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情报知识》是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承办的国家一级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坚持“关注公众知识状态,引领学科发展潮流”的宗旨,倡导“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践”的办刊理念,依托全国最强的图书情报领域教学科研机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原:图书情报学院)的办学优势,追踪学术前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图书情报学教育及科研提供最优良的学术交流平台。
简介
《图书情报知识》是教育部主管,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承办的国家一级学科“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坚持“关注公众知识状态,引领学科发展潮流”的宗旨,倡导“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践”的办刊理念,依托全国最强的图书情报领域教学科研机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原:图书情报学院)的办学优势,追踪学术前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图书情报学教育及科研提供最优良的学术交流平台。[1]
本刊栏目设置颇具特色,多前沿理论,学术信息量大,论文转摘率高。常设四个栏目:“博士论坛”、“图书、文献与交流”、“情报、信息与共享”、“知识、学习与管理”。应变栏目:“特约稿”、“名家专论”、专题”、“学科前沿”等。其中,“博士论坛”栏目在国内独树一帜,作者为博士及博导级的专家学者,所刊发的论文几乎全部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特约稿”及“学科前沿”为国内外图书情报专业知名专家教授在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所作专题学术报告的完善整理的结果。
本刊自问世以来,连续被评为优秀图书馆学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等,被《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收录。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学术影响。由于其学院特色和学术性,为美国等国多所著名的信息管理学院长期订购。
据近年CNKI《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及“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发布,本刊影响因子学科排序一直名列前茅,机构订户总数近5000家,分布在11个国家和地区,个人读者分布在1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港、澳、台地区各行业的机构用户,北美及其他国际用户,近100家,如美国国会图书馆、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悉尼科技大学、牛津大学、日本国会图书馆、新加坡国家图书馆、香港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公共图书馆、台湾汉学研究中心、台湾立法院国会图书馆等。
本刊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来源期刊。
本刊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书情报档案”类的全文转载率排名位居第二,发表的论文多次受到《新华文摘》的关注。
2012年,本刊荣获“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栏目
常设四个栏目:
“博士论坛”、“图书、文献与交流”、“情报、信息与共享”、“知识、学习与管理”。
应变栏目:
“特约稿”、“名家专论”、专题”、“学科前沿”等。
编委成员
主任
马费成
副主任
陈传夫 胡昌平 邱均平 周黎明
委员(以姓氏汉语拼音为序)
毕 强 程焕文 储荷婷(美) 范并思 黄长著 贺德方 靖继鹏
柯 平 梁战平 刘正福(美) 卢小宾 马海群 缪其浩
秦 健(美) 沈固朝 王余光 叶继元 张 进(美) 张晓林
主编
陈传夫
副主编
周黎明(常务) 邱均平
编辑
李明杰 张晓娟(兼) 彭敏惠(兼) 安 璐(兼) 吴志强(兼) 吴 丹(兼)
投稿指南
投稿须知[1]
《图书情报知识》是建立在同行专家匿名评审基础上的学术期刊。致力于学术自由与创新,只发表原创性学术论文。
强调录用论文的篇幅。投稿论文的字数要求在8000字以上,原则上不设上限。
强调学术论文的规范性。对每一篇拟录用的稿件进行反剽窃软件的扫描。
本刊已入会CNKI“国际DOI中国注册于服务中心”,自2014年第1期始每篇文章标注有DOI号码。
本刊自2014年底,以“整刊定稿出版”的方式,参与“中国知网”的优先数字出版,出版时间将优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时间约20天。
审稿周期通常为2-3周,假期相应延长。
版权声明:本刊所发论文被同方数据库全文收录,作者文章著作权使用费及稿酬本刊一次性给付。凡不愿入选数据库的稿件,请投稿时予以说明。
本刊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不向作者收取任何版面等费用。
格式规范
一、 中、英文篇名。
二、 中、英文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城市及邮编。
三、 中、英文文摘。强调长文摘。原则上要求以报道性文摘为主,以300~400字(中文)左右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目的和缘起、所研究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结论,以及应用领域等。务必揭示文章的核心内容与创新之处。文摘切忌出现和引言重复的内容,尽量采用客观的描述,而不宜对内容进行自我评价。
四、 中、英文关键词。关键词是用来检索文献资料的主题和信息搜索的语言词汇,选词以能最为迅速、准确地搜索到该篇论文为原则,一般5-8个。
五、 《中图法》分类号。跨学科研究论文,请提供两个分类号。
六、 基金项目。基金资助论文请提供基金名称、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以脚注形式标注于论文首页。
七、 作者简介。包括作者姓名,学位,职称,研究方向,email地址。
八、 引文著录。文中注释及引用文献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
(1) 正文中,引文请顺序标注:[1], [2], [3],[4]……,序号不得重复或反复。
(2) 正文中,同一处多引文时,需将各序号全部列出且用逗号分隔[1,2,3],如遇连续序号则标注起讫序号[1-4]。
(3) 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文末参考文献采取合并著录,即,集中在第一次引用该文献的序号下著录,如,[1,5,13],[4,6,7]。
(4) 参考文献中作者为1-3人的全部列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外文用“,et al”或“et al”。
引文著录格式示例
专著,例:
1. 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例:
2. 卞葆.编辑体制改革中的质量管理工作[C]//田胜立.出版转制与编辑工作——中国编辑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67-70
期刊中的析出文献,例:
3. 杨帆.OA出版的实现方式及其营销策略分析[J].出版科学,2006(5):38-41
报纸中的析出文献,例:
4. 吴乐平.近观中国期刊市场走势[N].中国图书商报,2001-12-04(15)
电子文献,例:
5. 江向东.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处理与图书管理系统解决方案[J/OL].情报学报,1999(2):4.[2006-01-18].http://www.chinainfo.gov.cn/periodical/qbxb/qbxb99/qbxb990203
外文文献,例:
6. Min H, Eom S B. Integrat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global logistic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1994, 24(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