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号采访老血防工作者

2011/8/20   点击数:850

[作者] zheng2021

[单位] zheng2021的博客

[摘要] 今天上午8:30,为了馆里建嘉兴市血吸虫病防治口述史数据库,我与郑捷一起去第一医院采访老血防战士。小董哥开车送我们过去。

[关键词]  血吸虫病防治 口述史数据库 基本情况



今天上午8:30,为了馆里建嘉兴市血吸虫病防治口述史数据库,我与郑捷一起去第一医院采访老血防战士。小董哥开车送我们过去。

9:50到第一医院门口,施有铨老先生已经在了。他介绍我们认识前嘉善县卫生局局长吉佩洵、血防医院前任谭书记。

地点在第一医院影像楼五楼办公室。施有铨先生首先介绍了两位嘉宾的基本情况。接下来吉佩洵先生先讲,他是1953年到海宁县卫生科工作,1955年底调任嘉兴专署血防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工作。1956年初省委撤销位于湖州的康复四院,其人员、设备支援嘉兴血防工作,以嘉兴市第一医院为基地成立血吸虫病防治院,收治病人。大跃进时工作停顿。1961年,吉先生调到嘉善县卫生局工作。1962年重建血防组织,吉先生兼任中共嘉善县委血防办公室主任。“文革”期间停顿。1971年恢复组织。

之后是谭书记发言。谭书记是湖南人,洞庭湖区也有血吸虫病,因此谭书记从小就对此有认识。他后来参军,1956年在无锡,随同地方人员一起参与血防工作。1979年转业到嘉兴,1984年11月开始做血防院书记。其在任时,主要做的是巩固和监测工作,每年都要布置各区、县的查螺灭螺工作。1993年之后,血防医院转移到了第一医院,血防工作相对比较松弛了。血防医院归并到综合医院之后,有很多弊端,造成专业人才流失,不能保证专款专用等等。

两位先生指出,血防工作的关键在于消灭钉螺。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钉螺未完全消灭,且有扩大的趋势。因此还是要加强对血防工作的重视程度。而患了血吸虫病的病人,其治愈率最高只有85%,就算是治好了,也会因为锑剂治疗而留下后遗症,对肝脏等造成损害。目前对病人的跟踪研究还非常不够。

将近11:00时,采访结束。小董哥来接我们回馆。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da1d440100wzw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