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法军事军事军事理论与军史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长征期间,红军共进行各种战役战斗600余次,其中师以上规模120多次。红军在四川境内打的重要战役战斗主要有红军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以及嘉陵江战役、剑门关战役、土门战役、包座战斗,腊子口战役,天芦名雅邛大战役等。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红军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更多
收起

关键词:

红军长征 四川 战役
黄伟
第1章 红军长征在四川的重大战役
1.红军长征在四川的重大战役
本刊编辑部
赤水河畔的奇兵、嘉陵江上的搏击、泸定桥边的呐喊……红军长征,在四川的一次次战役中所谱写的凯歌,是不朽的长征史诗中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最光彩夺目的丰碑     详情>>
来源:《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06年第10期 作者:本刊编辑部
第2章 巧渡金沙江: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胜利导语

红军从四川古蔺二郎滩、太平渡等渡口四渡赤水河后,从贵州向云南进军。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必须抢时间,渡过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穿行在川滇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两岸是悬崖绝壁。1935年5月3日,红军派出两个排智取了江对岸敌人的哨卡,随后利用仅有的7条渡船,经过七昼夜的抢渡,大队人马全部过江。红军跳出了80万敌军包围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收起
1.红军巧渡金沙江
徐焰
<正>1935年5月,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数十万敌军围追堵截的圈子,取得了战略转移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历史称之为巧渡金沙江。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后,兵锋直指贵阳。正在城内督战的蒋介石吓了一跳,因其身边只有一个正规团,慌忙令滇军主力紧急增援。看到云南境内一时兵力空虚,出现了毛泽...     详情>>
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6年第08期 作者:徐焰
第3章 强渡大渡河:突击队越过天险导语

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一师第一团夜袭安顺场(雅安石棉县境内),消灭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5月25日,红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强行渡过了大渡河。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杀出一条生路。尽管红军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了敌人,也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红军夺取整个大渡河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收起
1.强渡大渡河
杨有海;张景成
<正>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地处大渡河中游的横断山区,两岸崇山峭岭,河道陡峻,与泸定桥一起构成了封锁大渡河的军事要塞。这里历来是兵家的争夺之地,有过胜利,也发生过失败。大渡河畔,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高高耸立,在强渡大渡河纪念馆中,参加了长征的红军老战士陆定一为纪念馆书写的题词     详情>>
来源:《新长征》 2016年第10期 作者:杨有海;张景成
第4章 飞夺泸定桥:粉碎蒋介石阴谋导语

在红军到达之前,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1935年5月29日,红军左纵队先头部队红四团一营二连22名英雄,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火力,胜利占领大桥。红军后续部队跟进,迅速击溃守敌一个团,占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这样,蒋介石企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阴谋彻底破灭。

收起
1.飞夺泸定桥
刘国枢
<正>~~     详情>>
来源:《新湘评论》 2016年第13期 作者:刘国枢
2.飞夺泸定桥连
沈尧伊
<正>~~     详情>>
来源:《新湘评论》 2016年第05期 作者:沈尧伊
3.“飞夺泸定桥”的命名和传播
高波
<正>"飞夺泸定桥"从命名到传播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1935年5月29日,长征中的红军惊险奇绝地夺取了泸定桥,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当时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科长     详情>>
来源:《党的文献》 2012年第06期 作者:高波
第5章 嘉陵江战役:打乱蒋介石部署导语

1935年3月28日-4月21日,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发起并成功地进行了强渡嘉陵江战役。红四方面军共歼敌1万余人,相继攻克9座县城。这次渡江作战,红军强渡的江河之宽,渡过的人数之多,取得的战果之大,在红四方面军的战史上是空前的,在整个红军战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这次战役打乱了蒋介石的战略部署,策应了中央红军的作战行动。

收起
1.嘉陵江战役简析
张戎
<正> 强渡嘉陵江战役,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进行的一次渡江作战。这次作战,历时24天,歼灭了国民党四川军阀部队大量有生力量.挫败了敌人"川陕会剿"的计划,积极配合了中央红军长征,开创了红四方面军向川西、甘南发展的大好形势。     详情>>
来源:《军事历史》 1986年第03期 作者:张戎
2.嘉陵江战役评述
杨浪
<正>一、嘉陵江战役的简要经过 1935年,红四方面军为了策应中央红军入川,于3月28日发动了强渡嘉陵江战役。当夜,第三十军于苍溪首先胜利渡江,第三十一、第九军也分别于鸳溪口、涧溪口强渡成功。接着,第一梯队各军迅速向敌两翼和纵深发展进攻,第二梯队第四军也随后渡江投入战斗。至4月3日,红四...     详情>>
来源:《纪念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 2006年第期 作者:杨浪
3.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
沈果正
<正> 一九三五年春,红四方面军发动的强渡嘉陵江战役,在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是一次重要的战役。这次战役,打破了蒋介石企图发动“川陕会剿”,围歼红四方面军于川陕根据地内的妄想,牵制了四川军阀的部分实力,策应了长征途中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川黔滇边境运动穿插,向金沙江挺进。渡江战役...     详情>>
来源:《社会科学研究》 1979年第03期 作者:沈果正
4.打过嘉陵江 迎接党中央——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述...
杨宁
<正>红四方面军是红军三大主力之一。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川陕会剿",配合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发动了强渡嘉陵江战役。该战役共歼敌10个团,不仅彻底打破了国民党急于将红四方面军围歼在四川的计划,壮大了自己的军力,而且还牵制了大量敌军,使得中央红军顺利进入四     详情>>
来源:《党史文苑》 2018年第10期 作者:杨宁
第6章 剑门关战役:谱写了红军战争史上“进攻战”的辉煌篇章导语

在中国革命战争年代,发生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剑门关的战斗有两次,都称为剑门关战斗,一次发生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一次发生在1949年的解放战争中。其中1935年3月长征途中的战役尤为著名,攻克剑门关之战,成为红四方面军川陕根据地五大经典战役之一,谱写了红军战争史上“进攻战”的辉煌篇章。

收起
1.剑门关上显英勇 赤胆忠心为人民
马萱;周恒好
他从一个小学校长,经过革命的烈火,锤炼成天不怕地不怕的一员虎将;他追随徐向前元帅,把一支小小的红军队伍,变成了一支十万大军的红四方面军,并成为副总指挥;从黄麻起义,他历尽了鄂豫皖苏区突围、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长征翻雪山过草地、中原突围等带来的艰险;他是家     详情>>
来源:《中国档案报》 2013-11-22 作者:马萱;周恒好
第7章 土门战役:打破国民党阻止红四方面军西进川西北的计划导语

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西进川西北。位于阿坝北川河谷东段的土门是进入茂县的唯一通道。国民党川军为阻止红军第四方面军,急调3个旅到四川茂县,以土门和北川河谷布防。红军为了打破国民党的计划,决定发起土门战役。

收起
1.红军长征在藏区的主要战役
《红色记忆》课题组;...
<正>编者说明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间红军长征经过了藏族同胞聚居的地区,这是环境最恶劣,战斗最激烈的地区。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编者根据《红色记忆——藏族群众支援红军长征历史资料》《阿坝州志之红军长征在阿坝(1935年4月—1936年8月)》《中国战典(下卷)》等文献资料编辑整理了此文。     详情>>
来源:《中国藏学》 2016年第03期 作者:《红色记忆》课题组;...
第8章 包座战斗:将红军饿死在草地阴谋破产导语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确定了两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北部,地势险要,卡在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上。1935年8月29日,红三十军向上包座守敌发起攻击,8月31日,攻占上包座。与此同时,第四军一部也向求吉寺守敌攻击。此役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敌援军第四十九师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包座战役的胜利,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大门。

收起
1.长征中的包座战斗
王金波
<正>长征是我党、我军在第二次国内大革命时期最为艰辛的阶段,红军为保存有生力量,不断打开革命新局面,与围追堵截的100多万国民党武装进行了近600次战役战斗,许多后人对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取泸定桥等著名战役有所了解,但对1935年8月红四方面军通过草地后,在包座地区进行的一次胜利的进...     详情>>
来源:《党史纵横》 2013年第06期 作者:王金波
2.战略 实施诱敌深入 战策 实行围点打援 战术 实现逐...
贺东明
<正>包座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辖乡,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北部,若尔盖县的东南部,地处班佑以东,群山环抱,被包座河分成上包座和下包座。"包座"为藏语"务柯"的译音,意为"包座沟笔直像枪膛。"1935年8月29日,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徐向前、陈昌浩指挥右路军中红四方面军的...     详情>>
来源:《中国地名》 2013年第02期 作者:贺东明
第9章 腊子口战役:党中央走出雪山草地导语

腊子口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素有天险之称。腊子口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是一条水深流急的腊子河,河上架有一座木桥,这是进入腊子口的唯一通道。敌人在这里布置了两个营的兵力防守,严密封锁红军北上的道路。1935年9月1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攻占腊子口天险,突破敌人封锁线,粉碎了敌人企图把红军困死在草地的计划。

收起
1.腊子口战役
张德芳
<正> 俄界会议后,中央红军继续北上,在天险腊子口同甘肃军阀鲁大昌的反动军队进行了有名的腊子口战役。为学习我党我军的光荣革命历史,本文就腊子口战役的始末及有关问题作一些叙述。一腊子口位于甘肃南部迭部县的东北角,是岷山山脉的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往甘肃的天险门户。这里,四周是绵延千...     详情>>
来源:《社会科学》 1979年第01期 作者:张德芳
第10章 天芦名雅邛大战役:八万战士损失一半导语

1935年11月天芦名雅邛大战役,八万战士损失一半。南下、西进作战,红四方面军往返雪山草地,连续进行激烈战斗,部队减员严重,遂在甘孜对部队进行了整编。整编后的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王树声任副总指挥,李特任参谋长,周纯全任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任副主任,下辖六个军十九个师,共4万余人,与南下时相比,减员达一半以上。

收起
1.雅安市老促会纪念天芦名雅邛大战役
徐林
<正>10月20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暨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座谈会在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召开。与会人员回顾了天芦名雅邛大战役,参观了百丈关战役遗址、挖断山战场遗址,考察了待建的百丈关烈士陵园园址。雅安市     详情>>
来源:《中国老区建设》 2016年第12期 作者:徐林
价格:¥11.5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