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G闲话  E一黍   2008/9/21   推荐

今天下午,去南图借书,借得数册爱读的书,感觉挺好。晚间读Greader上订阅的文字,颇有一些体会。 子非鱼《在路上的读书生活……》意境很美,能够体会她在路上读书的快乐,也能够体会她所说的,打开电脑时,书却没时间和心情再去读。网络阅读虽然方… 详细内容

2.0远程参会第二日  E一黍   2007/4/22   推荐

Sogg认为:“要做的是,让读者在有信息需求时,第一能想到图书馆。”豫阳认为:“什么时候如果用户需要信息时想到在自己的手提上去弄而想不到图书馆,那才是真正的信息社会!”俺也谈了一点看法:“这一点我感觉还比较困难,我的理解是读者并不首先想到图… 详细内容

感受2.0:网络直播  E一黍   2007/4/21   推荐

“Web2.0与信息服务”2007年会,是图林的一大盛会,虽然有草根性质,但是他们都是很牛的草根呐。不能到现场,远程一定不可以再拉下。虽然昨天晚上睡得晏些,今天还是早点起来,提前调试好网络。 详细内容

在2.0的那一头  E一黍   2007/4/20   推荐

2006年5月25日,我以一个最普通的图书馆员的身份参加了“创新=信息*交流^2.0 ——Web2.0与信息服务”会议。 详细内容

谁来做馆员的知己?  E一黍   2007/3/13   推荐

内部工作人员可以轮流在服务第一线值班的。谢道渊同志在北大当馆长是每周1-2次到出纳台借书,到北京图书馆当馆长还是这样。过去北大的梁思庄先生,她虽不在第一线,但读者有关西文书刊方面的问题,知道找她。图书馆有那些人才资源,可以有办法让读者知道的… 详细内容

重视用户当然没错  E一黍   2007/1/21   推荐

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这并没有什么错。绝大多数的图书馆员是能够做到关心读者需求,热情为读者服务的。对这些人而言,当然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用户胡搅蛮缠除外。 详细内容

有时上课是一种幸福  E一黍   2007/1/2   推荐

我以前曾经有过做“孩子王”的想法,没想到后来果然做了老师,因为学图书馆学,倒是没能正经上过什么课,都上些《古诗词欣赏》《阅读欣赏》《读书协会》《信息检索》之类的,仿佛是客串上课一般。 详细内容

记录比记忆更重要  E一黍   2006/12/29   推荐

曾经听过林伟贤的《资源整合》的视频讲座,里面有一句话:记录比记忆更重要。看过图书馆的论坛,看过图林的博客,以前都是在网的后面作一个看客,甚至都不怎么参与评论,但是参加完上海图林博客会以后,有所感触,于是开始试水。 详细内容

谁来关心图书馆员?  E一黍   2006/12/28   推荐

图书馆员应该为读者做好服务,这样会赢得读者\赢得好的社会评价。但是的确有这个问题:谁来为图书馆员服务? 详细内容

有接触才有服务  E一黍   2006/12/27   推荐

图书馆员为读者服务,帮助他们寻找信息,需要这几个条件成立:* 图书馆员能够经常和读者接触。接触不到,怎么服务?* 图书馆员有为读者服务的能力。没有能力,服务什么? 详细内容

图书馆员是一个被低估的职业  E一黍   2006/12/26   推荐

不要把图书馆员想象成乏味的书蠹。当今的图书馆员必须是高技术的信息侦探,帮助研究者探测图书与数字记录中存在信息的海洋。这是一个被低估的职业。大部分图书馆员乐于帮助客户挖掘信息,并从中学习新知。图书馆员还可以继续放肆决定购买什么图书与联机资源。… 详细内容

罗家伦与图书馆(一)  E一黍   2006/12/24   推荐

罗家伦是五四时代的学生领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文化要员,先后受命担任过清华和中央大学的校长,后来到台湾担任过“国史馆”馆长。他在1928年受命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时候,年仅30岁。正是这种年轻优势,使他在短短的两年中为清华后来的改革与发展奠定了… 详细内容

蔡元培与图书馆  E一黍   2006/12/23   推荐

蔡元培是20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创者。他认为,要发展教育事业,培育天下之英才,办好图书馆是重中之重。1898年始,蔡元培先后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校长)、嵊县剡山书院院长和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任教其间,他很注意图书馆与学校教育的结合。… 详细内容

当前:1/1,共13条,15条/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