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柯平,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图书情报专业学位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有:知识管理;信息咨询;文献目录学;图书馆管理。
行业影响力
柯平的影响力指数:
图情语录
未来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三驾马车,一是政府推动,二是法制化、标准化、规划化,三是社会力量参与。
——语出e线图情专访《柯平:辨章方略 创新模式》[1]
工作经历
2004-2011年任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主任
2002-2007年兼任南开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1998-2000兼任郑州大学图书馆馆长
1994-2001年任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
主要职务
主要社会职务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图书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89)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档案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目录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天津市中文信息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工作与研究》等核心期刊编委。还担任山西省图书馆理事会副理事长、天津图书馆理事会理事、天津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等职务。[1]
科研项目
曾主持完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书目控制的经济学与我国书目控制经济效益研究》(1996-1999年)、国家社会科学“十五”基金项目《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学创新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02BTQ001)(2002-200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重点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战略规划模型与实证研究(批准号:08ATQ001)》。
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研究》(项目号:14ZDA050)。出版著作《从文献目录学与数字目录学》(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文献目录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信息服务与用户研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信息咨询概论》(科学出版社2008)等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1]
荣誉奖励
著作《书目情报系统理论研究》(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1998年获教育部第二届全国人文社科优秀著作三等奖;著作《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2009年获教育部第五届全国人文社科优秀著作二等奖;著作《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2013年获教育部第六届全国人文社科优秀著作三等奖;著作《图书馆战略规划:理论、模型与实证》(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2015年获教育部第七届全国人文社科优秀著作三等奖。《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学术思想
西方公共图书馆的历史比较早,发展比较成熟。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起初我们比西方落后,发展到现在,我国公共图书馆快速发展,在某些方面已经接近或者赶上西方公共图书馆发展了。但是在发展模式上比还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这反映在西方的发展模式主要走的道路是首先通过图书馆立法和社会化推动。西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抓住了两个方面:一是立法,通过立法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二是通过社会力量参与。这两点恰恰是我国所不足的。我们的图书馆立法比较晚,到现在还没有出台公共图书馆法,西方开始就先立法来推动图书馆发展。另一方面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西方早期的公共图书馆都是私人办的,后来通过立法以后就有了政府的主持,西方主要就是这样两手抓。发展到现在,国外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模式相当成熟了,我总结为“社会保障模式”。西方走了一条社会保障的发展道路,这种社会保障模式一是要依靠国家立法,通过立法进行保障,所以叫法制化。世界上先后出台了250多部图书馆法规,一些法律还不断地在修订。大多数国家都是依靠法律促进图书馆发展,走的是法制化道路,实际上就是对公共图书馆事业做了一个基础性的保障。图书馆法主要解决的是经费问题,比如美国的法律解决的是联邦的拨款、州的拨款、各级政府给公共图书馆拨款问题,解决公共图书馆的设施设备这些基本条件的保障。有了法律之后,公共图书馆必须要建立起来,就普及了。
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走了一条与西方不完全一样的道路,我们充分地利用政府的资源,依靠政府的力量,做了这样的一个推动模式。通过比较,我国的这种模式在一定阶段非常成功,非常有价值。但是,当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的时候,如果还是按照这种模式来做,就有局限性了。所以我们现在在追求以政府推动为主来加强法制化、标准化和规划化的一条道路;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这样一来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就到了这样一个阶段,从未来的发展角度来讲相当于是三驾马车来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一是政府推动,二是法制化、标准化、规划化,三是社会力量参与。国家现在大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我们曾研究民办图书馆要不要纳入公共图书馆的范畴。现在也有很多人都赞同这样一种观点,应该把民办图书馆一部分纳入到公共图书馆体系中,这样在公共图书馆体系当中就有大量的社会参与了,依靠社会力量来办馆了。这有助于改变过去由单一的政府办馆的局面。因此,公共图书馆发展就有了三驾马车。我觉得这是一种新模式,这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未来发展一种综合化模式。这种模式借鉴了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来的经验,同时也借鉴了西方发达国际的一些经验。我觉得这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对公共图书馆而言,未来要发展必须把规划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我国公共图书馆已经开始重视战略管理,通过战略管理来打造发展模式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具体来说,“十三五”期间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呢?我觉得首先是要结合区域特点来发展公共图书馆。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一些地区已经有了很好的区域模式,但是从战略规划的角度来说,更多的是强调要有本区域特色,要结合本身特色,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但更多的是需要有本地域特色的这样的区域模式。所以,未来发展中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从实际出发。别的地区的一些经验有的适合自己,有的并不适合自己。举个例子,有些地方是做严格的总分馆,所有的经费都由上一级政府机构全包,但是很多地方是分级财政,分级财政就做不到这些,如果强行套用人家的模式就无法实现。因此,“十三五”期间我们要结合东中西部的差距,一定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的模式。东部找到东部的发展模式,中部找到中部的发展模式,西部找到西部的发展模式,一定要结合实际来形成自己特有的一些模式。如果不这样,有一些模式将来就不支持当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是一个基本规律。
其次,比较重要的就是要找准定位。公共图书馆在未来的发展中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必须要有自己恰当的定位。自己的定位是什么?这个定位里面包含着行政定位,比如省级馆、市级馆、县级馆,有一个行政级别的定位;而且还有自身的定位,公共图书馆如果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做规划有一个叫定位学派,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以后就能够生存和发展,对未来而言就是避免大家都做雷同的工作。公共图书馆在资源建设、用户服务等各方面都应该有自己的定位,要避免与别人干的是差不多的工作。别人作阅读推广,自己也作阅读推广,如果每个图书馆阅读推广都差不多,就没有自己的定位,没有自己的特色。
第三,充分依靠信息化,依靠技术。技术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作用特别大。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要科学选择,要对技术进行科学的论证和选择,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规划中也要讲这个问题。未来图书馆选择什么技术?走什么样的信息化道路?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很多图书馆都在考虑24小时图书馆,这里就涉及到怎么选择的问题。要不要发展24小时图书馆?目前城市的24小时图书馆比较多,但是也发现有一些24小时图书馆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还暴露出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要注意,未来要不要发展24小时图书馆?另外,最近几年比较热的互联网+、大数据等等,都是信息化推动,图书馆应该作哪些方面的选择?每个图书馆要作出自己的技术路线、发展道路。因此,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在未来发展中,技术可能会对图书馆事业发展会有比较重要作用。
第四,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才问题。公共图书馆事业如果没有人才,就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发展事业需要加强人才培训工作。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图书馆未来需要什么样的组织文化?这些都要考虑到。业务上主要是创新,要走创新的道路。怎么创新?需要人才支撑。未来的发展模式应该是个性化的发展道路,每一个图书馆都能找到自己的恰当定位,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1]
著作目录
一、著作
1.《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 . 柯平等著,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之一
2.《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山西调研报告》 . 国家图书馆研究院主编,总撰稿人:柯平,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3.《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天津调研报告》 . 国家图书馆研究院主编,总撰稿人:柯平,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
[4]《图书馆战略规划:理论、模型与实证》 柯平等著,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
4.《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定位与服务研究》柯平等著,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国家图书馆文津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国家图书馆重大科研项目(NLC-KY—2007/ZD02)成果
5.《公共图书馆的文化功能——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柯平等著,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
二、论文
1.《图书馆规划制订的科学性评价》[J].柯平.国家图书馆学刊,2016(1):6-9.
2.《从理性思考到科学证明——图书馆权利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柯平.图书馆建设,2015(12):5-8,18.
3.《对公共图书馆评估中管理指标之思考》[J].苏福,柯平,黄娜.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6):39-42.
4.《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评估——基于五次评估标准的分析》邹金汇,柯平,贾子文.[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6):33-38.
5.《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绩效评估研究——基于五次省级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的分析》[J].宫平,柯平,段珊珊.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6):28-32.
6.《我国公共图书馆“十三五”战略规划的实践论析——以东莞图书馆为例》[J].李东来,柯平,冯玲,宫平.图书馆,2015(10):15-19.
7.《战略管理工具在公共图书馆“十三五”规划中的应用》[J].柯平,邹金汇,宫平.图书馆,2015(10):9-14.
8.《我国公共图书“十三五”规划的战略思考》[J].贾东琴,柯平,邹金汇.图书馆,2015(10):1-8.
9.《关于图书馆“十三五”战略规划的科学制定与分类指导》[J].柯平,贾东琴,邹金汇.情报资料工作,2015(3):5-9.
10.《构建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J].柯平,朱明.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24-29.
11.《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研究评述》[J].柯平,宫平,魏艳霞.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2):10-17.
12.A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on public librarians’perception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s[J].Ping KE 1, Wenliang ZHANG 2,Xining LI 3 & Chengxiu TANG.Journal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2014(6):40-57.
13.《文化集群的共生融合发展:我国农村图书馆建设的文化大院模式研究》(上)(下)[J].柯平,张文亮.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8):4-8;2014(9):4-8.
14.《基于扎根理论的馆员对公共图书馆组织文化感知研究》[J].柯平等.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3):37-49.
15.《图书馆战略管理现状实证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陈信,赵益民,柯平.四川图书馆学报,2014(2):7-10.
16.《东盟图书馆联盟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陈信,赵益民,柯平.图书情报工作,2014(1):91-95.
17.《国内外图书馆文化研究述评》[J].柯平,张文亮,唐承秀.图书情报工作,2013(24):5-15.
18.《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山西、天津调查记实与思考(下)》[J].柯平.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2):1-6.
19.《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山西、天津调查记实与思考(上)》[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11):1-3,12.
20.《国外图书馆管理研究述评》[J].柯平,朱明,闫娜.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5):83-97.
21.《从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关于图书馆组织文化的战略思考》[J].柯平.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3):44-49,63.
22.《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指南述评与启示》.[J].朱明,李廷翰,柯平等情报资料工作,2013(1):6-10.
23.《重新定义图书馆》[J].柯平.图书馆,2012(5):1-5,20.
24.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strategic planning in public libraries in Mainland China[J].Ping KE,Yingfang HE,Wenliang ZHANG,Dongqin JIA,Tinghan LI.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2,5(1):1-14.
25.《数字化和全球化环境下的世界图书馆发展趋势》[J].柯平.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2):18-24.
26.《关于<图书馆战略规划编制指南>的若干问题》[J].柯平,贾东琴,何颖芳,张文亮.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3):4-10.
27.《当代图书馆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发展》[J].柯平,张文亮.图书馆论坛,2011(6):73-79,87.
28.《2010年国外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热点分析》[J].柯平,贾东琴,李廷翰.情报科学,2011(9):1281-1288,1293.
29.《我国公共图书馆领导的网络调查与分析》[J].柯平,成舒云.新世纪图书馆,2011(8):17-21.
30.《图书馆战略规划文本模型的构建》[J].柯平,李健,贾东琴.图书情报知识,2011(4):24-31.
31.《图书馆战略规划影响因素模型实证分析》[J].李廷翰,柯平,赵益民,成舒云.图书情报知识,2011(4):19-23.
32.《图书馆战略规划组织结构模型的构建》[J].贾东琴,肖雪,柯平,陈雅茜.图书情报知识,2011(4):11-18.
33.《图书馆战略规划流程模型研究》[J].柯平,陈昊琳,陆晓红.图书情报知识,2011(4):4-10.
34.《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理论思考》[J].柯平.图书馆,2011(3):1-5.
35.《关于图书馆“十二五”战略规划的若干思考》[J].柯平,贾东琴,李廷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3):4-11.
36.《2009年国外图书馆学研究前沿与热点分析——南开大学图书馆学前沿研究讨论之二》[J].柯平等.图书馆学研究,2010(5):2-9,13.
37.《图书馆战略、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研究》[J].柯平,陈昊琳.图书馆论坛,2010(6):52-57,138.
38.《基于实证的图书馆战略规划需求研究》[J].柯平,陈昊琳.图书情报知识,2010(6):25-30,39.
39.《美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对我国的启示:一种基于文本分析的研究》[J].陈昊琳,柯平,胡念,范凤霞.图书情报工作,2010(15):11-15.
40.《基于战略管理的图书馆战略研究》[J].柯平.山东图书馆学刊,2010(3):6-13.
41.《图书馆战略研究》[J].柯平.情报资料工作,2010(3):5-9.
42.《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J].柯平.图书情报工作,2010(9):5-8,13.
43.《新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与展望》[J].赵益民,柯平.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4):4-9.
4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定位和发展分析》[J].洪秋兰,柯平,弓克.图书情报工作,2010(7):21-25.
45.《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的时代背景与理论视角》[J].柯平.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2):4-10.
46.《基于实证的新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若干问题研究》[J].柯平,赵益民.图书馆论坛,2009(6):47-53.
47.《五千年国家藏书机构职能考》[J].赵益民,柯平.图书馆,2009(6):38-42.
48.《改革开放30年天津市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历程研究》[J].赵益民,柯平.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9):70-75.
49.《面向公共文化服务的国家图书馆与省级图书馆体制改革初探》[J].赵益民,柯平.图书情报工作,2009(17):13-17.
50.《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图书馆与社会合作实证研究》[J].柯平,洪秋兰,孙情情.图书情报工作,2009(17):8-12.
51.《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网站评价》署名“南开大学中国图书馆网站评价研究组”,注执笔人:柯平等.[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3):37-44.
52.《试论我国图书馆与其它信息机构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J].柯平,陆行素,曾伟忠.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6):12-16.
53.《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社区图书馆发展——来自信息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考察》[J].柯平,洪秋兰,张伟.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1):40-44.
54.《基于群落生态原理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定位研究》[J].柯平,詹越.图书馆论坛,2008(6):32-36.
55.《全民共享文化服务的制度困境与优化研究》[J].柯平,洪秋兰.新世纪图书馆,2008(6):3-5.
56.《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J].柯平,尹静.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40-45.
57.《基于生态竞争的公共图书馆定位研究》[J].赵益民,詹越,柯平.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4):35-39.
58.《Web2.0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网站服务功能创新对策》[J].柯平,谭丹丹.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8):9-14.
59.《当代图书馆服务的创新趋势》[J].柯平.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2):1-7,18.
60.《图书馆服务提升与图书馆服务的知识化、专业化》[J].柯平.江西图书馆学刊,2007(4):3-6.
61.《图书馆发展研究的新视角》[J].柯平,洪秋兰.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