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图书馆是我国建馆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1908年7月6日,河南提学使孔祥霖呈奏抚院请创建“河南图书馆”,7月13日获准。孔祥霖自任总理(馆长),搜罗大梁、明道书院及学务公所旧藏共计1600种,43000余卷,以开封龙湖南岸二曾祠侧之许公祠为馆址,于1909年2月27(宣统元年农历2月初8日)开馆,定名为“河南图书馆”。1915年,以教育部“图书馆令”改为河南省立图书馆。1928年,奉省政府令改为河南省图书馆。抗日战争期间河南省图书馆迁至南阳、析川等地,1946年迁回开封。1949年3月,河南省图书馆临时归并到中原大学(即河南大学)图书馆,1950年元月,恢复建制,同年10月,改名为“河南省立图书馆”。1953年,又改名为“河南省图书馆”。 1957年5月20日,河南省图书馆由开封迁往省会郑州纬二路省人民委员会礼堂。同年10月在优胜北路建设新馆舍,次年7月建成迁入,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1985年在嵩山南路与伊河路交叉口西北选址建设新馆, 1989年建成并交付使用,新馆总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
- 中文名:河南省图书馆
- 始建时间:1908年
- 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
- 馆藏数量:329多万册(件)
- 官网:https://yz-jsjc-gov-cn-1416.res.gxlib.org.cn:443/rwt/1416/https/P75YPLUIMWYGC5UMNFSC6Z5QNF/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嵩山南路150号近伊河路 碧沙岗附近
行业影响力
河南省图书馆的影响力指数:
简介
河南省图书馆是我国建馆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1908年7月6日,河南提学使孔祥霖呈奏抚院请创建“河南图书馆”,7月13日获准。孔祥霖自任总理(馆长),搜罗大梁、明道书院及学务公所旧藏共计1600种,43000余卷,以开封龙湖南岸二曾祠侧之许公祠为馆址,于1909年2月27(宣统元年农历2月初8日)开馆,定名为“河南图书馆”。1915年,以教育部“图书馆令”改为河南省立图书馆。1928年,奉省政府令改为河南省图书馆。抗日战争期间河南省图书馆迁至南阳、析川等地,1946年迁回开封。1949年3月,河南省图书馆临时归并到中原大学(即河南大学)图书馆,1950年元月,恢复建制,同年10月,改名为“河南省立图书馆”。1953年,又改名为“河南省图书馆”。 1957年5月20日,河南省图书馆由开封迁往省会郑州纬二路省人民委员会礼堂。同年10月在优胜北路建设新馆舍,次年7月建成迁入,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1985年在嵩山南路与伊河路交叉口西北选址建设新馆, 1989年建成并交付使用,新馆总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1]
河南省图书馆经历了百年风雨沧桑,几多反复,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图书馆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初步建成为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化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始终禀承“读者至上 服务第一”的办馆宗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和培训活动。馆内设有17个对外服务窗口,阅览座席1200多个,设有河南省图书馆网站和电子阅览室,年到馆读者达百万人次。还在全省开设30余处外借点,进行图书流通服务。随着远程访问系统的开通,全省各市、县(市、区)图书馆均可共享省馆数字化资源。2002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起步建设,9月建成河南省分中心平台,拥有数字化资源15TB,以IPTV传输、接收模式为主,服务范围覆盖全省4.8万个行政村,形成了基层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络。业务窗口实行365天开放。积极开发馆藏资源,先后创办了《港澳台报刊文摘》、《经济文摘》、《决策参考》、《省长专递》等二三次文献。邀请国内、省内著名专家、学者举办“世纪论坛”公益讲座报告会。 2011年5月,河南省图书馆将公益讲座制度化,更名为“豫图讲坛”,在每周周日上午定期举办。截止到2013年底,“豫图讲坛”已连续举办153期。多种延伸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
注重自身业务研究和队伍建设,学术成果不断涌现。《河南图书馆学刊》已编辑出版160多期,成为国内图书馆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从2002年开始,先后编纂出版了“图书馆治学文集”等系列丛书。2009年是河南省图书馆建馆100周年,编纂出版了《河南省图书馆志》、《河南省图书馆百年》、《河南省图书馆同仁文集》、《河南省市、县图书馆古籍善本联合目录》、《河南省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旧时河南县级图书馆寻踪》、《文献遗产保护技术理论与实践》、《加拿大国家图书档案馆珍藏》等。
积极参与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先后被上级部门授予“社科联系统先进单位”、“‘三树一讲’活动先进单位”、“社会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周先进组织单位”、“五好党总支”、“先进基层工会”和“读者喜爱的图书馆”、“郑州市文明单位标兵”等。2004年、2009年两次被文化部评为一级图书馆。2008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2009年,被河南省文化强省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评为文化事业发展先进单位。2013年8月,被评为“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和首批 “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截止2013年底,河南省图书馆累计藏书总量达到329多万册(件),其中古籍50万多册。设有借阅部、报刊部、古籍部等10个业务部门,以及综合办公室等5个职能部门。
开放时间
开放窗口 | 分布楼层 | 开放时间 |
办证处 | 二楼大厅 | 周二至周日 9:00--17:00 |
社会科学图书借书处 | 二楼东面 |
豫图展厅 | 二楼东面 |
中文报纸阅览室 | 二楼东面 |
中文图书阅览室 | 二楼南面 |
自然科学图书借书处 | 三楼东面 |
中文期刊阅览室 | 三楼南面 |
外文书刊借阅室 | 四楼东面 |
社会科学图书借书处 (二处) | 四楼东面 |
中原方志馆 | 四楼东面 |
中原文献馆 | 四楼南面 |
少儿绘本阅览室 | 少儿阅读中心一楼(主楼外东北角) |
少儿借书处 | 少儿阅读中心二楼(主楼外东北角) |
中文工具书阅览室 | 四楼南面 | 周二至周五 9:00--17:00 |
古籍阅览室 | 五楼南面 |
黄河文化与中原文献中心 | 六楼南面 |
自修室 | 三楼南面 | 周二至周日 8:00--21:00 |
电子阅览室 | 二楼南面 |
旅游文献阅览室 | 一楼南面 |
自助图书馆 | 南门西侧 |
历任党政领导干部一览表
|
|
|
|
|
姓名 | 性别 | 职务 | 任职起迄 | 备注 |
孔祥霖 | 男 | 总理 | 1909年2月—1911年12月 | 创始人 |
林之桓 | 男 | 经理 | 1909年2月—1910年1月 |
|
颜锡尧 | 男 | 经理 | 1910年1月—1911年1月 |
|
连文渊 | 男 | 经理 | 1911年1月—12月 |
|
熊 坤 | 男 | 馆长 | 1912年1月—12月 |
|
王尚济 | 男 | 馆长 | 1913年1月—5月 |
|
田春同 | 男 | 馆长 | 1913年5月—9月 |
|
裴希度 | 男 | 经理 | 1913年9月—1914年1月 |
|
王静澜 | 男 | 馆长 | 1914年2月—1915年1月 |
|
朱 珊 | 男 | 馆长 | 1915年1月—9月 |
|
陈国瑛 | 男 | 馆长 | 1915年9月—1916年12月 |
|
武玉润 | 男 | 馆长 | 1917年1月—1922年1月 |
|
王静澜 | 男 | 馆长 | 1922年1月—12月 |
|
齐真如 | 男 | 馆长 | 1923年1月—1924年1月 |
|
何日章 | 男 | 馆长 | 1924年1月—1930年4月 |
|
贺升平 | 男 | 馆长 | 1930年4月—10月 |
|
吕德润 | 男 | 馆长 | 1930年10月-1932年8月 |
|
井俊起 | 男 | 馆长 | 1932年8月—1948年10月 |
|
孟新元 | 男 | 馆长 | 1948年10月—1949年3月 |
|
井俊起 | 男 | 馆长 | 1950年7月—1954年6月 |
|
王拱壁 | 男 | 副馆长 | 1951年11月—1976年3月 |
|
王怀顺 | 男 | 书记 | 1953年5月—1957年10月 | 图、博、文管党支部书记 |
荣怀政 | 男 | 书记 副馆长 书记 | 1958年8月—1960年12月 |
|
梁子午 | 男 | 副馆长 | 1960年6月—10月 |
|
毕淑华 | 女 | 书记 | 1960年8月—1962年2月 |
|
朱 亮 | 男 | 副馆长 | 1960年12月—1961年10月 |
|
杨振华 | 女 | 副馆长 书记 | 1962年5月—1970年1月 |
|
谢青梓 | 男 | 副馆长 | 1963年3月—1970年1月 |
|
周 斌 | 男 | 副馆长 | 1966年3月—1980年 |
|
高明揆 | 男 | 革委会 主任 | 1968年10月—1969年7月 |
|
傅月华 | 男 | 书记 | 1969年5月—12月 |
|
赵豁如 | 男 | 革委会 主任、副书记 | 1971年5月—1978年3月 |
|
杜少泉 | 男 | 书记 | 1971年5月—1973年3月 |
|
高遵义 | 男 | 书记 | 1977年2月—1978年3月 |
|
班寿山 | 男 | 书记 | 1978年3月—1980年3月 |
|
马维钦 | 男 | 革委会 主任 | 1978年3月—1979年7月 |
|
仲 宇 | 男 | 馆长 书记 | 1979年7月—1983年12月 |
|
曲 伸 | 男 | 副馆长 副书记 | 1979年7月—1983年 |
|
孙庚午 | 男 | 副馆长 | 1980年8月—1986年11月 | 后任副处级调研员、新馆筹建处副主任 |
王 毓 | 男 | 馆长 | 1983年11月—1985年3月 |
|
石 西 | 男 | 书记 | 1983年11月—1991年11月 |
|
崔慕岳 | 男 | 副馆长 | 1983年11月—1985年5月 |
|
谢其元 | 男 | 副馆长 | 1984年9月—1988年3月 |
|
汪鸿燕 | 女 | 副馆长 | 1985年3月—1987年 |
|
冯天贵 | 男 | 副馆长 | 1985年3月—1991年8月 | 1986年11月兼副书记 |
李古寅 | 男 | 副馆长 | 1985年3月—1995年9月 | 后改任助理调研员 |
童吉永 | 男 | 馆长 | 1986年11月—1999年4月 |
|
王进美 | 男 | 副馆长 | 1989年12月—1991年8月 |
|
张作民 | 男 | 副书记 | 1990年8月-1993年11月 | 1991年8月以后任副馆长 |
李 峰 | 男 | 副馆长 | 1991年8月—2002年2月 |
|
赵凤鸣 | 男 | 副书记 | 1991年8月—1994年1月 |
|
李和邦 | 男 | 书记 | 1991年3月—2001年2月 |
|
陈 健 | 男 | 副馆长 | 1995年5月—2001年3月 |
|
冯南星 | 女 | 副馆长 | 1995年7月—2002年3月 |
|
陶善耕 | 男 | 馆长 | 1999年5月—2004年4月 |
|
李战财 | 男 | 副馆长 | 2001年5月—2004年4月 |
|
李玉东 | 男 | 馆长 | 2004年4月—2005年5月 |
|
王爱功 | 男 | 馆长 | 2005年6月—2010年12月 |
|
张松道 | 男 | 书记 | 2001年2月—2012年4月 |
|
刘中朝 | 男 | 副馆长 | 2004年4月—2014年3月 |
|
孔德超 | 男 | 副馆长 | 2002年6月—2011年11月 |
|
夏 雁 | 女 | 副馆长 | 2002年6月—2011年11月 |
|
杨 扬 | 男 | 馆长 | 2010年12月-2014年2月 |
|
孔德超 | 男 | 书记 | 2012年4月-2014年3月 |
|
李克征 | 男 | 副馆长 | 2010年11月-2014年3月 |
|
琚青春 | 女 | 副馆长 | 2010年11月-2013年9月 |
|
沈 锋 | 男 | 书记 | 2014年3月---2017年5月 |
|
张岭露 | 女 | 副馆长 | 2013年9月---2016年2月 |
|
孔德超 | 男 | 馆长 | 2014年3月-- |
|
仝光辉 | 男 | 书记 | 2016年8月—2019年9月 |
|
赵 丽 | 女 | 书记 | 2019年9月-- |
|
牛松立 | 男 | 副馆长 | 2014年3月-- |
|
申少春 | 男 | 副馆长 | 2014年3月-- |
|
刘 杰 | 女 | 副馆长 | 2019年9月--
|
|
馆藏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
借阅部负责中文图书的典藏保管、外借阅览等,现有藏书150多万册(件)。设有:社会科学类图书借书处、自然科学类图书借书处、中文综合图书阅览室和中文工具书阅览室共四个开放窗口。
借阅部藏书和借阅窗口一览表
| 地 点 | 收藏图书 类型 | 借阅方式 |
社会科学类图书 借书处 | 二楼北侧 | 1985年以后出版的社会科学类图书 | 凭本馆借书证借阅 |
自然科学类图书 借书处 | 三楼北侧 | 1985年以后出版的自然科学类图书 | 凭本馆借书证借阅 |
中文综合图书 阅览室 | 二楼南侧 | 1985年以后出版的中文图书 | 免证登记阅览 |
中文工具书 阅览室 | 四楼南侧 | 中文工具书 (包括年鉴\标准等) | 免证登记阅览 |
注:1985年前出版的图书可通过馆藏中文图书数据库下载阅览。
报刊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报刊部主要收藏国内报纸、杂志,藏有建国前期刊1600多种,建国后期刊8000多种,报纸1800多种,合订本报纸杂志26万多册。目前设有3个对外阅览流通窗口。
二楼报纸阅览室有国内中文报纸144种,对外阅览,每日更新。
二楼中文期刊阅览室有516种现期期刊,对外阅览。部分中文过期期刊对外“查阅”,读者凭借书卡可以借阅。
三楼中文期刊咨询室藏有2087种中文现期期刊,读者可以查阅,凭借书卡可以借阅。
地方文献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现收藏有河南地方报纸合订本570多种、1.3万余册,期刊600多种、合订本4000余册,图书2万多册,皆为建国后的文献,以各种方志、家谱、统计年鉴、党史资料、地方报刊等方面的资料居多。
河南地方文献是河南历史的沉淀和缩影,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情况的真实记录。作为全省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开发利 用工作是河南省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地方文献部依托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向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提供文献阅览和参考咨询服务。
为更好地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文化强省建设,我们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河南地方文献,努力构建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 凡河南出版物、河南人士著述和内 容涉及河南的各类文献(含正式出版物和内部资料),均在征集范围之内,如地方史志、革命历史文献、河南名人资料、河南各地的地图以及家谱、族谱、书画、碑 拓和民间工艺品、电子出版物等。欢迎热心人士与我们联络(Tel:地方文献部67181472,mail:hennandfwx@163.com )。
古籍部文献资源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部以收藏1912年以前书写或印刷的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为主,1912年以后刊刻、影印、排印的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也在 收藏之列,总计有40多万册件。此外,该部门还收藏有570余种2000余册民国时期编印的、装帧形式为平装的河南地方文献。
缩微胶卷文献:包括国家图书馆赠送河南省图书馆以及由河南省图书馆购买和拍摄的古籍善本、古籍方志计168种219卷、民国报刊及建国后部分河南地方报纸计90种658卷。
古籍部阅览室存放有近年来购入的一些影印古籍,主要有四库系列丛书:文渊阁《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未收书辑刊》; 二十四史系列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二十四史全译》。《乾隆大藏经》、《故宫珍本丛刊》等其他影印古籍总计6800余册。
少儿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少儿部始建于1982年,2008年因老馆拆迁建少儿馆,少儿部从优胜北路老馆迁至嵩山南路主馆内。目前在主楼六楼东侧开办有图书借阅服务和少儿期刊阅览服务窗口,主要服务资源有:
1、图书资源:有少儿图书2万余册,同时每年购置少儿新书近万册,这些图书主要包含了漫画、中外名著、作文、少儿读物、传记文学、小说、艺术、教育、百科知识、系列丛书等内容。
2、期刊资源:有适合少儿儿童阅读的期刊100余种,包括科普类期刊《我们爱科学》、教育类期刊《父母必读》、知识类期刊《知识文库》、文摘类期刊《少年 文摘》、教辅类期刊《学生之友》、漫画类期刊《连环画报》、作文类期刊《妙笔作文》、故事类期刊《故事大王》、幼儿类期刊《大灰狼画报》等。
少儿部开展的服务项目有图书外借服务、期刊阅览服务、馆外图书借阅点服务、书展读书活动等。
外文部文献资源介绍
河南省图书馆外文部以收藏英文、日文、俄文三大语种书刊资料为主,兼有少量的法文、西班牙文、德文、朝鲜文、印度文、阿拉伯文等其他语种的外文文献资料十 多万册,是我省公共图书馆唯一拥有大量外文文献资源的部门,担负着为河南省科学研究、经济建设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任务,在促进河南的工农业生产、科教文化 的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外文部位于主楼四楼北侧,设有外文书库、外文工具书检索和外文过刊库、外文书刊借阅室和外文图书分编室。外文部收藏有大量的外文原版小说和青少年外文读物,以及大型外文工具书和《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时代周刊 》《新闻周刊》等期刊。
外文部担负着外文读者流通服务的各项工作,以及外文定题服务、外文专题汇编、外文咨询、翻译等服务,还担负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任务。
办证指南
一、适用范围:
河南省图书馆借书卡为“一卡通”,适用于本馆二楼中文社科借书处、综合阅览室、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三楼中文自科借书处、期刊咨询室;四楼外文图书借阅室;少儿阅读中心。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籍人士,均可申办河南省图书馆读者借书卡。
三、读者借书卡需到二楼大厅办证处办理。
四、读者在申办借书卡时需本人携带身份证(户口本、驾照、护照、军人证)原件。并交纳押金100元。
五、每卡可借书刊共三册,借期30天。过期需交0.10元/册/天过期费。
六、本馆借书卡为免费卡,长期有效,仅限本人使用。
七、退卡、挂失、补办:
1、读者退卡时需还清所有书刊,需本人携带借书卡和身份证(户口本、驾照、护照、军人证)原件。办理注销手续,退还押金。
2、遗失借书卡应及时挂失,并需本人携带身份证或户口本原件及其复印件两份到办证处办理。挂失前所造成的一切损失由遗失者自负。
八、办证时间:
夏季:8:30----18:00
冬季:8:30----17:30
二〇一四年六月
交通路线
交通指南:可乘201、75、46、44、49、58、84路公共汽车到达。
参考资料
- 1.河南省图书馆 http://www.chinalibs.net/ArticleInfo.aspx?id=2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