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从理论到方法、从争鸣到实践,选取专家学者、一线名师之作,全面展示散文教学的最新理论、最新成果,努力寻求散文教学的理想境界,试图找到一条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能经得起实践检验,同时还具有操作性的途径。
更多
收起
+关注
写在前面的话
写在前面的话
散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大量的篇幅,如何教好这类文章,提高课堂效果,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一篇散文,怎么处理才恰当,学生如何学习才更有效,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散文的确难教,但也容易出彩。因为教散文最能展现教师的才情,最容易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为此编者广征博采,从理论到方法、从争鸣到实践,选取专家学者、一线名师之作,全面展示散文教学的最新理论、最新成果,努力寻求散文教学的理想境界,试图找到一条既符合新课标要求,又能经得起实践检验,同时还具有操作性的途径。只要大家认真学习,创造性地运用,并且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收起
第1章 理论篇
1.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
一、散文教学现状分析目前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语文教学的内容随意性过大,"教什么"与"不教什么"完全依据教师个人的喜好。很多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基本上没有经过严格的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2011年第01期
作者:王荣生
2.例谈散文阅读教学的三个基本点
从本质上讲,散文重在表现作者的情感体验与生活感受,这是散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点。从这一点出发,王荣生教授认为散文教学应"从‘外'回到‘里',也就是从‘外在的言说对象'回到‘散文里',从被抽象化的‘精神、思想',回到‘作者的独特经验里'"。据此,我们进行散文教学时需关注从哪里切入,要把握...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年第32期
作者:经志芹
3.散文教什么怎么教
语文教学的基础性问题有两个: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涉及教学内容,而"怎么教"关系教学方法。本文就散文体式,做一些具体分析。一、散文教什么答曰:"学什么"决定"教什么",应重视在师生个体化的阅读中,把握散文的特质,完成初步阅读经验的积累。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应该成为教学的重
详情>>
来源:《语文建设》
2016年第04期
作者:赵福楼
4.散文教学的三个生成层次
散文阅读教学中的生成独具特征。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散文时应追求三个层次的生成。第一层次的生成是关于散文客体画面的生成,第二层次的生成是关于创作主体情思的生成,第三层次的生成是关于语言载体审美的生成。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7年第17期
作者:李卓彬
5.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策略——基于散文文体的研究
对散文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价值取决于教师个体的理解。从宏观角度来看,散文对初中生学习规范的语言,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有着独特的价值。从微观角度来看,研究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实际上就是研究怎样才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散文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20年第05期
作者:刘珍
6.基于叙事视角的散文教学策略
散文题材包罗万象,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散文的这种"散"给语文教师确定教学内容带来困难,导致散文教学内容混乱和错位。在小说叙事中,叙事视角指叙述时感知观察故事的角度,即观察故事的"意识"是谁。小说是作者虚构的,小说中的叙述视角并不等于作者的视角。但是散文则不同,散文中的第一人称视角就...
详情>>
来源:《语文天地》
2018年第10期
作者:蔺建昌
7.文学教育视域中的散文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育受文章读写理论的影响较大。在实际教学中,文学作品与一般文章是没有区分的,都是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例文和样本。于是就有"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的声音。目前,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这已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而文学教育只
详情>>
来源:《语文学习》
2017年第04期
作者:李山林
8.情思飞扬 润美求真——浅论初中散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占有较大的比例。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文学体裁,如何教好散文,实现教学目标,从品读散文标题,抓住关键词语,把握散文线索,进入散文情境,应用还原教法,查找相关资料方面展开探究。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9年第05期
作者:张清
9.散文语言鉴赏需“内外兼修”
散文语言讲究经典性,我们在语言鉴赏操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反复诵读、统筹品析、潜入意境、实践运用,对文本进行品味、感知、体悟,内化语言,真正做到"内外兼修",确保散文阅读学习的高效性,为学生认知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8年第33期
作者:李美芳
10.散文鉴赏教学需突破的思维盲点
初中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对散文深邃哲理理解不到位,出现思维瓶颈问题是最为正常的现象。教师要正视学生思维现实,在散文阅读鉴赏过程中及时出手相助,帮助学生打通思维临界点,让学生进入一片新天地,这对全面塑造学生学科核心能力有重要现实意义。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0年第03期
作者:夏志红
11.台湾地区中学生态散文阅读教学研究
检阅台湾地区中学生态散文阅读教学现状,发现其知识能力的覆盖面较全;教学者以影片导入,给予学生直观的形象;学生分小组讨论,学习单的问题设置贴近中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习惯。但对文本阅读欣赏不够,生态散文写作教学不够,缺乏相似文本的比较分析。其特点是自然科学知识含...
详情>>
来源:《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9年第08期
作者:陈想
第2章 方法篇
1.品味语言,感受情感,体会意境——试述初中语文散文教学...
散文之美如同一幅画。学习散文,不能仅从文章的表面去理解,更要体会文章的语言、情感和意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散文的内心,才能让散文散发出浓浓的清香。一、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师缺乏文体知识有些教师在教授散文时,所使用的方法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一样,都是先让学生去...
详情>>
来源:《语文世界(教师之窗)》
2020年第03期
作者:阳武华
2.散文教学的几个“讲究”
散文教学中的"讲究"实际是引导学生欣赏品析作者个性化的语言,并结合语言感悟作者己心独抒的情思,引导学生透过言语的外在表象,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和情。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年第14期
作者:王敏侠
3.散文教学的三个梯度
自2018年9月由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出版发行开始,散文在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篇目类别中的比例占到60%左右,可见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分量。散文是情文,是作者借助景物、人物、事件抒发情感的文体,体现了作者的个性特征,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如何引导学生走进...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年第14期
作者:张爱萍
4.叙事散文的“抒情间离”及其教学运用
一、叙事散文的"抒情间离"叙事散文,也被称为"写人叙事散文""叙事抒情性散文"等。这也暗示出,记叙、抒情、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共同存在于这类散文中,而且它们呈现出水乳交融的状态。记人记事、景物描写、情感抒发、人物及事件评论,本来就是叙事散文的必备要素。作者写作散文的事件,定会...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
2019年第19期
作者:郭跃辉
5.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探讨
沉浸式教学法,是初中语文散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其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拓展、体验及感悟,并与主体体验教学理念有机融合。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运用沉浸式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实效。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6年第08期
作者:贲忠凤
6.散文语感培养的教学策略探索
初中语文语感教学的主阵地是散文阅读与写作教学。就常见的几种散文样式而言,散文语感教学的策略有:情感散文——紧扣文眼,情感体验;写景散文——吟咏涵诵,感官体验;民俗散文——情境唤醒,审美体验;哲理散文——巧妙抒写,生活体验。
详情>>
来源:《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7年第12期
作者:张虹
7.品析精准语言 体悟作者情感——兼谈散文教学要义
散文抒写作者的个人情思,是最具个人主观色彩的文体。因此,散文教学的关键是"带领学生,通过品析作者精准的语言表达,去体悟作者独特的感悟和人生经验"。这种精准的语言表达包括字词、标点、句式、修辞等,作者的情感就隐藏在这些精准的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中,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去发现、体悟。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7年第29期
作者:徐赛儿
8.二次开发:撬动散文阅读的教学点
散文阅读教学,要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的链接,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教学中,对教材文本进行巧妙的二次开发,灵活撬动散文阅读的教学点,在情境融通、言语激活、审美创造中完成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训练其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20年第02期
作者:章林
9.基于统编教材的回忆性散文教学建议
回忆性散文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统编教材对回忆性散文的编排为我们实现其教学价值提供了一些可以遵循的规律。基于统编教材,梳理、归纳,形成了一些共识,要求我们遵循课内阅读、写作和名著阅读一体化教学规律,遵循语文要素的联系与渐进的教学规律,遵循"三性合一"的教学规律,从而让回忆性散文在...
详情>>
来源:《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9年第06期
作者:贾龙弟
10.遵路识真:现代散文阅读的教学支架
自初中语文新教材在全国各地推广使用以来,散文作为文学体裁之一,因其题材丰富、形式灵活、语言优美、意境深邃、情感真挚等特点而备受教材编者的青睐。因此,散文篇目在教材中占比最高,其重要性可窥一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年第Z2期
作者:张爱萍
11.部编版七年级现代散文中的修辞教学
在七年级现代散文的修辞教学中,需要学生从教材中不断积累、丰富修辞知识,形成修辞的运用习惯;并且学生要拥有根据不同情境选择修辞的能力,最终达到七年级现代散文的修辞教学目标。一、七年级现代散文的修辞特征散文是最接近真实生活的表达形式,无论写人记事,疑惑写景状物,出发点都在作家的真...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02期
作者:张洁
12.虚实巧搭配 涵泳多辞味——初中散文实词虚词修辞教学浅...
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引入实词虚词教学内容,能给学生带来更多感知体验的机会。学生对实词和虚词搭配应用缺少基本认知,教师利用经典文本的应用案例展开教学引导,势必能够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选择。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推敲性阅读、关联性思考、语用性训练,都为实词虚词学习认知提供了重要切点,可以帮...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年第33期
作者:耿怀青
13.虚词不虚——散文教学中虚词修辞浅析
散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会设置一个环节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如运用的实词是何等的灵动传神,却很少关注一些富有意味的"虚词"的运用。这样的偏见不是偶然的,可能与"虚词"的定义有关,因为虚词本身并不具有独立意义,必须依附于其他词才能有其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3年第11期
作者:刘飞耀
14.善用批注,咬文嚼字品文意——谈初中散文理解文意的课堂...
为了把握阅读教学的学情,笔者进行了几次范围较大的学前调查,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阅读问题及课后解答亲爱的同学们:老师就要给你们上《×××》,请你在上课前仔细阅读课文后提出一个最想让老师帮助解决的疑问,看看老师的上课内容是否会解决你的问题。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年第35期
作者:黄丽娴
15.基于“三段六环”在初中散文教学中的运用的思考——以《...
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提高散文教学的课堂效果,引导学生对知识、对学习的追问,以及教师对自身教学方式的追问。深度教学理念下的"三段六环"教学模式在散文中应用的探索,使学生深度走进文本,把学生卷入课堂,从而提高他们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详情>>
来源:《安徽教育科研》
2018年第12期
作者:程秀文
16.鲁迅散文教学问题与建议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鲁迅散文,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和《藤野先生》。这三篇散文语言优美,在常见的人和事的记叙中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对于中学生的写作具有重要启迪作用。但在教学实际中,却暴露出不少问题。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真分析研究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6年第03期
作者:赵立义
17.由黄厚江《老王》课例看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破解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困惑和难题,以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教学《老王》为例,详细分析并指出散文教学要紧扣课文文体特征,品味精准的语言表达,体会语言蕴含的丰富意蕴,引导学生去触摸作者的灵魂,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7年第08期
作者:钟寒;王从华
18.聚焦文眼 体悟回忆性散文的情感——《藤野先生》教学知...
《藤野先生》是《朝花夕拾》中的第9篇,是名副其实的长文和难文,可教的东西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往往无所适从,抓不住重点。但因其思想内涵丰富、语言表达精妙,仍先后入选人教版、苏教版、北京课改版教材,统编版教材仍旧保留。同时,该文在日本也入选教科书,并被奉为经典,成为中日文化交流...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9年第26期
作者:付冬薇
19.初中散文自读课教学探索——以《金色花》《再塑生命的人...
在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下,教读课以老师讲为主,自读课让学生自主阅读。教读课教学生阅读方法,自读课则是让学生将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在自主阅读活动中。无论讲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每篇文章可以教学的内容有很多。如何确定适切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文章的教学价值和教材编...
详情>>
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2019年第07期
作者:罗成刚
20.初中散文纵深化教学的路径——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散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重点放在所描写的人、事、物的分析上,贴标签式地架空分析语言,甚至拓展到生活实际大谈"形象"的教育意义。那么散文应如何教学,并做到深化呢?下面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为例试做研讨。一、依据学情精准切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2016年第03期
作者:张玲
第3章 争鸣篇
1.当代散文理论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一、"形散神不散"散文观的形成及其影响"形散神不散"散文理论出现于被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者称为"散文年"(1)的1961年,它是"十七年时期"的社会与文学思潮、散文写作等综合因素所整合的结果。
详情>>
来源:《文艺争鸣》
2008年第10期
作者:梁向阳
2.新时期散文观念与散文论争
新时期散文界,先后出现过关于"形散神不散"、"散文消亡论"、"大散文"与"文体净化"、"真实"与"虚构"、"真情实感论"以及"新散文"等多次论争。文章通过对这些争论的描述和分析,认为这些争论表明当代散文观念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同时散文正在不断地调整自身,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寻找新的出路。
详情>>
来源:《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03期
作者:陈剑晖
3.“真情实感”论在理论上的十大漏洞
本期"散文文体研究"笔谈,邀请到四位分别出生于20世纪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学者参加。四位学者长期关注、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对于散文文体问题卓有心得。孙绍振教授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真情实感"论的"十大漏洞"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范培松教授认为一部散文文体的变革历...
详情>>
来源:《江汉论坛》
2010年第01期
作者:孙绍振
4.文体哲学:散文理论研究深化的可能与期待
一文体,或曰文体体性的认知与把握,对于文体创作及其批评都是极为重要的。就散文文体而言, 正如林非所说:“牢固地认识和把握散文文体的特征,确乎是提高散文创作自觉意识的关键。”但是, 我们在研究散文文体理论,这一构建散文理论大厦最为基础性的关键工程时,所面对的基本困难是可
详情>>
来源:《文艺争鸣》
2006年第02期
作者:丁晓原
5.虚构:不属于散文——与散文“虚构说”之争鸣
散文能否虚构历来是散文理论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近年来,对此虽多有一些审美新解,但仍离不开散文是大虚构、小虚构、不能虚构的问题。先有《文艺报》上的赵小雷与瓜田之争,后又有《写作》上的杨涌生、万秀凤、孙春曼之论。有的论者认为散文可以虚构,有的论者认为散文的“真实”可以以“虚构”...
详情>>
来源:《写作》
2003年第13期
作者:杨立元
6.对当前散文教学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前的散文教学主要存在着破坏整体意境、缺乏阅读方法指导、针对性不足以及学用脱节等问题。教师在散文教学中要科学区分散文类型,带领学生用心感悟、深刻理解并将散文写作技巧活用到作文写作中,充分体现散文教学的特点。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
2016年第07期
作者:张建芹
7.对“形散神不散”教学价值的再认识
"形散神不散"是文学界影响甚大的散文文体理论,也是语文界流布甚广的散文教学知识。此说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成为新中国"十七年文学"史上主流的散文理论,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散文界的猛烈批判,至今众说纷纭。大致从世纪之交开始,也遭到语文界的批判甚至否定。
详情>>
来源:《语文建设》
2020年第01期
作者:步进
8.重回“形散神聚”:散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散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包括:研究者认为"形散而神不散"的认识已过时,教师教学专注"这一篇"文本;没有且反对有确定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过程模式,主张进行"文本细读"。文章认为应重回"形散而神不散"的认识起点。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兼顾写人叙事类、写景状物类、抒情励志类散文"这一类"文体与"这一...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9年第07期
作者:张心科
9.关于散文“形散神不散”的思考——以初中统编教材散文教...
中学语文教学界很少关注文艺评论界的研究成果,许多人依然抱住"形散神不散"的观点进行散文教学。"形散神不散"不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只是一类散文的特点,这一点学术界已有共识。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居多,可以分为记人叙事类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哲理类散文三大类,每类散文内容各...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8年第32期
作者:田玲;曹公奇
10.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误区与对策
散文是除去小说、诗歌、戏剧之外的一切叙事性、议论性、抒情性的文体。"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的主导文类是散文,写作的全部心思几乎完全倾注在散文上。"(王荣生语)既然散文在事实上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主力,那么,一线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研究如何把散文教好,如何把散文教得像"散文"。我...
详情>>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2年第05期
作者:曾大龙
11.散文阅读应该保持应有的理性——刘湛秋散文《雨的四季》...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
详情>>
来源:《语文知识》
2017年第07期
作者:陈春华
第4章 实践篇
1.《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
(生起立,师生相互问好。)师:请坐。我叫程翔,参加了部编教材的编写,很想知道同学们喜不喜欢这套教材。今天,同学们就帮老师验证一下,好吗?生(齐):好。师:今天,我们学习《秋天的怀念》。学习这篇课文要特别重视朗读,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并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8年第11期
作者:程翔
2.还原思维视域下初中散文阅读教学——以《秋天的怀念》教...
散文是初中阅读教学主导文类体系中最重要体系之一,由于散文"形散"的特点,导致学生在散文阅读时,往往理不清头绪,抓不住要领,难以精准把握作者笔下写作对象特点,难以揣摩作者写作意图等,削弱了散文文体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中的效应。引入还原思维,旨在通过寻根溯源的方式,将散文文本还原到其原...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第10期
作者:陈惠琴
3.语体视角下的叙事散文教学——以教学《秋天的怀念》《散...
部编语文教材教学体系下,开展语体视角下的叙事散文教学,对帮助学生阅读叙事散文、建构个体语言经验有重要意义。以教学《秋天的怀念》《散步》为例,从辨识、欣赏语体两个角度,探究语体视角下的叙事散文教学,指出叙事散文教学要基于丰富的情感辨识语体,要基于内外语境欣赏语体,为教学叙事散文...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8年第29期
作者:吴玲凤
4.生之苦痛与爱之艰难——《背影》教学实录及悟课
第一部分读"父"师:同学们,我们形容成熟男性的美,常常会用一些什么样的词语?生:帅!生:高大威猛!生:智慧通达。生:身手矫健。生:临危不乱。……师:但我们今天在《背影》中会看到另外一个中年男人,也许和大家的期待不一样。请大家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大家思考——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4年第11期
作者:王君
5.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背影》教学实录一例
2015年是语文教学界集体回望《背影》的一年,各大语文报刊、网络纷纷加入研讨的行列。在语文教学语境中的《背影》,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文本解读,教学设计与实施,都要充分顾及两个因素——初中学生、文本本身,需要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2015年10月至12月,笔者先后四次执教朱自...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6年第17期
作者:李华平
6.语用背景下回忆性散文的解读路径——《背影》教学探索
用语用学来观照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即以他人在一定情境中表达自己情意的书面语言为凭借,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目标。《背影》中作者对"看到"背影的感动和"想象"中背影的思念,实际上是通过两种叙述视角的转换,在特定语境中,含蓄地表达了"我"从与父亲有隔阂到理解父亲、思念父亲的情感...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年第17期
作者:娄红玉
7.回忆性散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路径——以朱自清的《背影...
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质表现为今昔两个视角下呈现的双重"我之心",二者具有动态发展、渗透映射、统辖侧重的关系。回忆性散文的教学要依据这一类文本独特的体式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策略:一是在对双重的"我之心"的明了和比照中体味情感张力,二是在对错位的"我之心"的聚焦和透视中窥探情感世界,...
详情>>
来源:《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9年第03期
作者:朱庆国
8.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老王》教学实录
授课时间:2015年12月17日授课地点:重庆市丰都县第二中学一、初步感知,了解学情(师生问好。)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老王》。我想知道同学们之前有没有读过这篇文章。你读了几遍?(师询问身边的一位学生。)生:三遍。师:三遍之后你的感觉是什么?给大家说一下。生:收获很多。老王虽然...
详情>>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
2016年第05期
作者:李华平
9.教出叙事散文的基本特质——《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观...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在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录播现场,我观摩了徐州崔炳光老师执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节课,教出了叙事性散文的基本特质,师生一起沉浸于语言文字之中,充分感受到了语言文字带来的魔力。叙事性散文教什么?一是要教出叙事的特质。散文的叙事与一般记叙文...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9年第17期
作者:王书月
10.我要开花! 我在开花!——《紫藤萝瀑布》教学思考
《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写的一篇状物散文,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十年动乱"结束不久,作者心灵的创伤尚未平复,弟弟又身患绝症,更增悲痛,而偶然见到的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用顽强的生命力鼓舞作者,助她转悲为喜,使她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增强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于是写成此文...
详情>>
来源:《语文建设》
2019年第21期
作者:肖培东
11.审美散文的篇性开掘之道——张宏《昆明的雨》教学实录评...
一、创写诗歌,巧妙导入师:"七月扬州百卉悠,湖光潋滟画中游。非是西湖依旧瘦,古来佳景总含情。"(ppt同步出示)我爱扬州的瘦西湖,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瘦西湖之美。瘦西湖之美,是到扬州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这是一位来自陕西的语文老师近日在游历过扬州瘦西湖之后的一点感受。非常有幸,和你们...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
2019年第31期
作者:汲安庆
12.如何抓住散文文本分析的关键——以《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才能有效分析散文文本一直是初中语文教师探讨的重要话题。《藤野先生》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属于回忆性散文,用教材单元提示中的话说"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称为未来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
详情>>
来源:《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20年第Z1期
作者:王贤佳;徐庆平
13.教出自传散文的育人价值——《再塑生命的人》教学设计及...
无论什么课程教学,教学设计及反思都是必需的,只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促使学生思考更多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通过反思、思考教学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在后面加以改进、完善。本文以《再塑生命的人》这篇享誉世界的文章为例,详...
详情>>
来源:《语文建设》
2018年第18期
作者:赵淑云
14.习得托物言志散文的言说智慧——《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对于初一学生而言,托物言志的诗歌、文章都接触过,但对于如何托物言志存在着以下难点:理解不深,表达不准,运用不灵。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穿插"我"成长的困苦遭遇,细读后我们发现,二者巧妙渗透、高度融合,是学习托物言志的好范例。本文...
详情>>
来源:《中学语文》
2018年第13期
作者:刘勇
15.“巡批”推进语文课堂“深度阅读”——以散文《动物笑谈...
由于语文课堂的特殊性,大多时间,都是老师主讲分析课文,学生听讲记录,处于被动地位。课上老师虽然也有提问学生,但由于课堂时间短促,回答人数有限。老师很难判定学生有没听懂,教学内容是否掌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学生想成为课堂主体比较困难。"巡...
详情>>
来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8年第05期
作者:潘伟敏
价格:¥28.5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