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人大学】七月十一号
2011/7/12 点击数:2770
[作者] 江月林
[单位] 立人乡村图书馆
[摘要] 不知不觉中,立人暑期大学只剩下了4天,时间总是这样悄然流逝。如同现在回想起初高中时貌似如前几年的记忆,却在时间中显现了它的真实位置:弹指间5年或者10年已然过去。记忆总是这样貌似真实,其实诡谲般的玩弄我们。而安猪老师走后,每当经过马路边的夜宵店时,又总有一种恍惚的感觉,仿佛这几晚一群人坐在马路边,一边喝酒一边吃肉,一边谈理想谈人生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欢迎关注立人大学博客 和立人大学官方微博】
图为黎书凯同学在湖心亭。
不知不觉中,立人暑期大学只剩下了4天,时间总是这样悄然流逝。如同现在回想起初高中时貌似如前几年的记忆,却在时间中显现了它的真实位置:弹指间5年或者10年已然过去。记忆总是这样貌似真实,其实诡谲般的玩弄我们。而安猪老师走后,每当经过马路边的夜宵店时,又总有一种恍惚的感觉,仿佛这几晚一群人坐在马路边,一边喝酒一边吃肉,一边谈理想谈人生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由此,最近几天和学员或是志愿者义工聊天时,大家总是不经意地流露出惋惜之情,感叹15天的短暂以及之后的各奔东西。半个月的学习与交流总该是不够长的,但我想,这里的课程设计,老师,义工与志愿者,学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却肯定颠覆了很多人曾经对于大学的理解。虽然立人大学的第一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但一群年轻人在这里争锋相对的谈自己的观点,以及聚会时的谈理想,谈人生,总是让人感受到那么一种青春与现实相互交互的力量与无奈。时而慷慨激昂,时而落寞,时而眼神坚定,时而感伤。无论如何,这是我们投入参与的事情,如同李英强老师的观点“老师和学员一起来办大学”。也许它对我们毫无作用,又也许它的作用会在被遗忘后,十年后的某天被忽然提起。
那天和刘欢学姐聊起这次的课堂速记时,她说她来这里不是为了能来听课或者是来帮忙,而是为了能够为立人大学第一期留下可作为“史料”的文字稿,无论出书与否,这一段时间总能被关心它的人查阅到。这是某种参与历史进程啊。
经历了几天的奥地利学派“奥派三剑客”的轮流讲座,大家对于奥派有了初步的了解,只是由于大部分学员对于经济学都没有初步的了解,导致大家的积极性其实并不高,而今天则是李子旸老师的专场。早上的安排是李子旸老师的学思历程,下午则是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学谬误。李子旸老师所在的铅笔经济研究社虽然也属于奥地利学派,但其观点与“奥派三剑客”有所不同。他的学思历程主要介绍了他在大学入学前的军训的一年,以及如何渐渐走上研究经济学这条道路,之后的问答环节则是他与学员的争锋相对的问答。由于大家受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及计划经济影响较深,导致大家本能性的排斥李子旸老师的理论,课堂上的讨论时间不够,课下还有很多学员依然围在李子旸老师身边提问,而他在论述过程中的知识储备与论证清晰度则让我们都印象深刻。
晚上则是志愿者中的“艺术家”蔡伟的小型交流会,关于“摇滚音乐在中国”,让大家初步的了解了中国的摇滚乐,然后还有他的广告时间:他在家乡自己的乐队——小巫师,有在网上卖EP哦。
PS:无论生活如何苦逼,我们也得欢乐的活下去——与某人共勉。
欢乐。
落寞。
时间总是这样悄然流逝。
(书凯同学照片 by张珉珉同学,其他照片 from 各学员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