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育教学教育研究教育管理 在大成讲坛,讲出你的精彩!

作品简介:

本文集综合了资深优秀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民主与爱心为出发点,以真挚的情感和人类普适的价值观滋养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共同感动、成长。文集中的案例和教学经验解答了怎样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怎样与学生心灵沟通、如何让学生自我管理等老师困惑的诸多问题,告诉你怎样做最好的班主任,为教师培训、进修、提升自我修养的首选!

更多
收起
蔚辽
其他文集 更多>>
16263人阅读
第1章 用心来说服孩子
1.说理,舌尖上的舞蹈——用心来说服孩子
<正>一般认为,说理就是运用事实和论证说服学生确立或改变某种思想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心理学指出,这是一个让学生由"懂"到"信"的转化过程,然后由"信"自觉地外化为行动。而这种"信"就是一种态度,态度是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和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反应的心理倾向,它对个人的反应具有指导性...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
2.良言与废话
朱红霞
<正>语言沟通的理解障碍学生会怨班主任只会讲大道理,没意思;而班主任认为"大道理"是正确的就应该讲。结果,班主任在讲,学生根本就不用心听。教师的说理与学生接纳的障碍在哪里?爱人下班回来,气呼呼地对我说:"昨天下午班会课说了一堂课的忠言,全成了废话。学生真是不知好歹!"原来,不少学生喜欢...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朱红霞
3.让孩子相信自己
许凤
<正>吃过晚饭刚在办公室坐定,小尤就急急地跑来了。"老师,我背书老是记不住,做作业也特别慢……"还未等我开口,小尤就急不可耐地开口了。这哪像一个平时我眼中的沉默寡言的女孩呀。"是吗?"我笑了,"这很正常呀,老师记忆力也不好,做事也不快。"我故作轻松地说。"不,不是这样的。坐在我身旁的许青...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许凤
4.用学生的语言说理
杨文纪
<正>"代沟"这个词经常被用来形容父母与子女之间观念的差异,但是近年来,这个词所形容的状况在师生关系上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比如手机问题、早恋问题,这些在以前被认为"大逆不道"的"错误",在我们老师的严厉打击之下,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成为老大难问题。其实细细一想,这是在信息化社会高速发...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杨文纪
5.“唠叨”的嘴管用?
杨文纪
<正>师生的心理定势障碍师生双方长期相处中,都在对方头脑中形成了某种固定的形象,而在进行说理沟通中,双方常会不自觉地依据这种固定形象产生心理准备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被称为定势障碍,在功能上具有抗变性,常常导致说理无效。如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教师找他谈话总找刺的心理准备状态,于是,教师...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杨文纪
6.又找到一把钥匙
刘建桥
<正>我面前站着的是昨晚让我11点还未入睡打了N个电话的学生,也是上次月考成绩排名在最后的学生。"你昨晚从什么时候开始头痛的?"我一边收拾办公桌,一边轻声问他。沉默,他将头扭到一边。"你昨天为什么不理老师?"我坐下来,直接问他。沉默,他嘴角开始抽动。"你对老师有意见?"我接着问第三个问题...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刘建桥
7.跳出人生的低谷
朱佳娴
<正>小莹是转学生,初次见面,她礼貌的举止却掩盖不住骨子里的冷漠与距离感。听说她转学的原因是与原来学校的老师矛盾很大,因为厌恶老师,所以厌恶学习。孩子个性敏感,自我保护意识极强。刚开始的几天,小莹学习认真,与同学相处融洽,对老师彬彬有礼,一切似乎与传说的完全不同。可是好景不长,宿管...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朱佳娴
8.同理心:师生交往的基本能力和修养
周红五
<正>困惑:源自师生沟通交流的障碍几年前的一个傍晚,一位校长给我打电话,着急地大喊:"周教授,你赶紧来啊!我们学校一个高二的男生站在七楼楼顶上要跳楼!我们已经做了他半小时的工作了,他的爹妈也跪在楼下求他不要跳。现在他说他要见你!你快来啊!"听到这样的电话,我内心感到非常焦虑和紧张,但还...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周红五
第2章 用情来唤醒孩子
1.让心灵的壁垒慢慢消融——用情来唤醒孩子
<正>人是万物之灵,同其他动物相比,人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是拥有无比丰富、细腻的情感。情绪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有增力和减力的效能。在教育实践中,情感在态度的改变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情通则理达,以情"动人"有助于以理"服"人,让学生有充分的情感体验,能引起学生相应的情绪、情感...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
2.老师来给我当妈妈了
孙婧
<正>因为工作需要,我接手了小宇所在的班级,刚当班主任就碰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小宇在班里非常霸道,对待同学非打即骂,同学们都很怕他。我多次批评教育他,仍无济于事,回应我的只有他那不屑的眼神和冷漠的表情。一天,只因为同学多看了他一眼,他就把拳头挥向了同学。这样霸道的孩子真是少见,我...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孙婧
3.“一夜间,我们突然懂事了”
王丽霞
<正>教师节过后,坐在办公室里批改教师节征文《致老师的一封信》。看着看着,不知不觉中眼眶有些湿润了,因为班里绝大部分孩子的这封信都是写给我的。在这些信中,大家不约而同地记录了同一件事情,那就是本周的那堂班会课。如小怡同学所写:"那天,你红着眼眶,颤着声音追问着我们:‘孩子,你们要走...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王丽霞
4.等待冰融
王明明
<正>那天早上,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做着早操,只有他,懒洋洋地站在那里;明知我在盯着他,却依然表现得若无其事,好像我并不存在。"你就是这样做操的吗?"我自知声音不大,但满满的全是愤怒。谁知,他理也不理。这小子太嚣张了!"看来,你不喜欢在这里做操,那就请你到上面去做。"他依旧站在那里,动也不...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王明明
5.替学生道歉
史峰
<正>我收到了一封信,发信地址是西安美术学院,信里写着:"尊敬的老师,你好!还记得我吗?我是程维栋。我那时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并不太好,但我向你说一件旧事,你或许会记起我。数年前,在一节语文课上,我感觉背课文是件无聊的事,于是就偷偷拿了一张纸,用铅笔给语文老师‘画像’。语文老师是一位年轻...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史峰
6.罚自己跑操
党林倩;席延飞
<正>那天中午,教我班的政治老师向我反映情况,说我班的学生在上午第四节课的时候公然在讲台上骂了她。我听到这个事情后,和大多数班主任一样,非常生气,但冷静了几秒钟,我觉得特别内疚,自己带的学生居然如此没有教养,我觉得特别对不起刘老师。我顶着强烈的内疚和自责走进了班里,我问:"这件事谁...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党林倩;席延飞
7.让学生感动
万玮
<正>在《班主任兵法》里,我曾经写过一个案例:有一个女孩学习不自觉,我了解到她的家长对她十分苛刻,同学都觉得她很可怜,于是暗暗对她多了些关爱,即便她表现不佳也从不批评她。女孩的表现虽还有反复,但渐渐有了起色。有一次,我和坐她后面的一个学生谈话,我询问该生的身体状况,是否需要补课等,...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万玮
8.教师要“重情”
迟毓凯
<正>利用情绪情感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激情"——激活他的情绪并不够,要从多个角度,从情绪情感的规律出发,去实现我们教书育人的目标。他(她)应该做到:1."知情",了解学生情绪了解学生情绪首先要知道,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情绪特点并不相同。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纪小,情绪的掩饰能力不够...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迟毓凯
第3章 用奖惩塑造学生良好行为
1.塑造学生良好行为——用奖惩来改变他
<正>奖励和惩戒,是班主任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两大"法宝"。奖励——对学生的进步或表现好的行为进行奖励,期待学生以后会更经常、更有可能有类似的表现,从而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班主任用奖励的办法激励学生,可以从以下心理学理论中获得解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著名的学习的三大定...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
2.“你的画可以卖钱了”
何玉霞
<正>小宇小宇(一年级)的作品真是美极了,但说到学习可谈不得,自控力特别差,上课动不动就玩开了,很多时候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每次考试门门挂红灯,父母担心死了。我每次找他谈话,效果都不太好。我顺手拿起小宇的画,赞叹地说:"好好看的画呀,画得真是美极了。小宇,你真是很不简单呀!"他笑了笑...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何玉霞
3.隐蔽意图,因人施方
李立彬
<正>心理学认为,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产生自我,构成一个呈现于社会经验中的人。正如社会心理学家库利提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库利"镜中我"的概念,特别强调个人与社会之间...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李立彬
4.让奖励更具吸引力
谢清敏
<正>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各种奖项多了,给予学生各种荣誉称号多了,除了传统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还有"文明礼仪之星""学习标兵"、"孝心少年"等等,各种竞赛活动也多了起来。另外奖励的平台也多了,现在的校园宣传栏、校报、班报、校园网络等,都成为表扬学生的阵地……这些通过给予学生...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谢清敏
5.管电扇的好学生
林琼媛
<正>"老师,我有问题。"调皮好动的小郑,依旧是洪亮的嗓门,不举手,也不等我同意,就说开了。他的问题千奇百怪:结扎后卵子怎么出来?试管婴儿怎么放回肚子里去?老师,你看我怎么来的?我苦恼于每次小郑的问题总会偏离上课内容,干扰授课节奏。这种坏习惯,一次次纠正,一次次重复。于是,讲台下面单人第...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林琼媛
6.科学评估,及时调整
赵丽琴
<正>奖励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对奖励的期待也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其内心的需要往往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教师在实施奖励时应因人而异,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激励。另外,奖励要形式多样,灵活多变,让学生有新鲜感。如果教师...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赵丽琴
7.我是草包?!
付玲
<正>单元测试之后,黄星桦的名字意外地出现在了班里倒数十名之内!他平时学习还不错的,虽然语文不是他的强项,但也不至于此。我把卷子翻出来重新一看:许多基础的内容都没答对,说明实在没有认真复习。第二天评卷时,我笑呵呵地问他:"黄星桦,为什么这一次考得这样差?非要奋斗到倒数的行列?难道你想...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付玲
8.难忘那冰冷的眼神
李艳妮
<正>我永远忘不了最前排那张哭泣的脸庞,更忘不了那个孩子冰冷的眼神。记得那个火辣辣的八月,我接到电话,学生王明要转到我班上。我了解到,王明特别爱上网,成绩常年倒数第一。他的父母在外打工,手机都被老师打爆了。王明转学几次,从石河到天门,从天门到宁波。此次他父母不知从哪里听说我特会治...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李艳妮
9.请家长“五考虑”
李进成
<正>中学生自主性渐强,往往坚持"我的事情我做主",不愿意让家长来分担自己的行为后果,更会顾及自己和家长的面子。因此,"请家长"就被作为矫正学生某些负面行为的底线,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案例一中,王明出现了极端的想法,可能是他以前经历的影响。多次转学,家长的手机都被打爆,这中间,学生有着...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李进成
10.我的温情惩戒
徐柳亚
<正>错哪儿学哪儿班上有一男孩小郭,自从他进入这个班级之后,班中就刮起了龙卷风,隔三岔五遭灾害。他不是一脚把同学踹出教室,打得同学哇哇大叫,就是故意把恶心的鼻涕蹭到女生的衣服上。没有一个孩子愿意和他一起玩耍,学生都拒绝和他同桌。最令人头痛的是他的家长,老来得子的父母对他的溺爱更...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徐柳亚
11.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惩罚
钟杰
<正>孙云晓老师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作为一线老师,我非常认同孙老师这个观点!惩罚之前我必做一件事,那就是与孩子们一起商议,找出存在于班级中或者是各个孩子身上的各项问题,并且是反复出现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钟杰
12.变罚为奖
李方能
<正>惩戒,不是目的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一定的惩罚,是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必要手段,但惩罚仅仅是一种手段,教育才是目的。任何形式的惩罚,都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内容。班主任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万万不可为罚而罚,以罚代教。星期五下午的第一节课是语文课,当时正值春天,学生处于春困之中。下午上课效果...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李方能
13.惩戒方式与对象的综合考量
赵丽琴
<正>对于惩罚的方式,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经常运用哪些手段,而且要反思其成效如何,包括对哪些学生有效,对哪些学生无效。有些方式可能对多数人都奏效,如暂时隔离,但也有例外,而有的方式可能只对个别人适用。惩罚要限于可以有所改进的行为,如学生上课说话、作业马虎等,而学习结果及方法方面的问...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赵丽琴
第4章 有效榜样教育的心理策略
1.榜样的力量是有条件的——有效榜样教育的心理策略
<正>选择合适的榜样向榜样学习,与其说是一种能力,不如说是一种天性。心理学揭示,青少年大部分行为都是在模仿中形成的。母亲在鼓励幼儿品尝一种新食物时,自己往往会先吃,并做出津津有味的表情,反之亦然。同样的道理,处在成长、学习过程中的青少年只有在观察到他人的行为被鼓励或被惩罚后,才会...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
2.和自己差不多的榜样
<正>通常,我们认为,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就是天然的榜样。其实不然。一般来说,为学生树立的榜样最好是与他在各方面的情况较类似的学生。因为学生认同与自己相似的他人的进步,很容易替代性地转化成为对自己能力的认同。●选择榜样:树立"身边的榜样",意在为学生树立一个"可望而可及"的学习目标,因...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
3.用榜样引领班级
栾丽丽
<正>铃声响过,半数的孩子像野蜂归巢似的奔进教室,有的满脸通红,有的气喘吁吁,有的还大声嚷嚷,有的拿着杯子仰脖喝水,有的水杯落地,水洒了一地,有的还在争吵着什么……每每面对这样的场面,我真是心急如焚,但是身为教师,我按捺住心中的怒火,不断地告诫自己,"冷静!再冷静!"我尝试着用平静的语气...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栾丽丽
4.树立榜样,还要教给方法
尚春梅
<正>相对于小学来说,初一学生学习的科目多,课程难度较大,对学习习惯、方法和自学能力的要求高。面对班级中学生存在的种种问题,作为班主任的我利用班会的时间给学生们分析问题,缓解心理压力;说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介绍常用的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下复习、独立完成作业...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尚春梅
5.偶像变榜样,教育不一样
卢声怡
<正>榜样和偶像有什么区别?在教育语境中,榜样和偶像是不一样的。榜样主要有两种:历史上的贤哲烈士或是当代的英雄伟人和社会上的先进典型或是身边的优秀同学。前者取其品德高尚、事迹动人,后者则取其现实亲切,可感可学。但我发现,这些榜样还是与学生有着一定的心理距离,偶像则不需要教育者大...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卢声怡
第5章 群体有动力——让集体来帮助他
1.群体有动力——让集体来帮助他
<正>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遇到学生问题,常常会利用集体来解决个体的问题。或调动集体,批评赞美;或施压集体,抑制个人;或打感情牌,集体示爱;或隔离施压,集体冷淡;或放手讨论,集体裁决,以显"民主"力量;或赋予职责,服务集体,助其扬长以抑其短……这些方法,有时候看起来很有效;有时候却适得其反;有...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
2.集体的爱没能挽留他
丁九阳
<正>情感陷入低谷、意志消沉不振、学业前景黯淡、生活困难重重、人际孤立无援……各种需要帮助的孩子,班主任倾尽全力,往往效果不佳,这时使出杀手锏,打出一副集体施爱、送温情的感情牌来,能否力挽狂澜?挽回其人,是否也挽回其心?为何有的学生拒绝好意,越行越远?这一场轰轰烈烈的爱的大行动,是...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丁九阳
3.集体施爱:援助还是侵犯?
<正>一个健康有爱的群体确实存在着极大的积极影响力,有研究表明,在健康的群体里生活甚至可以抵消或者补救曾经有过的损伤。班主任调动集体,施予身处困境中的学生以关爱,这一行动如果运用恰当,遭遇困境的孩子能将伙伴的支持能量内化,形成积极的自我调节,从而促成其成长、发展。但如果这种关爱...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
4.“麻烦生”的优点会
王丽华
<正>集体褒贬客观是真诚接纳的前提无论是同声赞扬,还是一致谴责,舆论是群体压力重要的作用方式,即使有时候谴责的方式是婉转的、暗示性的,也必定会展现出人言可畏的力量,群体压力对人行为的规范作用是很强的。在学生犯错的当口,有情绪化地当众施予批评,揭其伤疤;有调动全班学生予以评价,痛斥...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王丽华
5.“民主选举伤了我”
张国东
<正>开学前3周,我连续接到老师和同学们对小飞的投诉:英语课,复习单词,他不看书,同桌读一声英语,他念一声汉语谐音;数学课,看武打小说;语文课,给女生写"情书"。在宿舍,他聚众赌博,宿管教师发现后,他把钱放到别人的口袋里,只承认玩牌,但不承认赌博。班长来报:"老师,昨天晚上,小飞敲诈高一(3)班...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张国东
6.活用“群体极化”
郭武松
<正>班里男生、女生都不喜欢诗诗,任课老师也不怎么喜欢。"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怜的诗诗有哪些可恨之处呢?羽曦给她写了一封信,其中写道——在家里,你或许是一位小宠儿、小公主,可我们在家里也是宝贝呀!凭什么你能理直气壮地骂人?凭什么你可以对我们发火?人都是平等的!你不是公主!你没有...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郭武松
7.集体舆论:压力还是助力?
<正>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指出,儿童从7岁起,便倾向以常规道德评价道德行为,并维持习俗的秩序和符合他人的愿望。无论是有组织的集体,还是自发形成的团体都会对儿童的人格品质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集体舆论而实现的。如果儿童能遵守团体的规则,其行为符合团体的标准,往往得到同...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
8.被集体排斥的孩子
王菲
<正>诸法用尽,他软硬不吃;多次帮辅,他顽石一块,无效。于是,半是无奈,半是灵感一现,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热处理,为以静制动、不理不睬的冷处理:不仅自己不理他,也让全班学生远离他。这杯葛隔离是否能起到以冷促热的奇效?冷峻压抑的氛围中,孩子是否能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回归集体?冷处理会不...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王菲
9.集体冷淡:疏离还是回归?
<正>对于过激的行为问题、扰乱集体的破坏行为和哗众取宠的捣蛋行为,用一下集体冷淡也未尝不可,但并不适用所有的情境,比如,孩子本身就有人际交往退缩的倾向,集体的冷淡会使问题更严重。这种方法不能被滥用。被集体冷落排斥,会让人孤独焦虑,甚至恐惧,有的还会引发攻击性行为。同伴团体能满足儿...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
10.一次评比敲响了警钟
林惠娜
<正>一人失误,全组扣分,一人困难,全组帮教,把个人的成败与集体的荣誉捆绑在一起,把学生的问题交给小集体去解决,是班主任解决学生问题的又一绝招。背负集体成败毁誉的重担,是进取,还是退避?是甘愿驱使,还是不得不做?是消极防卫,还是积极努力?是更觉孤独,还是找到归属?为了让竞争的力量带动小...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林惠娜
11.老师,我不干了
邵巧
<正>"剑客"王懒散顽劣,值日从来不做,搞得班级整天"鸡飞蛋打",真是名副其实的"扣分大王"。我接任班主任后,他就告诉我:"请不要管我,家长都不管!"我真想扭头而去,放弃他。写检讨、罚跑圈、换座位、请家长,各种措施对他而言,效果几乎为零。他好像是个滴水不进的"石头人"。我的强势打压,却让他和...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邵巧
12.如何为“集体决议”扬长避短
李迪
<正>15岁女生雷梦佳和同学打架,老师发动全班同学投票,决定是让她留下学习还是请家长将其带走家庭教育一周。在得知大部分同学投票建议自己回家接受家庭教育后,15岁花季少女留下遗言,投渠自杀。网上一时众说纷纭,不约而同将矛头指向自主管理和集体教育。比如有人质疑:学生自主管理的底线在哪里...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李迪
13.集体决议:助人还是伤人?
<正>把抉择权交给学生,集体是理性地抉择,还是无意识地跟随,会不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吗?又会是怎样的改变呢?个体乖乖就范的背后,是暂避风头,是悔过自新?是迫于权威、迫于情境的顺从(权宜从众),还是脑力激荡后的接纳(真从众)?有的孩子虽...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
14.小组的约定
张宏
<正>九年级上学期,休学生刘吉来到我班,一来就上课睡觉,不交作业。一周后,通过双向选择,他进入了第五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坐在一块)。上课,一趴下同桌就会提醒,还有一次副组长居然当众向科任教师报告了,他干脆上课不睡了,用他的话说就是"无法安然入睡"。可到第二周,他不交作业的毛病却又犯了。我...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张宏
15.集体捆绑:推开还是推进?
<正>小组捆绑是推开还是推进,取决于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成员在小组各项活动中的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个体的归属感等因素。推开——学生为了伙伴和集体,会对自己作出不恰当的抑制、退却,一旦失败,致使其他成员受累连坐,当事人自然会受到集体的谴责。也许,小组成员为了不伤害同伴的自尊心,采...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
第6章 共生?独立?——良好关系决定成败
1.和谐不仅仅是种结果
彭敦运
<正>集体好比溶剂,在浸润大家的时候,也在洗涤个体;集体好比模具,在约束众人的时候,也在塑造个体。许许多多无法在个别环境里收获的成功,偏偏就能在和谐的集体环境里得到——条件是必须和谐。虚拟一个荣誉又接手了一个新班,高一(1),54名学生中有40名为过线录取,还有14名是因家长捐资办学而入学...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彭敦运
2.让班集体教育更走“心”
陶春芳
<正>自从接触了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我开始尝试从心理学角度观察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把心理辅导式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融入工作中。我主张以带动全体学生的幸福感为中心,狠抓两个基本点:让学生尽可能拥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班集体中尽可能提供积极的群体环境。慢慢地,我喜欢上了这种更走"心"的教育...     详情>>
来源:《班主任之友(中学版)》 2014年第Z2期 作者:陶春芳
价格:¥18.00

书评

0/400
提交
以下书评由主编筛选后显示
最新 最热 共0条书评

分享本书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