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系图书馆学综合性的学术刊物。由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学会、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本刊为月刊、128页、大16开本。每月15日出版,交由邮局国内外公开发行。
简介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系图书馆学综合性的学术刊物。由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学会、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本刊为月刊、128页、大16开本。每月15日出版,交由邮局国内外公开发行。
本刊以图书馆学研究为主,在稿件的采用上面向全国,放眼海内外。特别强调学术性与知识性、理论与实践、提高与普及三个相结合的原则,贴近现实,贴近工作,适应信息时代的特点,尽力捕捉有关图书馆行业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以及本专业国内外最新学术成果和发展动态。[1]
2010年开始,本刊设置了“学术论坛”、“理论研究”、“数字网络”、“科学管理”、“信息组织”、“文献研究”、“实践平台”及“少图空间”等栏目,临时设有“四库学研究”、“海外掠影”、“阅读书评”等。
本刊在多年的办刊实践中,由于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赢得了读者、作者的欢迎,并屡获“中国图书馆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等称号,同时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等选用为来源期刊,并被《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在全国图书情报界享有较高声誉。
一、简单介绍刊物的情况[1]
1、国内外影响及主要特色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创刊于1979年6月, 是经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图书馆学会,以及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主办的省级图书馆学专业刊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该刊物已经 走过了整整三十四年的发展历程。三十四年来,《研究》始终遵循创刊时提出的“交流图书馆学研究成果,普及图书馆学知识,促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逐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知识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办刊特色。三十四年来,《研究》立足本市,面向全国,放眼海内外,发表了众多优秀作品,为推动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指导图书馆工作实践,培养和锻炼图书馆专业队伍,促进图书馆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研究》被广大读者誉为“理论性、实用性、科学性很强的刊物”,深受全国及海外广大图书情报工作者的欢迎与喜爱,成为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因此其发行量稳居全国省级图书馆学刊物的前列,每月发行量在4400册左右。多年来,《研究》被列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多次荣获“天津市一级刊物”、“天津市精品科技期刊”等光荣称号,被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列为来源期刊,并入选《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可以说,《研究》在三十四年的发展历程中,已逐渐居于中国图书馆学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2、自身建设及学术水平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作者队伍分布广、水平高
本刊拥有一支数量大、水平高的作者队伍,确保期刊丰富而充足的稿源。《研究》的作者覆盖面涉及了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并且也得到了许多海外作者的大力支持。但天津地区作者的发文量远高于其他地区,这也体现了《研究》“立足本市,面向全国,服务海外”的办刊理念。
2.2 编辑队伍比较扎实、平稳
本刊专职编辑7人,具有图书资料专业技术中级以上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2人,正高级职称4人。设有主编1人,常务副主编1人,副主编2人,编辑3人。能较全面地掌握文稿的编、审、校、改等专业技能,达到所发表的论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概念严谨、推理逻辑严密的评估质量要求。能按照期刊编辑规范,文字 差错率能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符合出版标准的规范要求,亦符合《中国社科期刊质量标准》的各项规定,做到准时、守法、严格地出刊、发行。
2.3 专家学者鼎力支持
三十四年来,本刊得到了全国图书情报界包括台港澳地区和海外知名专家、学者的鼎力帮助和扶持,他们颇有见地的高水平的稿件,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的学术水平与影响力。
2.4 核心作者始终坚守
在《研究》三十四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作者多次赐稿,既体现了这些作者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矢志不渝的治学态度,也充分显现了这些作者对《研究》所给予的厚爱和支持,因此自然就为《研究》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作者群体,即核心作者群。
2.5 刊物影响力不断提升
在互联网迅速普及的今天,信息传播交流的方式和速度与传统文献时期不可同日而语。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研究》自1996年被CNKI(中国知网)全文收录,随后又将创刊以来的全部论文收录其中,并成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的统计刊源。
通过历年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的统计数据,不仅真实准确地反映了《研究》的发展变化,而且呈现出《研究》影响力不断上升的发展势头。
栏目
本刊设置了“学术论坛”、“理论研究”、“数字网络”、“科学管理”、“信息组织”、“文献研究”、“实践平台”、“少图空间”及“青年科苑”等栏目,临时设有“四库学研究”、“海外掠影”、“阅读书评”等。[1]
编委成员
主 任: 陆行素
委 员(按姓氏笔划排列):
于良芝 万家泰 王知津 朱 凡 朱 强 李广生 李华伟(美) 李国新
李秋实 李俊国 李 培 吴慰慈 陈同丽(美) 赵雅文 柯 平
主 编: 陆行素
常务副主编: 朱 凡
副 主 编: 郭 英 王雅丽
成 员: 杨慧漪 王 孝 宋建玮
投稿指南
一、投稿须知
本刊自2010年开始,从封面到栏目全面重新设计、改版,封面改为庄重、严肃的风格,栏目全部规范为四字一体的格式,并规范为八个栏目;重新调整充实了编委会成员,编委队伍增加了两位美籍华人和三位资深的国内图书馆界知名人士;为了尽快与国际接轨,每篇文章的题名与摘要全部采用中英文对照,刊物内文字增加页眉等。
本刊设置了“学术论坛”、“理论研究”、“数字网络”、“科学管理”、“信息组织”、“文献研究”、“实践平台”、“少图空间”及“青年科苑”等栏目,临时设有“四库学研究”、“海外掠影”、“阅读书评”等,希望广大作者和读者投稿时围绕以上几个栏目进行。
1、投稿约定
1.1 来稿必须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读性,应为作者创作并为首发稿,作者享有文稿的著作权,内容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并执行有关国家标准。稿件刊出后文责自负。
1.2 本刊所载文章在向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机构(包括印刷版、光盘版、网络版)报送时,不再征求作者意见。
1.3 对确定录用的文稿,依照《著作权法》规定,本刊对来稿作文字的修改、删节,涉及内容的修改要征得作者同意。文稿刊出后,赠送当期刊物一本。
1.4 来稿请勿一稿多投。
2、注意事项
2.1 来稿时请提供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系地址(E-mail、电话号码),同时注明作者的出生年、性别、职称和工作单位等信息。如属课题成果(基金资助项目),来稿时请注明课题名称及项目编号。
2.2 文稿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要求字迹清楚,图表清晰,并请自留底稿。
2.3 来稿请提供中英文题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及中图分类号。关键词要选取能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3~8个。中文摘要要以200~250字,英文摘要要以150个实词为宜。并请提供作者单位的标准英文译名和姓名的汉语拼音,论文篇幅(含图表)一般以6千字为宜,即中文论文不超过5页(印刷版面)。
2.4 文中引用他人文献,请在文后按顺序列出,并在文中相应位置用方括号标出。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以国家标准为依据,应选用公开发表的文献。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文献作者在三名以内时全部列出,四名以上时则列出第一作者姓名,中文名后加“,等”,英文名后加“et al”。
2.5 来稿一般在20天内审阅处理完毕,未被采用的稿件不予退稿。
二、稿件要求
1、 须具有原创性。本刊已启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所有来稿须进行检测,一旦发现问题,即行退稿;
2、 本刊遵照国家标准设立了稿件格式规范。所有来稿须符合本刊格式规范;不符合格式规范的稿件,本刊不接受投稿。本刊稿件格式规范详见《<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稿件格式》。
三、投稿方式
在线投稿查稿系统: http://bjb.tjl.tj.cn
投稿方式:登录→注册→阅读网络编辑系统投稿规则→投稿
注意:投稿作者请勿使用QQ邮箱注册,以便影响编读邮件往来;TSGG@chinajournal.net.cn是编读往来邮箱,不作投稿用。
四、审稿与稿件回复
1、本刊严格执行三审制,只有三审都通过的稿件,才予以录用;
2、审稿时间一般为20个工作日,稿件录用与否,都会第一时间通知您。如果您的稿件在20个工作日没有回音,您可以“来电”(022-23620095)、“来电邮”(编读往来邮箱:TSGG@chinajournal.net.cn)查询。如果不到20个工作日,请您勿来电、来电邮查询,请理解和支持。
五、论文著作权转让书
1、所有发文作者须与本刊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书”。本刊在收到“论文著作权转让书”和身份证复印件后才安排发文;
2、作者在签署“论文著作权转让书”之后,请附上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一并寄回编辑部。作者可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在线投稿查稿系统下载“论文著作权转让书”。为保障作者权益,请在复印件的身份证影像上,用签字笔加注“××年××月××日论文著作权转让书专用”字样,但不要遮盖姓名、相片和身份证号码。
六、关于不法分子盗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名义进行诈骗的严正申明
近来本刊在互联网上发现,一些代写论文的机构和个人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列入所谓的服务期刊之列,索价高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还有一些机构和个人,盗用本刊的名义,在互联网上发布征稿投稿启事,进行不法活动。本刊一直坚持依法、严谨的办刊原则,视出版质量为生命。如果作者在向本刊投稿过程中有疑问,请直接与编辑部联系。本刊从来没有,也决不会把编辑出版业务委托 给其他机构和个人代理;从来没有,也决不会委托其他机构和个人发出电子邮件。凡打着本刊发文代理与代写论文服务旗号的机构和个人盗用本刊名义在互联网上发布征稿投稿启事的机构和个人,均与本刊没有任何关系。如果作者收到他人可以安排在《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发表论文的任何信息,切勿上当受骗,并尽快与我们直 接联系,以维护作者和本刊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