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与韧性城市
2018/4/13 点击数:1236
[作者] 建中读书
[摘要] 这两天对韧性城市的概念感兴趣了,看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我发现图书馆也有讲这方面内容的,如美国学者Michael Dudley写的“Public Libraries and Resilient Cities”(公共图书馆与韧性城市),但国内图书馆界对为什么要引入这一概念认识不是很清楚,我看很多引用这本书的都只强调创新和设计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把韧性城市的概念忽略了。我们常常引用蝴蝶效应,指的是一个微小的事件,如不加以及时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大危害,城市的风险因素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集聚而越来越复杂,因此,必须在事件的萌芽状态就引起关注。图书馆作为一项公共服务就应该起到提高民众化解风险能力的社会平衡器的作用。
这两天对韧性城市的概念感兴趣了,看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我发现图书馆也有讲这方面内容的,如美国学者Michael Dudley写的“Public Libraries and Resilient Cities”(公共图书馆与韧性城市),但国内图书馆界对为什么要引入这一概念认识不是很清楚,我看很多引用这本书的都只强调创新和设计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把韧性城市的概念忽略了。我们常常引用蝴蝶效应,指的是一个微小的事件,如不加以及时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大危害,城市的风险因素也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集聚而越来越复杂,因此,必须在事件的萌芽状态就引起关注。图书馆作为一项公共服务就应该起到提高民众化解风险能力的社会平衡器的作用。
我把韧性城市归纳为以人民安全为根本、以日常管理为基础、以大安全观为指导的理念。韧性城市的三个要点强调的是全过程、全方位(各领域)、全民参与。韧性化与防灾有区别。防灾强调的是风险(risk)和对策,韧性化不是针对每一个具体的风险和对策,而是在分析所有风险的基础上,提出大安全观及其综合对策。既要前移,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又要横向协调,让各个利益相关者都参与进来,形成全民预防和应对的体系。所以作为社会机构的图书馆,就要参与到城市大安全体系中,为化解和克服风险因素起到调节和稳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