科研产出
但是具有相关关系并不等于具有因果关系。因此我们建立了一个更加动态的模型,用5年的数据,而并非只依靠一年的数据,来检验以下6个假设。
图一:”开支驱动使用率”假设
我们采用结构模型分析技术来检验这些假设,同时引入三年的迟滞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假设,”第一年在电子期刊上的支出是否预示着在第三年就会产生科研绩效?”(假设一)
即使结果十分乐观,也不能证明投入与使用之间必定是因果关系。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如果在第一年里驱动因素(支出)发生变化,第三年的目标值(使用率)很有可能也会发生变化。由于可通过检验反向假设—使用率驱动支出(H4)—我们能更容易了解其指向性。
图二概括了研究结果,并显示了三者间的有力的驱动关系:
1. 支出驱动使用率。 事实上,购买是使用的前提条件,对于非开放获取的资源,必须先购买使用许可或者以其它途径支付来获取。
2.电子期刊使用对科研产出的影响是最大的。
3.科研上的成功提高电子期刊的使用率。 图中可见使用率与科研产出之间有一个积极的反馈循环:它们互为增长。
图二:电子期刊经费、使用率与科研成果三者间的关系
除此之外,其它变量之间的联系相对弱一些。电子期刊购买对科研成功的直接影响较弱,这很可能是因为在电子期刊上增加的支出在短短的三年里未必对科研产生显著的绩效。但是反过来,科研成功对期刊购买的影响较大,这意味着电子期刊采购与否跟科研经费和项目的获得存在很大的关联。
注:以上数据属于”通径系数”,意即前一个数据(如期刊使用率)是对随之产生的结果(如科研成果)的预测。数据范围介于0与1之间(0代表不具备预测效力,1代表具备完全的预测效力)。实线表示两者间的关系在统计上显著,虚线则表示统计上不显著。
当然,我们还未总结性地建立因果关系模型:在已建立的模型中,有一些实际环境中的因素并未包括在内。在我们证明使用率是对科研成果的有效预测时,可能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要想检验这一系列的假设,需要根据单所高校和一组高校在不同的时期的情况建立更加细致的模型。尽管如此,不管是图书馆还是高校,在决策电子资源建设和服务时,都应认真考虑使用率与科研产出之间的关系。
Michael.Jubb@rin.ac.uk
参考文献:
E-journals: Their Use, Value and Impact: Final Report (RIN 2011)
www.rin.ac.uk/system/files/attachments/Ejournals_part_II_for_screen_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