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元典(一)
2010/1/28 点击数:270
[作者] 春天氧气
[单位] 春天氧气
[摘要] 很久之前就喜欢去丁香园,那虽然是个医学论坛,但是里面也涉及到检索技术,我就是被里面的的检索版块迷住的,很长一段时间扎根在里面,如饥似渴吸收着里面的养份,那真是一个无尽的宝藏!
很久之前就喜欢去丁香园,那虽然是个医学论坛,但是里面也涉及到检索技术,我就是被里面的的检索版块迷住的,很长一段时间扎根在里面,如饥似渴吸收着里面的养份,那真是一个无尽的宝藏!
就算是它的心情版块,灌水用的,也往往让人惊喜, “每个人的元典”是它里面组织的活动,这个贴子对我们图书馆人开展阅读活动很有借鉴意义,感谢丁香园,感谢开贴和跟贴的每个朋友!
下面我把这个贴子有选择性的粘过来,主要是把重复的所谓元典取消掉,希望对看我BLOG的筒子们有用!
“元典”虽然我没有找到精确的定义,个人理解为“经典中的经典”“悠久的经典”,也许这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儿童大概只能“诵经”或者“背经”作为深植于内心深处将来会发芽增长的某种传统。对于现代成人,我们不能要求人人都像虔诚的基督徒那样读诵《圣经》,不过我想每个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应该有“个性化、阶段性的元典”。现代人何其幸运,面对海量的信息,体会多样的媒体形式;然而现代人又何其不幸,淹没在冗余的信息中,占有而不使用。黄集伟《枯岛访谈》里面有一个著名的问题:如果有一段时间到一个荒岛上等待救援的时间选一本书,你会选哪本书?也许这是一个痛苦的问题,我们必须舍弃许多钟爱的书籍,但这也是一个披沙拣金的过程,在舍弃中得到自己当前的最爱。希望各位战友仔细斟酌、取舍,给出自己的答案,并附带评论和体会。专业书不论!
1如果我滞留荒岛,我会选择《西游记》,这是我读过近三十遍的书了,直到现在还是兴趣盎然。
怎么这般稚气?我珍惜这份天真。大学里每当我躺在床上读西游的时候,老班长的床头放着不少励志的书籍,面对他的嘲笑,我回答他我的信条是“天真而不幼稚”,他劝告我要做一个现实的人,我告诉他“我宁愿成为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不愿成为一个理想的现实主义者。”老班长愣了片刻,默然走开了。
据说钱钟书先生爱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钱钟书看《西游记》与众不同。边看边学边比划,口中低昂发声不住,时而孙悟空,时而猪八戒,腾云遁地,“老孙来也”,“猴哥救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咏之歌之,不一而足。”
不知道我将老去的时候是否还会保持这份纯真?
2
我上大学的时候发现一本好书,《培根论说文集》。
青春期的苦闷促使我不断寻找各种世俗问题的理性答案。
培根在这本书里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给予了精炼的阐释。尤其是对于人性有极为深刻的见解。例如“论学问“、”论人的天性“、”论困厄“、”论恋爱“、”论友谊“、”论真理“、”论作伪与掩饰“、甚至还有”论养生“、”说建筑“等广泛的议题。
这本书里充满了我们曾经熟知的诸多格言。
比如:“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
正如译者序中所说,这是少数的“世界书”的一部”,不是为一国而作,而是为万国而作的;不是为一个时代,而是为一切时代的。在这本书里,极高的智力与变化无穷的兴趣合而为一了。所以世人之中,无论什么样的类型或脾气,都可以在这部书里找到一点与他有联系的东西。
读完这本书,再去看现代人写的关于人生、励志、哲理的书,顿感索然无味。
培根,就是那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培根论说文集》,就是那本永远闪耀着理性和智慧光芒的书。
BTW:《培根论说文集》和《论语》都是我的案头书。
《培根论说文集》有很多译本,水天同的译本是最好的。
3
如果我滞留荒岛,我选择李崇吾大师的《厚黑学》。
滞留荒岛没有红尘的烦嚣,没有世俗的献媚,可以什么都不想,当然填饱肚子还是要想的。去尽情的放送自己!但我不是道家,也无心向佛,在一阵子身心的逃避之后,我还是会选择重新投入这花花世界中。所以我会选择在荒岛上细心研读李崇吾大师的《厚黑学》。
在这里我也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记得李大师在序言中说自己本名不叫李崇吾,后来感觉自己实在太了不起了,故取名崇吾,意为崇拜自己。
这本书是本很老的书了,现在依然是经典。并且现在的现实一再证实该书说得实在太有道理了。虽然如序言中其他大师所评论的也许太书生气了,但大可以在显示中细细去实践嘛。理论永远是指导实践的。
该书讲的是为人处事的方法。引经据典,从古到今,读来令人拍案叫绝。记得李大师将厚黑很为三个层次,也是一绝!有三国时期的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氏父子,有汉代的项羽、刘邦,有民国时期的各个人物。我看现在也大可写写我们的阿扁了。
该书我读了至少10遍,高中读,大学读,现在工作还读,发现越来越有意义啊!
我就不多说了,百闻不如一见,大家自己现在马上去看吧。不过现在google一下厚黑就会有很多的,但我不建议在网上阅读,还是手捧这书,靠着垫背,靠在床上,床头点上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细细读吧!
4
我记得多年前曾经看过一本书,《百年孤独》开始时只是好奇,因为这是一本获奖的书,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看了一遍,(我看书是很快的,一般这样的书,我只需用一天,就可以了),很多的细节我都记得,但我不知道他究竟说的什么?很晦涩,乱,。
我就放下了,这样的书不是我喜欢的。
然而,因为大学的生活是有闲的,而我虽然不懂他,却记住了他,我想读懂这本书,于是这本书放在了我的床头,成为我的一个习惯。
有一大半的大学生活中,我试图能读懂它,能理解这本书,最后我发现这对我来言,是一种图劳,我离这些太远,
有的时候我会想为什么叫《百年孤独》。是不是,就是一百年也没人懂它。
如果说真的如果有一段时间到一个荒岛上等待救援的时间选一本书,你会选哪本书?
我想,我会选择《百年孤独》。因为我没有读懂,却记住了它,这会使我有兴趣认真去读。
5
我想我会带<生活百科全书>因为在生死未卜的等待过程中,我最希望的便是让自己能活着等到救援。带一本这样的书,不仅可以多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识,同时也可能在生死关头帮助我们捡回一命。
但是如果不考虑那些的话,我想我会带<琥珀>。那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因为作者并不像其它小说一样把主人公塑造得完美或接近完美。他很生活的去写琥珀,有积极阳光的一面也有消极
阴暗的一面。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人,真正的生活!哪有一辈子不走错路的人。还有就是琥珀曲折的经历和她坚强的性格感动了我。 为了自己的爱情自己的生活即使头破血流也执迷不悔的倔强让我有一点心疼。
6
如果我滞留荒岛,我选择老子的《道德经》。
老子的哲学,是崇尚无为而治,顺天道,自然,不刻意追求人为的东西,看淡人世间的功名利禄。虽然这与我们今天这种弱肉强食,高度功利的社会有些格格不入,但当我们看到今天的人们,疯狂地,不顾一切地追求金钱地位,漠视亲情,道德,甚至自己的身体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想想,我们一定要这样强迫自己在各种压力胁迫下高度紧张地度过人生吗?
老子对“道”的尊崇,源于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信奉,这完全有别于视“天”和“上帝”
为绝对权威的宗教思想。从这一点来说,我个人认为《道德经》的思想高于任何一种宗教。因为,“神”和“上帝”是可想象而不可及的,有自我欺骗的意思。
今天,人们在生活需求和文化思想方面涌动的“回归自然”潮流,说明物极必反,人们开始反思对于物质的高度追求,认识到古代学家们对宇宙自然竭力尽智地探索的原因。我们也可理解老子哲学里尊崇自然,否决知识,追求“小国寡民”的***生活,以及对“道”纯朴本性和神秘的原始动力的渲染的历史原因所在了。
另外个人感觉孔夫子则是刻意追求人为的东西,他的哲学在很多方面都是跟老子的哲学是对立的,虽然他也是伟大的,他的许多规范对于社会秩序的维持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老子的但我个人则更崇拜老子的思想。
7
我带本啥呢?带一本能推翻我现在的思想体系的书吧,可是现在还没有出版。谁能给我推荐一本?
我还是带上一本无字天书吧,我来记录我在那里的感想和哲学思考,为我的下次重生做个铺垫。
非要让我带的话,我就带本《隐藏的和谐》,看一下哪里有不和谐的东西。
8
如果有一段时间到一个荒岛上等待救援的时间选一本书,我绝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福尔摩斯探案集》!
大家先回顾一下福尔摩斯这个人!
歇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是一个虚构的侦探,是由19世纪末的英国侦探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所塑造的一个非常聪明的侦探形象。
歇洛克·福尔摩斯的学识范围:
1.文学知识——无。
2.哲学知识——无。
3.天文学知识——无。
4.***学知识——浅薄。
5.植物学知识——不全面,但对于莨蓿制剂和鸦片
却知之甚详。对毒剂有一般的了解,而对于实用
园艺学却一无所知。
6.地质学知识——偏于实用,但也有限。但他一眼就
能分辨出不同的土质。他在散步回来后,曾把溅在
他的裤子上的泥点给我看,并且能根据泥点的颜
色和坚实程度说明是在伦敦什么地方溅上的。
7.化学知识——精深。
8.解剖学知识——准确,但无系统。
9.惊险文学——很广博,他似乎对近一世纪中发生
的一切恐怖事件都深知底细。
10.提琴拉得很好。
11.善使棍棒,也精于刀剑拳术。
12.关于英国法律方面,他具有充分实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