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犹太人的家庭教育模式

2010/9/2   点击数:782

[作者] 帼国一粒子

[单位] 帼国一粒子

[摘要] 我国古代社会是很重视血缘宗法关系的,这便决定了家庭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政治关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获罪,株连九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成员之间荣辱与共的密切关系的生动写照。正是由于家庭某一成员的发展对家庭其他成员、对整个家庭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家庭的管理和家族的命运,家庭教育便受到古人的特别关注与重视,将教育子女视为父母的天职。然而,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停留、局限于此,他们将家庭教育与治国相联系,将家庭教育的目的提高到了治国的高度。

[关键词]  犹太人 家庭 教育 模式



学习犹太人的家庭教育模式

我国古代社会是很重视血缘宗法关系的,这便决定了家庭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政治关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获罪,株连九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成员之间荣辱与共的密切关系的生动写照。正是由于家庭某一成员的发展对家庭其他成员、对整个家庭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为了家庭的管理和家族的命运,家庭教育便受到古人的特别关注与重视,将教育子女视为父母的天职。然而,古人进行家庭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停留、局限于此,他们将家庭教育与治国相联系,将家庭教育的目的提高到了治国的高度。

我国古代家庭教育非常重视教育子女如何做人,重视子女人格的完善。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强调品学兼求,但把人格的培养放在第一位。为了培养后代完美的人格,家庭教育内容以修身为根本:一是志向教育。二是待人教育。三是勤奋好学教育。四是勤俭教育。五是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另外,在职业道德方面,古代家教首先推重的是读书。但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读书归趋问题总是遭到深度曲解,以为古代读书人只能拼挤于一条“应试做官”的独木桥。虽然古代家教把读书做人视为第一要务,但同样也把子弟在应举进仕方面的成功视为一件光宗耀祖的盛事,只是子弟无论获得何等重权显位,家教依然没有放弃和放松对他们的监管和权威。唐代崔元炜的母亲说:如果听说在外面做官的儿子生活过得很清苦,就是“好消息”,如果听说他在外面过得裘马轻肥、生活奢侈,就是“坏消息”;她正告儿子做官如果“不务清洁,无以戴天覆地”。这说明为官清廉与否,不仅事关社会的祸福,也波及家庭的荣辱,这是从“家国同构”的教育模式中产生出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通过家教口传身授、世代传承和发扬光大,已经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统。这种“家国同构”的教育模式,把教育的任务分摊到每个家庭来承担,直接把家庭这个社会最基层的单位及人所依赖的生活环境变成了道德教育的组织机构。《三字经》中提出的“子不教,父之过”,就是社会向家庭分摊教育任务的明证。古代家教的实质其实就是在全社会推行道德教育家庭责任制。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思想在不断地变化。但教育下一代的任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目前已经是令祖宗惊喜的网络时代,孩子们喜欢在网络世界查阅资料、玩游戏,甚至于大人也在这里“种菜”,而且“种菜”的程度已达到家喻户晓了。在这个转型时期,有一些家长针对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处于徘徊状态。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祖宗的优良传统;灌输新观念:在这个飞跃式发展的时代,电子版书籍和纸界质书籍是同等重要的;同时还要学习犹太人的家庭教育模式。

犹太人的家庭教育模式:一是教育孩子尊敬书籍。在犹太人家里,小孩子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是书本是甜的。犹太人家庭还有个世代相传的传统,就是书柜要放在床头,若放在床尾,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犹太人不焚书,即使是攻击犹太人的书。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为世界之最。二是教育孩子认知“抢不走的宝贝”。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财物,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在别的民族将王侯、贵族、军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学者之上的时期,犹太人却认为学者比国王伟大。有一条犹太格言不这么说的:“即使变卖一切家当,使女儿能嫁给学者也是值得的;为娶学者的女儿为妻,纵然付出所有财产也在所不惜。”在犹太社会里,教师甚至比父亲还重要。所以,在犹太人中产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学科领域中的代表人物,以及各种专业人才,其数量占人口比例非常之高。

原文连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1198940100ki6o.html