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报道

多媒体资源在图书馆建筑规划的变与不变  2008/12/2
本文介绍了图书馆多媒体区在建筑规划的难题、图书馆营运计划书应俱备内容等内容。

创新型服务与大学图书馆设计  2008/12/2
本文介绍了变化的环境、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创新型服务模式、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空间分布与设计、未来展望等内容。

书架旁的方凳座椅  2008/12/2
图书馆是一个提供阅读活动的场所,设置阅览桌椅是十分自然和必要的。阅览桌椅安排的好坏不但会影响到 读者的活动,也反映着馆方对读者的服务工作。图书馆中的桌椅会依其种类、位置、形式、数量和安排方式呈现不同的服务性。馆内桌椅的设置是以提供阅读服务为目标,而以不妨碍或影响到他人的活动为前提。

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照片集粹(图)  2008/12/2
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照片集粹(图)。

“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隆重召开  2008/12/2
为了进一步推进图书馆建筑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图书馆建筑的发展、成就与经验,2008年11月26日至29日,由东南大学图书馆、台湾大学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高等学校图书馆分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建筑与设备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在东南大学李文正图书馆隆重召开。

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理念及建置  2008/12/2
本文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意涵与目的、IC在美加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信息共享空间的特性等内容。

看图书馆、讲光文化——浅析大学图书馆的光环境设计  2008/12/2
图书馆是学习和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图书馆为公众提供舒适静谧的阅读和工作环境,让人们在这里静心阅 读和思索,分享文化,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优质环境是图书馆优质服务的必要条件。环境设计应用艺术和科技手段为图书馆创造愉悦的环境。环境设计自始至终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图片资料(图)  2008/12/2
“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图书馆建筑学术研讨会”图片资料(图)。

Irst大会发言人介绍:高冀生教授(图)  2008/11/26
高冀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兼任香港大学讲席教授,北京清华安地建筑设计顾问有限责任公司顾问总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工程设计评标专家;同时是中国建设部《强制性条文》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部校园规划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并任华侨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云南工业大学、思茅师专、长沙第一师范等20余所高校特聘教授或高级顾问。

Irst大会发言人介绍:顾建新教授(图)  2008/11/26
顾建新,男,1961年12月出生,1983年东南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毕业后留校在图书馆工作,从事信息咨询、科技查新、文献检索课教学等。1999年4月至2002年9月在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结构工程学系师从著名钢结构专家陈绍礼教授攻读研究生,2004年9月获博士学位。现为东南大学结构工程教授、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图书馆馆长,兼任江苏省高校图工委副主任,江苏省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图书馆建筑与设备专业委员会委员。因工作需要,研究方向横跨两个学科:图书馆学和结构工程,在这两个学科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9个,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发表十多篇论文,其中被《SCI》收录4篇,被《EI》收录3篇,被《ISTP》收录2篇。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图书馆管理、图书馆建筑、文献资源建设。

Irst大会发言人介绍:林光美女士(图)  2008/11/26
林光美女士,台湾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多年从事图书馆管理,在图书馆行政、图书馆建筑、馆藏发展、文献服务等方面造诣精深。林馆长不仅是资深的图书馆学专家,而且在文化设施建筑和装饰装修等方面也有颇深的造诣,她曾亲自主持台湾大学图书馆建筑工程的筹划与协调工作,为创建台大新馆立下了汗马功劳,深获各方肯定。林馆长在图书馆的建筑与设计方面研究独到,先后被台湾中兴大学、华梵大学、高雄大学和行政院公务人力发展中心等13家单位已经落成和正在筹建的图书馆聘任为评审委员或顾问,是近年来海峡两岸图书馆建筑领域首屈一指的专家。目前,台湾大学图书馆成为图书馆新馆建设的佼好范例,在台湾地区乃至于大陆及东南亚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

Irst大会发言人介绍:齐康院士(图)  2008/11/26
齐康,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建筑大师、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齐康院士长期从事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科研、设计和教学工作,是建筑学国家及重点学科“建筑设计与理论”的学术带头人。从五十年代起由他设计(参与和主持)的主要作品大小近百处。主要作品有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记念馆;南京梅园新村周恩来纪念馆;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福建武夷山庄;黄山国际大酒店;郑州河南省博物院;福建省历史博物院;沈阳“九、一八” 纪念馆扩建工程等等。1993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7年被选为法国建筑科学院外籍院士,1990年被选为中国建筑设计大师,2000年获得中国首届“梁思成建筑奖”,2004年获中国建筑学会举行的首届建筑教育奖。

Irst大会发言人介绍:关肇邺院士(图)  2008/11/26
关肇邺,建筑学家。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士学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早先受梁思成教授的指导和影响,在现代建筑和中西古典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方面有深厚基础,在设计技巧上有很高水平。近年来在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新建筑方面,取得高水平成果,撰写发表论文、译著等40余篇。在建筑设计方面,准确把握建筑的性格特点,在平易的外形中寓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极重视建筑个体与环境的结合,致力于整体的完美统一。许多作品获得国内外重大奖励,其中清华大学图书馆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北京地铁东四十条站当选为北京8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国际设计竞赛获国际建协授予特别奖等。2000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全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05年当选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荣誉理事。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Irst大会发言人介绍:鲍家声教授(图)  2008/11/26
鲍家声,南京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图学会图书馆建筑与设备专业委员会委员,从上世纪70年代起就对图书馆建筑进行跟踪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图书馆专著三本,完成图书馆建筑设计工程近40个,遍布我国东南西北;另有《图书馆探索与实践》这本书已完稿签约;二次参加我国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的制定。在建筑学的科学成就还包括:建筑设计理论基础研究与开拓、支撑体住宅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开拓、高效空间住宅的开创性研、开放建筑设计理论的开拓等。2004年荣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和“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是授予我国建筑教育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由中国建筑学会自200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 2004年第一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共有两名获奖者。

Irst大会发言人介绍:杨美华教授(图)  2008/11/26
杨美华教授,台湾政治大学图书信息与档案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图书馆学暨信息科学博士,美国印第安那大学东亚图书馆馆长,国立中正大学教授兼图书馆馆长,德国波昂大学汉学系助理研究员,曾于台大、政大、中兴等校兼课,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图书馆委员会主任委员。

共18条 当前:1/2页,15条/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博客聚合相关资料

学界的楷模,学者的榜样——怀念关肇邺院士(图) [建中读书]  2022/12/28
听到关院士病逝的消息心里很难受。关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在图书馆界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我有幸与关院士一起参加过几次建筑设计评审,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2000年前后南京图书馆和2008年澳门中央图书馆新馆的评审。虽然这两次都未落地,但跟随关院士学到很多东西。关院士与众不同之处,一是言简意赅,击中要害,话语不多,但很有气势,二是对不同意见的委婉表达,富有感染和说服力。世纪之交,图书馆建筑已经开始出现以人为本的概念,关院士常常会问图书馆的专家如何体现将方便留给读者的问题,比如2008年澳门中央图书馆评审时,关院士对我们提出的将使用率高的服务尽量安排在靠近出入口的意见很重视,并多次在修改建议中提及。

共1条 当前:1/1页,15条/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相关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