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行记(2011.04.22~23)
2011/4/29 点击数:815
[作者] zheng2021
[单位] zheng2021的博客
[摘要] 早上七点钟起床,八点钟从学校出发至南京火车站。其时徐雁师已发来短信,告余已候于检票处。于是加快步伐,八点半到达车站。检票进站,乘坐D5589次动车至无锡站。在05号车厢第6、7号座位。我将此行的一些事情向老师汇报一下,将帮老师买的23号下午一点至嘉善的高铁票,和27号南京至郑州的动车票一块交给老师。
张家港行记(2011.04.22~23)
04.22 周五
早上七点钟起床,八点钟从学校出发至南京火车站。其时徐雁师已发来短信,告余已候于检票处。于是加快步伐,八点半到达车站。检票进站,乘坐D5589次动车至无锡站。在05号车厢第6、7号座位。我将此行的一些事情向老师汇报一下,将帮老师买的23号下午一点至嘉善的高铁票,和27号南京至郑州的动车票一块交给老师。
一路上先是讨论了此行的目的,张家港市想要建一个“经典诵读展览馆”,邀请徐老师过去出谋划策。他先让我说说应该如何布置这个纪念馆,我说我比较没有创新性,就按经、史、子、集、丛书类书五大部分布置该馆。徐老师说,按常规思想确实就是这样,不过如果打破常规的话,可以建成书人、书事、书史、影像四个分馆。另外又讨论我的毕业论文,指出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结构需要调整,人名及注释需要规范等等。
10:25分到达无锡站,张家港市图书馆已派车来接。不过因为无锡站现在有两个火车站,背靠背,中间隔了一条马路。高铁和部分动车从新站下车,普通车和部分动车从老站下车,非常麻烦。开车的师傅就接错了站,我们是在老站下的车,他的车开到新站去了。所幸很快沟通完毕。顺利接到了我们。
又花了近五十分钟抵达张家港市。入住沙洲宾馆。据前来迎接的张家港市图书馆缪建新馆长介绍,沙洲是张家港市的旧名,1986年撤沙洲县,建张家港市,市政府驻杨舍镇。
中午就在沙洲宾馆吃饭。张家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何俊副主任作陪,何主任非常健谈,看得出来非常适应机关里面的生活,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这在各地文明办当中是不多见的。他提出了办“中华经典诵读展览馆”的基本框架是:按照教育部和文化部的规定,经典分为古代经典、现当代经典和红色经典,三个部分都要照顾到,一个都不能少。具体里面如何布置,再另外讨论,大框架一定不能变。
中午吃完饭午休了一段时间。14:30出发,缪馆长陪我们去看“中华经典诵读展览馆”的馆址。该馆准备建在张家港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基地的徐主任首先陪同我们参观了整个基地的结构,有地理沙盘室、农耕文化馆、防震减灾馆、模拟法庭、人防教育馆、环境教育馆、交通安全馆、消防教育馆、禁毒教育馆、气象科普观测站、青春期健康教育馆和科普教育馆。
之后去看了“中华经典诵读展览馆”的在建地址,目前还在地基施工阶段。计划建成两层楼,上层做为经典馆的永久馆址,下层做为流动展览馆,办完经典展览后可以改做人防教育之类。
看完之后徐主任安排我们做座谈会。并请徐老师就如何布置馆舍问题进行了请教。徐老师将他的看法一一进行了叙说,如对“经典”定义进行了界定,指出布展内容可以参考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书,还有王余光教授所主编的《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以及王余光教授和徐雁教授联合主编的《中国读书大辞典》。对布展的内容要贴近青少年学生的实际,还有让各级领导满意。二楼可以安排永久展览,一楼安排可以流动、容易拆卸的展览。图片、文字、实物、影像、高科技相结合,创造一个立体、动感的展览馆。徐主任表示受益良多,很有启发。
晚上回沙洲宾馆用餐,喝了这里特产的黄酒“沙洲优黄”。
04.23 周六
早上八点钟醒来,八点半和老师一块出发去看传说中的“中国第一乡村图书馆”:永联村图书馆。永联图书馆是由当地的永钢集团投资200多万建成的,非常漂亮。永联图书馆的徐馆长来为我们作讲解介绍。
看完永联图书馆,又去了南丰镇图书馆。位于当地文化中心的四楼,同样建设得非常漂亮。
之后去了张家港市图书馆新馆。新馆是2009年落成开放的。新馆坐落在市文化中心内,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1.2亿元,目前藏书50万册,报刊1680种,可同时容纳近千名读者。
看完张家港市图书馆新馆,我们驱车回市区吃饭。张家港市民革主委也赶来一聚。由于徐老师是无锡站下午一点钟的车。我们11:30就要从张家港市出发才行。
去无锡的路上帮老师处理了下午要演示的ppt,并将上午照的图片拷到了他的U盘里。之后老师去嘉善,我回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