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坚持文化惠民与法治为民相结合,持续八年开展“百场法治文艺进基层”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撒法治种子。截至目前全市各县区已开展演出活动1000余场,《法治天下》《法治宣传润民心》《局中局》《刘警官说法》等精品法治文艺节目深受群众欢迎。2025年新创作的《画像》等8个法治文艺作品录制后将在线上同步展播。
创新机制,打造法治宣传“新戏台”。一是建立长效保障机制,市司法局、市文广旅游局联合印发活动方案,建立组织保障、经费支持、任务分解等长效机制,确保“一年百场、八年不断”。二是增强部门联动协作,整合司法行政、文化系统专业力量,联动市县文化馆(站)、专业院团、普法志愿者及基层法律明白人,共同为法治文艺节目创作出谋划策,将基层发生的法治类鲜活事件融入作品内容,实现“常演常新”。三是实现精准投放覆盖,坚持重心下移,将演出舞台精准搭建在镇街中心广场、村居社区活动中心、企业园区、学校操场等,八年来足迹遍布全市所有县区,累计覆盖群众超150万人次。
深耕创作,赋予法治文艺“新内涵”。一是紧扣时代热点,作品创作紧密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法治需求,从《民法典》解读、反诈防骗、安全生产、农民工权益保障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切实让群众感受到到学法用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二是突出地方特色,深度挖掘本地传统戏曲淮剧、淮海戏等戏曲优势,新创《赶集》《我的亲家管得宽》《运河船工号子》等一批蕴含江淮韵味、群众耳熟能详的法治剧目、小品、快板、歌曲纳入全市法治文艺作品库。三是群众广泛参与,鼓励基层文艺骨干、法律明白人创作贴近生活的“身边戏”,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结合法治文艺助力基层依法治理,增强群众认同感和参与感。
融合互动,提升法治宣传“新实效”。一是观演学法一体,在演出现场同步设置法律咨询台、有奖知识竞答、法治谜语竞猜等互动环节,派发普法资料,实现“看一部戏、懂几部法”。二是线上线下融合,遴选精品剧目线上展播,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同步推送扩大影响力,实现“线下引爆、线上延续”。三是服务精准延伸,根据演出点群众反馈的法律问题,组织开展法律集市、公民法治素养观测、“法律明白人”入户走访、律师专题法律讲座等精细化服务,提升普法“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