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大学】立人大学手记(一)

2011/7/5   点击数:197

[作者] 江月林

[单位] 立人乡村图书馆

[摘要] 来立人这边好多天了,“立人大学”也开始三天了(我这个专职打酱油的好像还没多少贡献。。。汗。。。),这几天事情和感想都很多,在这里记个流水账,以后有更多想法的时候再慢慢整理。三天一记,希望不会太长。

[关键词]  立人大学 流水账 整理



来立人这边好多天了,“立人大学”也开始三天了(我这个专职打酱油的好像还没多少贡献。。。汗。。。),这几天事情和感想都很多,在这里记个流水账,以后有更多想法的时候再慢慢整理。三天一记,希望不会太长。

一、鸡毛蒜皮和管理摸索 还没开学的时候,就已经和校方出现各种配合上的问题,包括宿舍的落实,究竟用哪层,怎么拉电线,什么时候关门;食堂的落实,早饭做不做,每天具体多少人在食堂吃饭,食堂饭菜质量究竟怎样;接待老师和同学的问题,买凉席的问题,保险收费没有收据的问题,这些问题琐碎得很,虽然最后总算都搞定了(食堂至今不稳定),但是这种对困难的预计不足还是导致了相当多的管理困境,而且是总负责人的各种操心,说起来这边志愿者和义工还是挺多的,但是人多不一定力量大,合理的安排很关键,落实工作落实工作,一定要把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工作落实到一个人头上,下一级的人再层层分发出去,人的需求是很复杂的,把“衣食住用行”分个类,再从类别上细化工作,落实到人,再想好应急方案,问题就少很多了,不要怕琐碎,琐碎才是真实的,所以我觉得在这之前志愿者之间头脑风暴一下会比较好。立人每天志愿者开会,纠结的仍然是这些事情,有时候只能靠临时想办法,一方面效率会比较低,一方面风险会比较大,不过我相信这种经验是会在慢慢摸索中积累的。作为一个打酱油的,我在这方面已经收获良多。

二、“讲座”模式和“学术”追星 “立人大学”总共只有十五天的时间,每个老师大概也只讲一两天,时间短,人数多,客观条件如此,想不搞成讲座模式也难。总体而言“讲座”模式在传播知识的层面上效果还不错,也有问答交流环节,缺点在于讲座的短期性,无法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并在这之内进行讨论,以立人大学这种参差不齐的学员结构,问题的好坏极难把握(这也是几乎所有开放讲座的毛病),什么是好的问题呢?“提问的智慧”是一篇关于提问的著名文章,不过那是在网络前提下的提问,切近讲座这种形式的提问,个人总结了这么几个千万不要加入的派别:1、观点派,自己的观点滔滔不绝但是提不出问题。2、混沌派,给出一个巨大无比的概念或者一个模糊不清的问题让人家帮忙“分析”一下。3、无关派,问的问题和主题完全无关。碰上大家不是特别八卦的老师还好,碰上刘瑜老师这样的就各种情何以堪了==。正好说到刘瑜老师,就不得不讲讲这个“追星”的问题,不知道这次有多少人是冲着她来的,不过找她签名拍照的的确是多数(其实总体而言不是特别多),这也很正常,这都很难说是一种“学术”追星,因为刘瑜老师曾经还有相当文艺的背景,被问一些很知心大姐姐的问题也是理所应当,后来刘瑜老师也被问怕了,下午表示需要过滤一下问题(哈哈),好在刘瑜老师的“学思历程”还可以听听,也是一代人的心路历程吧,这里预告一下,应该马上出来视频了。

张建老师的课程我问了一下,果然是在北大的一个通识课的第一课(我很希望他继续讲下去的),对高中及以上的水平的朋友们讲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还是很必要的,当然,至于你说是不是适合所有人听,也不见得,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就不用再过来了。再说到什么是常识,什么是教育的阶段性,又是个很长的故事,这里就暂且不说,以后或许会再写。

三、调研课题和问题意识 今天正好各个小组分组出课题了,大家讨论的时间相当有限(这一点组织方也很悲催,讲社会学方面的人要很后面才到,而前面的研究题目和设计今天就要出来),层次相当不同,有专业有非专业有高中有大学,能出来这么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我已经非常惊喜和欣慰了。这里先把他们的问题按我个人的观点分个类,我也琢磨着是不是要做个关于“调研的调研”,在这里挨个给这些题目提意见不太现实,我就简单罗列一下并说明分类的原因,这里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些课题究竟表现出了这些学员怎样的问题意识?

1、传统类 我把跟立人图书馆直接相关的课题分到传统类里面,因为这个课题非常明确,资料充足,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也相对简单一些,不需要太多的问题意识和想象力。因此,总的而言这是相对传统且保险的“提问”思路。跟立人图书馆直接相关的题目有四个(最后一个问题太大,我也不知道分到那一路比较好,只能看他们的调查对象暂时分在这一类里面了),分别是

●社会公益力量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影响(后来有人说此说法太大,加一个副标题“以黄侃图书馆为例”会比较好)

●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乡村图书馆调查与研究——以黄侃图书馆为例

●守望麦田——乡村图书馆的阅读行动

●乡村青少年美育现状调查报告——以青石中学为例(关于什么是美育被吐槽很多,估计他们自己也没做好缩小范围的工作)

2、社会问题类 这类问题比较突出表现出的是学员本身在关心什么样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问题意识在哪里,可以说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一个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通常和他本人的处境和兴趣关系密切,发现这种问题并提出这种问题是很考验这个人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的。

●乡村医疗 空巢老人

●为什么这么贵——青石镇餐馆价格调查(来自上海的两位同学,据说对经济学非常感兴趣)

●体制内教育对中学生独立思想及自我意识形成的影响 (蕲春这边受立人影响的一些高中生想出来的,老实讲有点“愤青”,不过应试教育应该也就是这个阶段的年轻人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吧)

●一个中部丘陵地区的空间稀缺性研究——以青石为例

●青石中学管理模式背后的权力运作(有点福柯的意思在了,抓问题非常敏感,很期待最终会出什么成果)

●蕲春县家庭教会的现状调研——以蕲春县城关聚会点为例(基督教问题是个尚未摆上议事日程的问题,但是一旦它显现出来,就几乎就是无法回避的大问题)

很奇怪现在一直比较火热的土地拆迁问题和城市化问题没有被提上,另外关于乡村学生流失这个普遍现象也缺乏关注,其实青石中学有着非常丰富的一手资料可以借用,没有人提倒是可惜了,因为这样的调查无论结果如何,在过程中就能得到很多在媒体上或者网络上得不到的真实答案。

3、关于“调研的调研” 这几个是很有意思的问题,当我们把目光转到自己身上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火花?调研我们这帮千辛万苦跑到这个穷乡僻壤“上大学”的青年的思想状况,获得消息的途径,认知立人的方式都是非常有反思意义的事情,这也许需要更多的想象力。

●立人大学学员的翻墙软件的认知和使用情况

●社会化媒体在立人大学项目宣传中的运用与效果反馈(ppt非常专业,希望可以来帮忙立人的美工哇~)

●立人大学学员的思想异同(政治立场和思想上的偏向“左”,“中”,“右”等)

(他们采用的是北大未名的一个比较专业的量表,并且希望做个人的前后思想变化对比和长期的立人大学学员的思想变化对比,我个人非常期待这个结果)

我和三炮决定挑几个小组给他们发DV,记录下他们的调研过程,至于我是不是要做个严肃的关于“调研的调研”还要看接下来的时间安排和最终能够记录到的他们的调研资料,要是啥都不甚理想,我就只好先把这个吐槽手记写完,顺便添油加醋一下。

原文连接:http://xctsg.blog.hexun.com/65965916_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